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隆重紀念辛亥革命百年的政治考量

馬英九昨日上午在台北圓山大飯店主持「建國一百周年慶祝活動籌備委員會」成立暨第一次會議,為「中華民國」成立一百周年的系列慶典拉開序幕。而據稱,大陸方面也將在後年舉辦系列活動,隆重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由於「中華民國建國」與「辛亥革命」是兩個不同意涵的政治事件,不知屆時海峽兩岸的活動是否會有交集?兩岸是否會邀請對岸的代表出席而對岸也欣然應邀?甚至是兩岸能以「求同存異」、「聚同化異」的精神,聯合舉辦或是共同舉辦一系列活動?

其實嚴格來說,二零一一年十月十日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大陸方面的表述是正確的。而「中華民國」的建國,應是一九一二年一月一日,但中國國民黨卻將「中華民國」的「建國日」提前了兩個多月,並將辛亥革命爆發日定為「國慶日」,因而並不準確。實際上,曾任「駐美代表」的深藍國民黨人、現任國民黨智庫「國家安全組」召集人的陳錫蕃年前在《辛亥革命、開國紀念與國慶》一文中就指出,「中華民國國慶日」是紀念辛亥革命武昌首義,定為十月十日,故亦稱「雙十節」,那是民國成立後才定的。因此首屆「國慶」為民國元年十月十日,絕不能認為辛亥年(即一九一一年)的武昌首義日為首屆「國慶日」。現在許多人包括「政府」高級官員,喜於「國慶日」稱:「今日是中華民國的生日……」,嚴格說來是錯誤的,「中華民國」的生日是元旦。

因此,如果兩岸要在二零一一年十月十日當日或前後聯合或共同舉辦紀念活動,就應是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這樣,就可避免產生「兩個中國」的爭論。何況,辛亥革命的發生地是在大陸的武昌(現武漢市),實際上國民黨的黨史也將辛亥革命另名為「武昌首義」。而在武昌舉行紀念大會,也能避免北京或台北對辛亥革命「詮釋權」的「正統之爭」。

但馬英九卻強調「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周年」,而淡化「辛亥革命一百周年」,顯然是有著許多政治考量。其一、當然是最重要的政治考量,是為了凸顯中國國民黨才是「中華民國」的創建者,民進黨八年執政雖然是依憑民主政制中的選舉制度上台,但由於民進黨的政治綱領背離「中華民國」的建國綱領及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因而帶有「竊國」的意味,況且民進黨並不認同「中華民國」這個「國家圖騰」,馬英九是要藉著慶祝「建國一百周年」,來強調只有國民黨才有資格繼承「中華民國」的道統。實際上,馬英九任命的「國史館」館長林滿紅,新官上任就推翻陳水扁任命的「台獨史學家」前館長張炎憲的台灣史取向,重新把「國史」定位為 「中華民國史」,並把「中華民國史」再聯結到一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繼承大清帝國的主權與領土,並擁有對台灣的主權。其二、盡管馬英九要慶祝「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周年,可能是早已有此打算,但由於他是在大陸的國慶六十周年大典後才正式對外宣佈的,也就難免讓人產生遐想,認為馬英九是要宣佈此消息來「衝喜」,化淡人們對台灣方面因為「八八水災」而停辦今年的「國慶」活動,但大陸方面卻是隆重地慶祝國慶六十周年的強烈反差對比的不滿心理,好讓人們得知,台灣方面也能舉辦一個隆重熱鬧的「建國大慶」活動,不讓大陸的六十周年國慶大慶專美。其三、二零一一年十月十日是第十三任「總統」選舉的前夕,馬英九可能是要藉著搞熱帶有深藍色彩的政治氣氛,一方面凸顯國民黨與「中華民國」的關係,強化國民黨提名的候選人當選「中華民國總統」的正當性,另一方面也是要調動認同三民主義的泛藍民眾以至是雖然不滿國民黨但更討厭民進黨的中間偏綠選民的積極性,對「中華民國」的下一個一百年充滿憧憬,因而踴躍出來投票,等於是巧妙地利用政治慶典來為馬英九自己造勢助選。

人們常說,馬英九只是一味強調「依法處理」的法學博士,而不是懂得政治謀略的政治家。但從馬英九要大搞「建國一百年慶祝活動」的大動作看,他卻是充滿了不少政治心機。尤其是他昨日在致詞中強調,孫中山先生臨終前遺言「和平、奮鬥、救中國」,更把「和平」放在最前面,如今看來確是一針見血;因為和平是國家發展的催化劑,戰爭則是毀滅的引信,除了持續推動穩定的兩岸關係,把曾經是殺戮戰場的台灣海峽,變成是和平的繁榮大道。這就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找到了論述依據和正當理由,對民進黨一味反對發展兩岸關係的做法,是一著有力的批判。如果馬英九能把「和平、奮鬥、救中國」列為紀念「建國」一百周年活動的主軸,應是大有利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兩岸共同奮鬥建設一個新的中國。

為了貫徹這種馬英九重新強調的「和平」精神,「建國一百周年慶祝活動籌備委員會」的一百一十多位委員中,有不少是台灣各界代表人物,包括「二•二八事件」及白色恐怖的受害家屬和立場偏綠的文化界人士。但遺憾的是,不知是馬英九不屑於民進黨參與,還是民進黨不願為國民黨「抬轎」,而沒有民進黨的代表?否則,就更完美。

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情況是,馬英九將慶祝「建國百周年」活動定調為「台灣精神」,昨日他就列舉了一系列台灣本土精英的名字。馬英九這樣做,顯然是為了凸顯國民黨對台灣的統治的正當性,但也有「中華民國在台灣」之嫌。實際上,辛亥革命不但是發生地在大陸,而且整場辛亥革命的影響,也主要是在大陸地區。孫中山先生在從事革命活動的生涯中,曾三到台灣,並在台灣播下了革命的種子,但畢竟是台灣是在日本的殖民統治之下,所起作用有限。如果說,馬英九所彰顯的「台灣精神」,是為了避免被扣「紅帽」,及顧及到翌年進行的「總統」選舉,尚是可以理解的話,那麼,將之定位為「下一個一百年」的台灣奮鬥方向,並藉此提出「完整的台灣論述」,則有要與大陸隔離的嫌疑。

大陸方面對此應有因應之計。尤其是史學家,應在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學術研討中,著重研究辛亥革命與台灣的關係,及孫中山先生三到台灣時所宣揚的理念,尤其是三民主義中的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在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奴役的影響作用,以辛亥革命為紐帶,把台灣與中國大陸緊密聯結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