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林揭秘父親鄧小平南巡細節

一反沉默寡言 目光特別熱切

兩次南巡傳遞改革開放的聲音,兩次將深圳的改革推向一個新的臺階,鄧小平南巡對於深圳來說,有著特別的意義。8月22日是鄧小平誕辰106周年紀念日,大型展覽《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在深圳博物館古代藝術館隆重開幕。在深圳特區成立30周年慶祝活動前夕,鄧小平長女鄧林也來到深圳出席相關慶祝活動。22日,她在五洲賓館接受媒體採訪。在介紹展覽時,鄧林講述了一些鮮為人知的細節。

講話內容太多用紙巾做記錄

鄧林說,1977年,“文化大革命”剛剛結束,百廢待興,剛剛複出的鄧小平正在為中國找一條全新的道路。11月他到廣東視察,在聽到關於“逃港”事件的彙報時,鄧小平沉默了一會兒說,逃港說明我們的生活不好,(兩地)差異太大。此時,他已在考慮為中國的改革開放開闢一個窗口。

1979年4月,鄧小平提出,可以劃出一塊地方做特區,殺出一條血路來,中國經濟特區由此誕生。在特區的建設開始階段,遇到不少困難阻力。1984年1月,他第一次來到深圳,因為“辦經濟特區是我倡議的,中央定的,是不是能夠成功我要來看看”。在深圳兩天的時間裏,他馬不停蹄地進工廠、下農村,與群眾直接接觸,掌握了大量一手材料。回到北京,他立即提出要進一步辦好特區,擴大對外開放,特區建設和全國的對外開放從此進入一個新階段。

“原本我們家屬以為他是來深圳休息的,沒想到他的眼神特別熱切,特別急切的那種。”鄧林說,1992年1月19日,小平再次來到深圳,看到深圳發生的巨大變化,顯得興致很高,充滿激情。以往,他在參觀時,基本都不說話,也不發表任何言論,但是那次來深圳,他一反平時沉默寡言的狀態,不停地問,不停闡發全新思想,還充分肯定這塊改革試驗田的大膽探索和實驗。鄧林說,從深圳到珠海的船上,他說了一個鐘頭,我們老勸他歇會兒歇會兒,沒歇兩分鐘他又說。能感覺到他的確很興奮,他有一個強烈願望,把這麼多年的經驗和想法總結出來,確實在決定改革開放前有很多鬥爭,但改革開放的思想最終還是實現了。

在參觀國貿大廈時,他突然滔滔不絕地發表大量講話,以至於鄧林和其他身邊的工作人員來不及準備錄音機、紙張等記錄的物品,一時情急,鄧林在幾塊疊起來的方形紙巾上做起了講話記錄。這些記錄後來成為改革開放的重要指導思想,為後來的改革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這是我第一次穿這麼舒服的衣服。”

對於國家領導人,大部分人覺得高高在上,遙不可及。鄧林則表示,他們和正常人一樣,有七情六欲,鄧小平也喜歡孩子們,他從未把自己看得很高,只是覺得自己要為老百姓做些事。此前鄧林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經表示,她從來沒有覺得父親走上過神壇,因此就沒有走下來的必要。

展覽上展出了一件米色的夾克衫,在當年的電視畫面及照片中,鄧小平多次穿著這件夾克衫,向深圳的人們揮手、微笑。鄧林介紹,這件夾克衫是她為鄧小平南巡專門去買的。此前他多年總穿著清一色的中山裝,但是在南巡前,他特地要求家人給他買一件夾克衫,說是與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的氛圍相匹配。衣服買回來之後,鄧小平一試,結果發現有些長了。家人提出要重新買一件合身的,他連連擺手說不用,只把衣服改了一下就穿了。此後,他一直穿著這件改過的夾克衫,還笑呵呵地說: “這是我第一次穿這麼舒服的衣服。”

在接受很多媒體採訪時,鄧林說自己也在不斷總結父親的經驗,她認為,鄧小平最值得尊敬和學習的是他做人的準則,“沒有邪門歪道,有意見表達,也絕不隨波逐流”,還有鄧小平擁有堅強的信念,讓中國強盛起來,這是鄧小平從年輕的時候建立起來的理想,工作作風嚴謹迅速決斷,“所以我覺得父親是個全才,會打仗、懂經濟,算賬算得很好,腦子轉得很快。”

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受到國家的支持,在支持當中受到的磨難,在思想意識上受到的衝擊還是很大的。而深圳老百姓對改革開放的理解是非常深的,“他們從年輕的時候就在這兒奮鬥,把青春貢獻給深圳,當然他們對改革開放非常有感情,沒有改革開放哪能到深圳殺一條血路?深圳老百姓對鄧小平的感情,我是每次來都能體會到。去蓮花山的時候,不論什麼日子,都有鮮花,家長們都要帶著孩子去蓮花山看鄧爺爺。”

召開家庭會議質詢海外賬戶

鄧家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子女不能介入大人的事情,所以鄧家子女都在自己的單位做自己的事情。

鄧林說,當時有段時間,社會上曾流傳朴方海外有多少存款,我爸很認真地問我們,有沒有海外賬戶和存款,必須表態。我們都沒有,對樸芳的傳聞更是絕對的造謠。父親對我們的要求是國家法律不能侵犯,作為個人應該對國家有貢獻,有所作為。

鄧林說, “父親平時說的話,當時你不覺得怎麼樣,後來想想覺得很重要。”小時候,鄧家的孩子們之間也會打架爭論不愉快,鄧小平就經常操著四川方言說,“總會過去咧”。鄧林說,聯想到他的經歷,在“文革”中遭受到的事情,她認為,鄧小平對希望和真理的追求從沒有停止,“從家庭中的一句話就可以看到他的思維方式,從未被困難壓倒過。”

“他原來一直有一句話,世界給中國的機會非常少,這次給了我們一個機會,如果我們不抓住,我們對不起我們子孫、我們的國家。”鄧林說,“文革”以後,這代領導人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正是因此才有了改革開放,才有了現在這樣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