廣東設港澳辦香港設內地辦澳門怎麼辦? 廣東設港澳辦香港設內地辦澳門怎麼辦?

這幾天,有兩則看似並無交集但實質上卻是有一定關聯的消息,頗為引人注目。其一是單獨設置的廣東省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於前日正式掛牌,其二是香港特區政府政制事務局局長林瑞麟昨日透露,政制事務局將於四月一日正式成立內地事務聯絡辦公室,進一步加強統籌處理內地事務的職能。這兩則消息顯示,在在經貿範疇上建立更緊密關係的基礎上,政治性及事務性範疇的內地與香港的「更緊密關係」,也開始啟動。現在就要看澳門特區政府如何因應這一發展趨勢。

廣東省本來就有一個「港澳事務辦公室」。在以往的「粵澳合作聯席會議」及特首何厚鏵訪問廣東省及省內城市的活動中,都有「港澳事務辦公室」的人員參與工作。但是,這個「港澳事務辦公室」只是一個「兼職機構」,是與廣東省政府外事辦公室「一套班子,兩個招牌」,而且具體事務工作只是由省外事辦的一個處級單位來承擔。而按內地編制,這麼一個處級單位只有六、七個員額,頂多也就十個人而已。而前日獨立設置的廣東省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除了是「獨立設置」並直屬省政府領導,及由副省長湯炳權分管之外,它還是一個與省外事辦平行的司局級機構,而且據說內設機構有六個處級部門,其編制員額也有三十多人,如加上辦事人員還將會達到一百人。而其主要成員,有從香港中聯辦工作期滿回調廣東的,不但是對香港情況十分了解,而且也相當熟悉中央的港澳工作政策及基本法的規定內容。由於省港澳辦脫離了省外事辦,其辦公地點也從沙面遷到了廣東大廈,在地理距離上更為靠近省政府本部。

廣東省政府港澳辦事務辦公室的主要職能是:統籌協調、歸口管理和服務粵港澳合作;負責粵港合作聯席會議和粵澳合作聯席會議組織籌備工作;統籌、協調和推動粵港、粵澳重點合作項目的落實;促進廣東省與港澳在經貿、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環保等領域內的交流與合作。這就顯示,廣東省與港澳兩特區的合作範圍,已從以往的經貿交流、跨境大型建設,擴展至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環保等非物質型範疇,亦即廣東與港澳的「CEPA」,已從經貿擴展到其他各方面。

當然,省港澳辦脫離外事辦,還有著另一層涵義,就是香港、澳門先後回歸後,已成為中國的特別行政區,粵港、粵澳工作不應再被認為外事工作。這就象在回歸之前,香港、澳門新華社都設有外事辦公室,回歸後該內設機構被撤銷,其業務分別撥入外交部駐香港、澳門特派員公署那樣。今後,省港澳辦的定位,是帶有涉外性質的內事機構,是從廣東省的角度,實踐「一國兩制」,實行優勢互補、共創繁榮的實務操作機構。

而香港特區政府政制事務局屬下的內地事務聯絡辦公室,則是「從無到有」式的新設置機構。它的主要職能是:制訂香港與內地合作的整體策略和方向,推進香港與內地各省區市的合作以及管理特區駐內地的辦事處。顯然,它在一定程度上,與廣東省政府的港澳辦是「對應」機構,故相信它也是粵港合作聯席會議的港方辦事機構,亦即有固定人員處理粵港合作聯席會議的事務。

其實,香港特區政府與內地的聯繫,早就已經向「網絡化」方向發展。除了是與包括國務院港澳辦在內的中央有關部委建立了有效的溝通渠道和合作機制之外,還分別設立了駐京辦和駐粵辦,並分別在上海和成都設立經濟貿易辦事處。此外,香港特區政府還將在內地的東部、南部、西部、北部派駐人員,有力地推動香港在內地事務的發展。

相對之下,澳門特區就是慢了一步。因為到目前為止,不但是駐內地部門未有實現「網絡化」,只有一個駐京辦事處,而且也未設置統籌協調和歸口服務粵澳合作事務的專門機構。相對於中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都設有一個專職的秘書處,粵澳合作聯席會議就沒有一個固定的後勤服務機構。在會議之前,如何準備文件尤是會議議題的應對計劃;在會議過後,如何統籌協調各相關部門具體落實會議決議或共識?似是全靠本身就人手短缺的特首辦去操辦,很容易會「抓而不緊」,甚至是處於「鬆散不抓」之態。

即使是駐京辦,從其稱謂到其職能、往績,都與香港駐京辦存在著微妙的差異。比如,香港方面是稱為「香港特區駐京辦」,澳門方面則是「澳門特區政府駐京辦」。這就顯示,香港駐京辦不但是為特區政府服務,也為特區的所有政權機關如立法會、司法機關、廉政公署、審計署等服務。延而伸之,還為全體香港居民服務。而澳門駐京辦則是只是為特區政府服務。又如,香港駐京辦經常為在北京及其附近地區「出事」〔包括被拘捕或意外〕的香港居民奔走服務,並編印了《與被拘留、逮捕者有關的內地刑事法律、法規實用資料》小冊子,供在內地的香港居民索取;而澳門駐京辦則未有這方面政績的報導。看來,這是「以官為本」,而不是特首何厚鏵提倡的「以民為本」。

香港人常?o慕,回歸後澳門的各方面發展都比香港好,因而澳門居民也就比香港居民有福。但在為在內地的居民服務方面,澳門則反過來不如香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