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爭產致澳博股價下跌損害公眾利益

「賭王」何鴻燊家族爭產事件,雖然尚未有發生人們所擔心的將會對澳門博彩業以至整體經濟產生不良影響的跡象,但卻是連累到「澳博」的股市價價直線下跌。據報導,「澳博」自爆出「爭產戰」的一月二十四日上午停牌時所報的十四元三角八分,至昨日收市所報的十二元五角八分,短短九天之間累計跌幅就達到百分之十五點五,市值蒸發一百零四億元,其中單是一月二十六日一天就蒸發了四十億元。與同期各「濠賭股」均普遍上揚,尤其是美資博企「永利」、「金沙中國」的急速上揚相比,這個數字確實驚人。有股壇人士指出,如果「爭產戰」繼續下去,「澳博」的股值可能下跌幅度將會更大,而至損失更為嚴重。

如果說,「澳博」是私有化公司,全部股權都是由控股股東及經營者自己擁有,其價值的升跌,都是股東自己的事,雖然也損害到非何鴻燊家族成員的股東的利益,但仍可算是與公眾利益無關的話,那麼,由於「澳博」是上市公司,向公眾發行股票,現在有佔百分之三十二點五的股票是掌握在小股東亦即公眾股民的手中,因此,「澳博」股值的下跌,就直接損害了公眾股東的利益。也就是說,只不過是何鴻燊家族的私事,卻使公眾利益受損。站在社會公德的立場上看,恐怕並非是可值得正面評價的事情。

實際上,豪門恩怨本應是家庭糾紛,是自家事,但何鴻燊及其家族控制的「澳博」、「信德」、「新濠國際」三家上市公司,又是澳門賭業的其中一家主要經營者,其家庭成員不和影響及於何氏名下企業王國的控制權,涉及股東利益和公眾利益,故香港的監管機構理應高度關注。 而「澳博」在澳門博彩業市場佔有百分之三十一的份額,也是抗衡美資博企繼續擴張以壟斷澳門博彩業市場的最主要力量,但何鴻燊家族「爭產戰」的爆發,很容易會削弱投資者對企業的信心,連日來「澳博」股值的持續下跌,就是嚴重的警號,更是對企業形象的一大打擊。

這就難怪,香港輿論指出,如果何鴻燊名下的不是上市公司,這宗風波只屬家族爭産,可是現在翻來覆去,到底他的王國現在控制權誰屬?上市公司在這種狀態下應否停牌?何氏係內上市公司的非執董有沒有發揮協調制衡的功能?何鴻燊家族分産風波,充分説明瞭家族企業確有無法控制、對投資者不利的人為風險。

在這場「爭產戰」中,還存在另一個可能會損害公眾利益的問題,是「選擇性公佈訊息」。「澳博」近日兩度停牌,公司的主要股東先後通過不同管道發佈消息,業界就已關注其行為是否構成「選擇性披露」。港交所在回應媒體的詢問時表示「不評論個別事件」,但強調根據香港的上市規則,任何上市公司凡涉及重要資料都要以發布「公告」的形式對外發佈,如果只是選擇個別媒體披露就會構成「選擇性披露」。香港中文大學財務學系副教授蘇偉民表示,像「澳博」這類家族色彩較濃的公司出現股權問題,股價難免在短期波動較大,「在家族氣氛比較濃的公司,股東實際上就是管理層,兩者有非常大的關係。」而香港富昌證券總經理藺常念更進一步指出,不斷傳出的消息繼續左右「澳博」股價的走勢,投資者很難解讀這些消息,「因為不同版本的消息有不同的來源,並且各類消息似乎相互矛盾」,這對投資者並不公平。而何鴻燊本人也是反反復複,一天之內一再反口,説的和做的完全是兩回事,令人無法分得出他哪一番話才是真心之言,哪些是沒有受到壓力之下作出的決定,也對投資者造成極大的困擾,無所適從。

實際上,港股市場上有關「選擇性披露」的一個經典案例,是二零零一年新世界(00017.HK)在公佈中期業績前,公司企業傳訊部的一名職員選擇性地向個別分析員清楚提示未公佈的中期盈利數字,相關分析員隨即大幅調低公司盈利預測。香港聯交所上市科的發言人表示,該職員為新世界發展的授權代表,向分析員披露股價敏感資料,已違反上市規則。事件後來鬧上法庭,並擾攘長達七年之久,在二零零八年終於由港交所發表聲明公開譴責新世界作結,新世界則作出妥協,強調已經提升了公司內部的監控。由於新世界的鄭裕彤也是「澳博」的主要股東之一,因此,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鄭裕彤有責任提醒「澳博」的各股東尤其是何鴻燊家族成員,在「爭產戰」的過程中必須注意避免犯下「選擇性披露」的錯誤。

其實,早在何鴻燊跌倒受傷時,人們就已預期何家的「爭家產」將難以避免,但沒有想到的是,矛盾會這麼早爆發,因為大家都將爆發點預設在何鴻燊百年之後。為此,有人認為,何鴻燊本人才是始作俑者,如果不是他自己違背「財產均分」的原旨,將自己在「澳博」的百分之七點零三的股份相讓給梁安琪,就不會引起二、三房的警覺並「先下手為強」地進行「反制」。但卻因過於情急而百密一疏,漏掉了大房的利益,也不符何鴻燊「家產均分」的承諾,而致授人以柄,聯手進行「反制的反制」。總之一句話,如果何鴻燊是以信託基金的方式處理家產,或是能一視同仁,沒有在分產前有所偏袒,先行私相授受,也就不會發生自己仍然在人世,個別兒女卻已是「搶劫家產」的難堪了。

值得注意並應當引起警覺的是,這場「爭產戰」有可能會引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包括「澳娛」股東之一的何婉琪再次發動官司,追究「澳娛」財務「不透明」及「遺失股東名冊」等問題,還有「澳博」小股東向香港證交所投訴控股股東家族「爭產戰」令其利益受損,及「選擇性披露」令其無所適從。倘是如此,可能會令「澳博」一損俱損,實非「澳博」之福及何家之福,更非澳門博彩業以至澳門經濟之福。

直到目前,「爭產戰」雙方的是非勝負尚未明朗。但較為明朗的是,據香港媒體報導,一位接近「澳博」股東及重要行政人員蘇樹輝的人士指出,得益於近年來向股權分散的公眾公司轉型,作為澳門產業支柱的「澳博」遭受這場家族戰火重創的可能性不大。「澳博」作為上市公司,市場監管方會將這次風波制約在何氏家族內部。而且,幸虧「澳博」已經實現上市,否則面對當前的家族內訌,「澳博」很可能陷入分裂的境地。何況,由於「澳博」在澳門博彩業市場佔三成多的份額,無論澳門政府還是中央政府,都不會坐視其陷入內亂的境地。但正因為如此,倘這場風波仍無法止息,且將有危害澳門博彩業安全之虞,不排除特區政府將會採取斷然措施。實際上,澳門特區政府在維護公眾利益的情況下,必要時可以接管私人業務。二零零八年爆發國際金融危機時,時任澳門特首的何厚鏵就曾公開表示,當個別博彩企業因某種情況出現特大困難時,特區政府在有需要時會立即進場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