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劍手上無劍將主導兩岸事務性談判

馬英九前晚邀宴多位歷任「國防部長」,參謀總長後,馬蕭辦公室於接近午夜零時臨時發佈「新聞稿」,主動公佈馬英九這場原本不公開行程的內容。馬英九在宴會上講話的核心內容是:一、藍綠和解、兩岸和解是未來必走的路;二、日前胡錦濤在與連戰會晤時所提「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十六字箴言,是開啟兩岸關係新頁極為重要的方針。

很明顯,馬英九的這番話,是繼他日前主動要求賴幸媛與江丙坤會面,並舉行記者招代會宣示支持「一中各表下的九二共識」之後,針對「賴幸媛人事案」的又一次「危機處理」。前一次「危機處理」,是面向全社會尤其是泛藍支持者;後一次「危機處理」,則是面向「深藍」的退役將軍們,因為這些堅決反「獨」的軍人,曾對「賴幸媛人事案」表達迷惑和不滿,認為今後不知為誰而戰,並擔心兩岸關係將再次倒退,事務性協商受阻。而馬英九半夜三更主動將他本來並不打算公開的對退役軍人的談話公開發佈,似亦有意要向對他這項人事案感到疑惑和不安的對岸進行「危機處理」,表達將會按「既定方針」與對岸共同推進兩岸關係發展的誠意。

當然,馬英九高度肯定胡錦濤的「正視現實,開創未來,擱置爭議,追求雙贏」十六字箴言,顯然也是看到和悟出了胡錦濤這「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共存異,共創雙贏」十六字箴言,雖是源自於蕭萬長在「博鰲論壇」上所提的「正視現實,開創未來,擱置爭議,追求雙贏」,但卻又高於蕭萬長的十六字箴言。其中的「求同存異」,顯然是針對馬英九近日就「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談話內容態度反覆而有的放矢--按照「九二共識」的內涵,只要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哪怕其表述是「國統綱領」及「國統會」對「一中」涵義的決議,兩岸事務性商談都可不涉「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因此,所謂「九二共識」是「一中各表」也好,「一中各表」之下的「九二共識」也好,都可「擱置爭議,求同存異」,由雙方來「共創雙贏」。當然,這應該是在雙方「建立互信」的前提下為之。

對此,似乎是馬英九已領悟到,北京並不在乎他指定賴幸媛出任「陸委會」主委,關鍵是在於他仍能按「胡連會五項共識」和「國共論壇」的成果,及自己競選「總統」時所作出的承諾,信任江丙坤與對岸進行事務性商談。這是給正為「賴幸媛人事案」燒手燎腳的馬英九提供了一個下台階。這與李維一在國台辦新聞發佈會上不對「賴幸媛人事案」作出評論,但希望馬英九能珍惜來之不易的推動兩岸商談的好時機一樣,都是傳遞了「人事案」也是屬於「擱置爭議」的內容之一,應當而且可以「存異」,將之繞過去而「求同」,共創推動兩岸事務性商談並獲得進展成果的「雙贏」局面。

因此可以說,馬蕭辦公室臨時決定主動發佈馬英九本不打算公開的高度肯定胡錦濤「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十六字箴言的發言,也要是向對岸傳遞信息:馬英九已讀懂了胡錦濤的「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將與對岸共動開啟兩岸關係新頁。

其實,北京早就實踐「擱置爭議,求同存異」。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在「博鰲論壇」期間,大陸商務部長陳德銘與蕭萬長會晤之後,商務部的「新聞稿」出現了「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的字句。蕭萬長提出異議之後,陳德銘竟然「認錯」,李維一強調應以新華社所播發新聞稿為準,商務部也很快刪去了「新聞稿」中的「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由此,過去兩岸間在定位上的口頭之爭,到這一事件發生後應是可劃上句號,以往有關「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一中不表」的爭議,可望就此破解。而胡錦濤的「擱置爭議,求同存異」,既是對商務部的作為予以默認肯定,更是對以往的爭議一錘定音,為未來的兩岸會談宣示了寬闊的揮灑空間。

這就是「心中有劍,手中無劍」。只要雙方都認同「九二共識」、「一中原則」,那就不必無時不刻地把「九二共識」、「一中原則」掛在口中。也就是說,在「建立互信」的基礎上,今後兩岸進行事務性商談,都不必「言必稱九二共識」,照「去馬」可也。這是胡錦濤對台策略中的「軟的更軟」的最新體現。

既然如此,正在為「賴幸媛人事案」而受到自己同志質疑、批評的馬英九,當然是將之視為「及時雨」了。因此,他高度肯定胡錦濤的十六字箴言,既是要為自己解困,也是要向對岸表態:「賴幸媛人事案」不會影響即將開啟的兩岸事務性商談,台方將本著「心中有劍,手中無劍」的模式,積極務實地與對岸進行周末包機、、大陸居民赴台旅遊等項目以至一切項目的事務性商談,共創雙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