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航賑災積極能否換來參與包機直航商機? 澳航賑災積極能否換來參與包機直航商機?

受困於四川省汶川縣七盤溝村的十四名台灣祥鶴旅行社遊客,經有關方面兩次派出軍用直升機前往救援之後,已經全部脫險。他們將於日內乘坐「澳航」成都--澳門--台北「一機到底」班機,返回台灣與家人團聚。這是「澳航」為賑濟四川震災以至促進兩岸關係發展所作出的又一具體貢獻。

在這次四川地震的賑濟工作中,「澳航」走在前頭,並利用其企業經營的獨特有利條件,作出了別人難以替代的貢獻。比如在北京決定同意台北將救災物資直運災區後,「澳航」即應國民黨籍「立委」蔣孝嚴及慈濟的要求,免費為其載運賑災物資。「澳航」作為在商言商的商業機構,卻不計較油料、機場停留費用、人員薪資等方面的支出,全額免費支持台灣慈善團體、人士的賑災活動,確屬難能可貴。這比直接捐款還要寶貴,因為「澳航」以貨機免費運載賑災物資,是別的機構、個人有錢也「買」不到的賑災服務。

由此,我們更為欽佩「澳航」董事會的卓越遠見--邀聘台灣地區民航界精英費鴻鈞出任總經理。這個決定,不但在業務上能夠更好地發揮澳台航線的「一機到底飛航兩岸」間接直航的最大商業利益,而且在政治上,也可凸顯澳門特區在推動兩岸關係發展中發揮的獨特作用。今次在非常態的抗震救災工作中,更是立下奇功。

正因為如此,民進黨當局曾千方百計阻撓「澳航」發揮更大的作用。就以這次「澳航」免費運載賑災物資到四川災區為例,「陸委會」竟以「澳航」是「外國航空公司」為由,不準其以「包機」形式直飛兩岸,而必須以常態運航班次方式執行。由於必須中停澳門,就使十萬火急的抗震物資,被拖延了幾個小時才能運抵災區。

從今日開始,中國國民黨重新執政。馬英九在堅持「不統不獨不武」的同時,積極主張促進兩岸經貿交流,希望能盡早實現周末包機及開放大陸居民赴台旅遊,並進一步實現兩岸直航。兩岸直航、大陸居民赴台旅遊等幾項開放政策交織在一起,就將會對「澳航」構成威脅,但卻又可能會引帶來更多的商機。  

在負面影響方面,兩岸直航當然會令對台灣旅客依賴最深的「澳航」直接面臨往來兩岸旅客不用再繞道澳門的影響,流失大量客源,這就有可能會直接影響「澳航」的業績。

而給「澳航」帶來新的商機希望的是,實施開放大陸居民赴台觀光後,倘仍然實行大陸觀光客必須到香港、澳門的台灣機構換領「入台證」政策,赴台觀光的大陸遊客在澳門換領「入台證」後,就必然會乘搭「澳航」班機赴台。澳台航線就可說是「堤內損失堤外補」,新增加的大陸觀光客源,必能彌補直航後流失台灣客的損失。

當然,「澳航」還可進一步,向台灣當局提出參加兩岸直航的申請。「澳航」能否獲得批准,關鍵是在於其資本結構。按台灣方面的現行措施,只有海峽兩岸的航空公司,才有資格參加兩岸包機及直航,而澳門是被視為「第三地」的,故在「第三地」註冊的「澳航」,就沒有參加直航的資格。實際上,在這次免費運送賑災物資的交涉過程中,民進黨掌握的「陸委會」就是以「澳航」並非是兩岸航空公司的飛機為由,拒絕了「澳航」以包機形式運送賑災物資。既然連程度較淺的「包機」都難以獲準,就遑論是層次更高的「直航」了。

現在,只能是寄望於國民黨重新執政後,認真檢討民進黨當局這一政策的不合理之處,將在「一個中國」架構下的港澳地區也納入「兩岸」的範疇之內,讓在港澳駐冊、以華資結構為主的航空公司也可參與「包機」以至「直航」經營。當然,為了凸顯兩岸「包機」和「直航」是「兩岸航線」,仍應拒絕外國飛機參加經營。

或許,「澳航」主動積極地免費為台灣慈善團體運載賑災物資,除了是基於「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同胞情之外,似也是要為爭取加入「包機」、「直航」經營而預作「加分」效應。如再加上費鴻鈞在台灣政壇上的關系(其堂兄費鴻泰是泛藍「立委」,費鴻波是馬英九所倚重的軍人),或可促成「立法院」通過有利於港澳航空公司也可參與直航經營的法案。倘能真的達標,就是一個多贏局面了。

(發自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