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內地航約更為開放VS澳台航約未有進展 對內地航約更為開放VS澳台航約未有進展

這兩天,有關澳門特區的航權航約問題,傳來一「正」一「負」消息。其中正面的,是澳門特區政府民航局昨日發出消息稱,澳門民航局與國家民航總局將於本月十一日在北京就兩地航空運輸安排簽署新的「備忘錄」。該「備忘錄」將就滿足兩地市場的需要達成更加開放的條款,尤其是增加更多的內地航點及取消大部份航點運力限制,為兩地航空企業預留出相當大的開拓空間。而負面的,則是前日中央社發出消息稱,台灣「民航局」日前在「陸 委會」指示下,已向「行政院」提出「台澳航約」檢討三度延期說明,並與「澳門航空」達成「澳台航約」檢討三度延期共識。也就是說,本於去年十一月下旬到期的第二份「澳台航約」,已是第三度延期,第三份「澳台航約」的協商仍遙遙無期。

這兩個消息,形成了強烈的反差。一方面,隨著內地居民「個人遊」澳門措施的擴大實施,及申辦證件的手續簡化及效率提高,以及澳門旅遊博彩設施的增多,「澳門歷史城區」名列「世界文化遺產」,越來越多的內地居民前來澳門旅遊。現有的海、陸、空運力,已不足以以應付人流載運的要求。預估未來「個人遊」政策還將向縱寬發展,就將會對澳門對外海、陸、空運力構成更大的壓力。尤其是未來「個人遊」開放省市,將是距離澳門更遠的內陸地區,在今日「時間就是金錢」的大趨勢之下,這些新的「個人遊」客源將會是以乘搭民航客機往來為主。因此,現有的澳門與內地間的航空運輸安排協議,已無法滿足現時及未來的需要。不但是航點,而且是座位,以至是參與營運的航空企業,都需要擴展。因此估計,這個新的航約「備忘錄」,將會在航點上增加內地一些客源較為集中的機場,載客座位和載貨噸位上也將大幅度開放,並允許更多的內地航空企業加入澳門航線的營運。與此同時,也將開放以澳門為基地的廉價航空公司加入內地航線的營運。透過這個更為開放的航約「備忘錄」,及內地居民「個人遊」旅客的增多,澳門國際機場的運力及實際載運實績,將會再上一個新台階,直向千萬人次進軍,晉入「特大機場」行列。這對於應對已與香港國際機場合作的珠海機場的挑戰,應能起到重要的保護作用。

現在有一個「疑點」是,即將簽署的新「備忘錄」,是如何處理「澳門航空」有可能提出的「對等」--包括航空企業數量、航點及運力的「對等」的問題。因為按照澳門國際機場的發展趨向看,可能將會有多的內地航空企業要求飛航澳門航點;但與之相對應,澳門的「本土」航空企業,只有「澳航」和最近才成立的幾家廉價航空公司。如果過於強調「對等」,而「澳航」又不願開辟更多的內地航點(甚至原已通航的航點如重慶、武漢也已停飛),那就會形成類似魯迅先生在《阿Q正傳》中所描寫的「假洋鬼子」效應--「自己不幹,也不讓別人幹」,使到有意加入澳門航線營運的內地航空企業「不得其門而入」。但願,本身就是以中央航空企業為主的「澳門航空」,能準確評估澳門航空事業的發展前景,在自己得到充分發展的同時,也能顧全大局。

不過,嚴格來說,澳門與內地的關係不是「國際關係」,故兩地之間的航約,不能完全照搬國際航空運輸法律制度中有關「對等」的規定。因此,相信國家民航總局將會根據「一國兩制」的相關政策,作出正確的決定。但至於澳門特區的航空企業向內地提出「第五航權」亦即經過內地城市飛以遠點的要求,則因為終點航站是外國的城市,這就需要嚴格遵循國際航空運輸法律制度的規定了。如何妥善處理這「一國」(澳門航空企業向中央提出終點航站是外國城市的「第五航權」申請)與「兩制」(澳門特區政府有權自行簽訂對外航空協議)之間的航約安排,相信需要深入探討。

另一方面,是有關「澳台航約」的磋商問題。現在的情況帶有一點諷刺意味:既然連海峽兩岸之間的包機談判,都可以在澳門進行,並創造了「澳門模式」,而且兩岸當局都主張將「澳門模式」運用在兩岸「直航」、大陸居民赴台旅遊等各種談判之中,但為何偏是台澳之間自己的航約談判,卻是一拖再拖,從去年十一月底開始,連拖了三次?這與將會大有進展的「澳門模式」相比,真是不成比例。

去年十一月底「澳台航約」到期時,台灣方面是以「三合一」選戰正酣,未能派出人員參加續約談判為由,及與此同時,澳門方面也是抵制台灣方面提升以「顧問」身份的「陸委會」參談官員層級(由科長級提升至處長級)的要求,而無法按期談判,決定延期的。今年五月底延期到期,雙方都未有「合理」理由,但仍再次延期。目前,台灣地區正在進行北高市長選舉,但因那是地方選舉,不關「中央部門」的事,故「陸委會」和「民航局」無法提出「選戰正酣」的「理由」。現在看來,台灣方面要求提升「陸委會」官員層級,應是最大的障礙。因為此「口子」一開,未來的兩岸「直航」及大陸居民赴台旅遊的談判,也可「爰例」提出同樣的要求,這是北京不能同意的。

其實,關鍵的原因,還是「去政治化」的運力需求問題。因為直到如今,第二份「澳台航約」的客運配額仍未用完,故談判第三份「澳台航約」也就不具迫切性。尤其「澳台航線」還將面臨兩岸「直航」後,客源將會受到衝擊的不確定前景。這與在「個人遊」客源大幅增長,澳門與內地航線前景將無可限量,形成了鮮明對比。或許,「澳台航線」之於澳門國際機場的作用,將會是「階段性淡出」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