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都選後話選舉

島內政治生態格局漸變,未來“大選”更加撲朔迷離:“統獨”之爭雖未成為焦點,但綠營的一些斬獲和槍擊案再次上演,讓人摸不著頭腦。

沸沸揚揚,鬧鬧哄哄的五都選舉(臺灣五個直轄市市長、市議員、村裏長選舉)終於塵埃落定。國民黨保住臺北、新北和台中三市執政權,民進黨依舊掌控高雄市和台南市,席次並無變化。但與之前的歷次選舉相比,五都選舉還是透露出一些值得關注和思考之處。

“藍天綠地”大格局未變   但藍消綠長勢頭兇猛

自2000年以來,臺灣形成民進党在南臺灣稱雄、國民黨在北臺灣占優的格局,人們形象化地稱之為“藍天綠地”。此次選舉中,在南臺灣,高雄市民進党候選人陳菊獲82萬張票,得票率52.8%。國民黨推出的黃昭順只獲近32萬票,得票率20.5%。以無黨籍身份參選的楊秋興(原為民進黨籍高雄縣長)獲41萬票,比黃昭順還多9萬票,得票率近27%。僅在高雄一地,國民黨就輸給民進党50萬票。如果算上楊秋興的選票,藍綠差距更大。在台南市,民進党賴清德獲62萬票,得票率60.4%。國民黨郭添財僅獲40.6萬票,得票率39.6%。郭輸21.4萬票。合計南臺灣,國民黨輸給民進党71.6萬票。在北臺灣,臺北市郝龍斌獲78萬票,得票率55.65%。民進党強棒蘇貞昌獲63萬票,得票率43.8%。新北市國民黨候選人朱立倫斬獲112萬票,得票率52.6%。民進党蔡英文獲得100萬票,得票率是47.4%。在北二市,國民黨共贏民進党28萬票。總體來看,北藍南綠、藍天綠地基本格局未變。

此次選舉藍降綠升趨勢愈加明顯,更重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國民黨在市長選舉方面“強區不強”,該大贏卻並未大贏。北臺灣國民黨合計僅贏28萬票,比2008年大選相去甚遠。即使在選前被認為選情最為穩固的台中市,國民黨候選人、現任市長胡志強僅贏對手蘇嘉全3萬票,得票率差距縮小到2.3%。這一結果讓觀察家跌碎一地眼鏡。要知道在上一屆縣市長選舉中,台中市、台中縣(現合併為台中市)藍綠得票率是六四開。由差距20%縮小到2.3%,可見國民黨頹勢明顯。二是國民黨“弱區更弱”。上屆選舉中,國民黨在高雄僅輸1000餘票,差距僅0.23%。但此次選舉,國民黨大輸50余萬票,得票率相差32%。三是在市議員席次方面,民進黨斬獲130席,席次比例由傳統的二成多,猛漲至四成一,首次與國民黨持平。這在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巨大變化。四是在裏長選舉層次,國民黨雖仍保持絕對優勢,但優勢差距與之前相比有所減小。如果把五都選舉放在一個時間段中看,藍消綠長態勢更是一目了然:2008年大選,藍得票率為58.5%,2009年17個縣市長選舉中降至47.9%,今年又降至44.5%。而民進黨2008年大選得票率僅為41.55%,2009年17個縣市長選舉中升至45.33%,今年又升至49.88%。

“藍大綠小”悄然生變  “大選”前景形勢混沌

一般認為,臺灣選舉結構是藍大於綠,反映在選票上,就是藍營選票多,綠營選票少。因此除了2004年陳水扁靠有爭議的3﹒19槍擊案以0.228個百分點的微弱優勢勝出外,其餘所有全台性選舉中,國民黨及其聯盟都佔優勢。但此次選舉中,態勢已然改觀。五都選舉政黨得票合計,國民黨共獲336萬票,得票率44.54%。民進党共獲377萬票,得票率49.87%。國民黨首次被民進黨反超41萬票。如果將去年底其他17個縣市長選舉政黨得票率一併合計,國民黨共獲546萬票,得票率45.8%。民進党共獲575萬票,得票率48.2%。這可視為最新的藍綠版圖和民意體現,即藍大綠小已經變成藍小綠大。

拋開前述冰冷的數字,選舉花絮也能反映出馬英九光環消褪,國民黨組織鬆動,選票流失。在去年縣市長選舉中,馬英九在南部幾成票房毒藥,一些候選人在八八水災後爭先恐後把與馬英九的合影競選廣告拆下收回。此次選舉中,馬英九從南到北輔選行程緊密,但催票效果可謂極其難看。馬英九去高雄左營眷村替黃昭順拜票,座位不滿且有人提前離席,遠不及2008年時排隊歡迎的場面。相反蔡英文被新北選區羈絆,外出替別人輔選的行程雖然不多,但每次都受到歡迎。馬英九光環不再,蔡英文來勢洶洶,一降一升,已給來年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投下變數。前已述及,藍大綠小結構已悄然生變,如果2011年台“立委”選舉再次確認藍小綠大,則2012年“總統”選舉對馬英九來說非常不利。

藍綠互以對方為師   統獨之爭未成焦點

傳統認為,民進黨選舉中花招多,善打文宣戰,國民黨老成持重,喜打組織戰。民進黨喜歡上街遊行,搞大型造勢晚會,聲竭力嘶,旗幟飄揚。國民黨依賴從中央黨部到地方黨部、從派系大佬至基層樁腳、從各級行政組織到基層農田水利會的從上至下、以給錢(賄選)為驅動力的複式動員體系。但在此次選舉中,國民黨和民進黨攻守易位,主客難辯。民進黨自始至終未搞大遊行,連大晚會都沒有搞。蔡英文則深入新北市各地,走入基層,品嘗夜市小吃,與市民說說家長里短。陳水扁時期常常上臺慷慨激昂發表演講的蘇貞昌,此次也未搞族群對立,而是以幸福、和諧新臺灣為主題,大講族群融合、和平、愛,連色調都偏粉紅色。民進党台中市候選人蘇嘉全更是一雙手接著一雙手握,一家接著一家拜訪,走的都是當年國民黨的路子。倒是傳統上信奉“當家不鬧事”的國民黨,搞起了11月27日的“為臺灣而走”大遊行。不擅文宣戰的國民黨,在金溥聰主導下投放大量電視廣告,而國民黨引以為傲的地方派系和農田水利會動員系統,因馬英九堅決反對黑金、賄選、堅持正派選舉而徹底崩盤,幾乎沒形成像樣的組織戰。在這次選舉中,國民黨、民進黨都表現出對傳統手段的巔覆,所以有人說國民黨不像國民黨,民進黨不像民進黨。

以前每到大型選舉,民進黨均會禍水西引,攻擊國民黨“親中賣台、國共一家”。國民黨有口難辯,除了賭咒發誓沒有賣台之外,就是比民進黨還要堅定、還要大聲地攻擊大陸和中共,以證明自己更愛台。一言以蔽之,統獨之爭、意識形態一直是國民黨的軟肋,民進黨的法寶。但在此次五都選舉中,民進黨一反常態,未搞陳水扁時期常常挑起的反中情緒與族群對立,選舉過程相對理性平和,兩黨攻防主要圍繞民生、貧富差距、南北差距以及失業率等議題展開。這主要是五都多為都會地區,選民理性程度較高,民進黨為贏得中間選民的支持,減少了衝突對立的選舉操作,而代之以平和理性與巧妙包裝等選舉策略。

大陸對台影響初顯   扁案影響了猶未了

2008年以來,海峽兩岸簽訂一系列協議,經貿關係日益密切,大陸對臺灣經濟的拉動作用已不可忽視。據臺灣主計處公告,得益於大陸內需、陸客赴台旅遊等,臺灣經濟快速從穀底攀升,今年GDP增長率將達到9.98%,創21年來新高,失業率降至5%以下。其直接結果,是國民黨不再懼怕民進黨抹紅,民進黨也不敢輕易動輒抹紅。五都選舉之初,民進党曾想故伎重演,以反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為突破點。但蔡英文與馬英九就ECFA電視辯論後,民進党發現選民對ECFA認同度高,強打此議題效果將適得其反。因此在中後期民進黨竭力回避兩岸政策與ECFA問題。在南部,民進黨後期還調整了策略,順勢提出“支持ECFA,票投民進黨”。由此不難看出,兩岸經濟政策已不再是國民黨的軟肋和包袱,不再是民進黨的催票利器,反而成了國民黨的資本、民進黨的軟肋。

在選舉過程中,多數政論家認為,時間是最好的遺忘劑,陳水扁已進入歷史垃圾堆,民進党已擺脫陳水扁影響,國民黨也難以再拿扁家弊案說事兒。特別是隨著臺灣法院終審判定陳水扁有罪,扁案對選舉的影響尤其是對泛藍民眾的激發作用將劃上句號,綠營中的挺扁勢力也會土崩瓦解,打著陳水扁旗號者將一無所獲。但選舉結果又一次讓專家們跌碎一地眼鏡。雖然曝出召妓醜聞且被法院認定多次召妓,但陳水扁之子陳致中仍獲得3萬多票、以全台第二高票當選高雄市議員。打著陳水扁旗號的“一邊一國連線”提名45人,當選35人,成為民進黨內實力僅次於新潮流系的第二大派系,連蘇貞昌系、謝長廷系都被擠到後面,民進黨呈現“兩大兩小”態勢。選票重疊、理念相近的台聯党幾乎完全被“一邊一國連線”掏空,深綠勢力轉而集結於“一邊一國連線”旗下。這可能預示著,在臺灣社會中確實存在“自家孩子咋看咋好,無論別人怎麼說都不相信”之類的非理性的因素,也許陳水扁也將像李登輝一樣長期在臺灣政壇發揮影響。

六年前詭異事件重現   選舉暴力或常態化

2004年臺灣地區“大選”,3月19日即“大選”前最後一天的下午,陳水扁與呂秀蓮台南拜票被槍擊,就是這兩顆子彈改變了選舉結果,讓一直處於劣勢的陳呂配險勝連宋配。此次五都選舉選前的造勢晚會上,再次發生槍擊案,連戰之子連勝文被槍擊,子彈從右下頦進左太陽穴出,另一人被流彈打死。雖然槍手被當場抓獲,但拒不吐實,案情至今仍然撲朔迷離。有專家認為槍擊至少催出50至70萬票,提高5到7個百分點的投票率。如果沒有這幾十萬票,國民黨絕對無法保住三席。正因為如此,有不少人質疑這是藍營自導自演的。無論是與不是,以後每到大型選舉,想必有關部門都要重新考慮安保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