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盼澳為兩岸關係發展作橋樑

【本報訊】兩岸與澳台關係學會在本澳舉辦兩岸關係論壇,探討兩岸關係、台灣政局和澳台關係。主辦單位稱,澳門應發揮重要的橋樑作用,為兩岸探索出一條切實可行的統台之路。

兩岸與澳台關係學會會長陳曉烽表示,本屆論壇立足澳門,就兩岸關係、台灣政局和澳台關係等方面本著暢所欲言、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的方針各抒己見,展開探討。

陳曉烽說,兩岸關係幾經波折後,現在正進人和平發展的良好時期。隨著ECFA的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機制化、規範化的大框架基本建立,兩岸高層良陸互動亦逐步形成。澳門曾是兩岸關係艱難時刻的重要溝通管道。如今兩岸關係步入良性發展時期,澳門更應該發揮重要的橋樑作用。希望通過舉辦論壇,為促進兩岸在政治、社會、經濟,文化,軍事的交流以及澳台關係的進一步發展做出貢獻。

陳曉烽指出,澳門發展旅遊和文創產業可以和台灣有很好的合作空間,澳門可借鑒台灣的旅遊及文化創意產業的經驗與模武,開拓澳門的視野;而台灣可以借助澳門這個國際平臺將他們的旅遊及文化創意產品推向世界各地,兩地可以通過經濟合作、產業互補、行業交流,互惠互利,達至雙贏。

陳曉烽希望“兩岸關係澳門論壇”能夠為兩岸探索出一條切實可行的統合之路,從而造福兩岸四地人民。同時也希望兩岸四地的專家學者在論壇上提出的真知卓見,可以對澳門社會、經濟、文化事業起到帶動及提升的作用。

理工學院院長李向玉認為,和平、發展、交流、合作、融合,是國家和平統一的必由路徑。當前的兩岸形勢,正朝著深度交流與全面合作的方向邁進,兩岸和平統一可望、可及。國家分裂與動盪,澳門必然受害;國家統一、穩定,澳門無窮受益。澳門作為“一國兩制”框架下的特別地區,應該利用其特殊身份及其與台灣的特殊關系,為兩岸的和平統一發揮應有與特殊作用,兩岸與澳台關係學會、澳門理工學院合辦的“兩岸關系澳門論壇”,就期望充當這樣的角色。

兩岸統合學會理事長,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張亞中在專題演講中,主張“一中三憲”,認為“一中三憲”主張兩岸的主權是“重疊”,而非“單一”或“分離”。由於兩岸目前的憲法均主張涵蓋全中國,因此最能夠滿足現狀的主張,就是視兩岸憲法所規範的主權為重疊。在“主權重疊”的認同下,兩岸均沒有分裂整個中國的權利,而有追求主權,從“重疊”到“合一”的義務。

張亞中指,“主權重疊”所衍生出來的論述,即中國的主權屬於兩岸全體中國人民,非任何一方所能獨佔或獨享。在治權方面,他們主張兩岸治權為分立,這一方面與北京不同,北京認為兩岸的治權為差序,北京為中央,臺北為地方:也與臺北不同,臺北認為兩岸的治權應該是對等,理由在於“中華民國”或台灣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主權獨立,治權自然獨立,兩岸應為對等。他們的看法是,兩岸治權的法理來源均為自己的憲法,應該是法律上的平等,但是在落實為權力時,兩岸的確產生不對稱的現象。“平等不對稱”是兩岸治權基礎與權力展現的現狀。他稱,“一中三憲”的主張,確保兩岸互為主體,又共有主體。“兩岸統合”透過共同體的建立,“權力不對稱”並不會造成並併吞或消化的結果,反而讓兩岸在整個中國人的事物上可以“共同治理”。

出席的澳門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郝志東認為,兩岸在經濟交流已沒大問題,但歷史和國家認同上,雙方許多問題仍未釐清,郝志東認為台灣不太願意談論相關事情,內地亦迴避一些事情,他認為本澳民間團體應多舉辦論壇,多讓兩岸學者理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