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明星的“鐵飯碗”

與電影明星紛紛抱住國有單位“鐵飯碗”形成反差的是,過去10年,中國電影主要是靠民營資本拉動的

今年以來,影視明星手裏的“鐵飯碗”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從章子怡“高調”同國家話劇院續約開始,人們發現,很多大明星都不是“個體戶”。

章子怡、唐國強、張豐毅、孫紅雷、陳建斌、李雪健、陶虹、辛柏青、袁泉、劉燁、朱媛媛等人,是國家話劇院的職工;濮存昕、宋丹丹、胡軍、徐帆、梁冠華、楊立新、馮遠征、陳小藝等屬於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葛優的單位是中華全國總工會文工團。

憑藉《武林外傳》等成名的閆妮、沙溢等演員來自空政話劇團,姚晨是西影藝創中心演員劇團職工,範冰冰則是西影演員劇團的副團長。

“明星們希望保留一個國有單位的身份”,編劇、影評人程青松向媒體坦言,“這種身份在關鍵的時候就是‘護身符’。”

與電影明星紛紛抱住國有單位“鐵飯碗”形成反差的是,過去10年,中國電影主要是靠民營資本拉動的。

身份的奧妙

2000年,郝蕾從上海戲劇學院畢業,分配到中央實驗話劇院工作。2001年,中央實驗話劇院和中國青年藝術劇院合併成立了中國國家話劇院,郝蕾也成了國家話劇院職工。

“我畢業的時候分配到實驗話劇院,那是非常榮耀的一件事情。”郝蕾對本刊記者說,“實驗話劇院每年收取的學生非常少,我是上海戲劇學院畢業的,離北京比較遠,可能幾年才有一個學生分配到北京來,非常不容易。我是96級的,那年競爭非常激烈,章子怡、袁泉、秦海璐都是那年來的。”

今年7月,國家話劇院改革演員管理制度,推行“演員全員聘用制”,規定所有簽約演員必須首先把話劇院的工作安排放在首位,演員要外出接演影視劇,也需要告知話劇院,並交納一定的管理費。包括章子怡在內,國家話劇院的所有演員都簽署了這個協議。

“我也簽了。”郝蕾說,“我是藝術院校畢業的,科班出身,學話劇的,對話劇還是有感情。”

“院團職工有養老保險,經紀公司就沒有。比如在談合同的時候,有單位的,劇組總是覺得安全點兒,沒單位的,劇組就怕演員違約。”程青松對本刊記者說,“有些體制內的評獎,比如文化部的一些獎項,沒有單位的演員就無法參加評選。而獲獎後片酬就會提高,還是有用的。”

程青松就職於中國電影家協會影視創作中心,他說:“我找單位是為了落戶口。”

“這是體制問題,這個體制內存有大量福利。”原西部電影集團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延藝雲對本刊記者說,“打個比方,所有的人都希望分房子、評職稱、辦醫保的時候是國有廠的職工,掙錢的時候是民營公司老闆。”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兼影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鴻對本刊記者說:“在某些方面,國有廠會有一定便利條件和優勢,比如評獎以及一些政策性支持;民營公司在這些方面雖然沒有政策上的明確限制,但在政治待遇上與國營機構仍然有一些差異。身份偏見、身份歧視實際上在中國各個行業中,不同所有制都沒有完全真正平等。”

“現在是市場經濟,大家重視的是更好的機會。我們劇院有很多大明星,到外面排戲,劇院會收取‘勞務費’,比例還好,比經紀公司的抽成比例要低。”郝蕾說。

牆內牆外

據媒體報道,今年11月,西部電影集團副總經理、主管西影演員劇團的藝創中心主任趙平稱:鑒於範冰冰近幾年取得的業績,她將繼續擔任西影演員劇團副團長。

有人質疑範冰冰只是回來開了幾次會,沒有做什麼具體工作。對此,趙平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因為電影工作的特殊原因,讓範冰冰天天回西安到劇團坐班是不可能的。但她為西影傳回了大量的電影最新信息,為新電影策劃提供了重要信息。”

2008年11月8日,影視演員範冰冰被任命為西影演員劇團的副團長。對此,延藝雲向本刊記者回憶:“很現實的,就是吸引眼球。我們這些廠長和一線演員都是項目合作,沒有太多想過。我的第一感覺是,西影過去靠電影品牌、名人效應、演員效應,現在西影人都被別人簽約走了,有名演員、名導演是西影的,也是好事情,就是眼球經濟、吸引注意力嘛。從我的角度考慮,範冰冰加盟是我們樂見的。”

上個世紀80年代,西部電影集團的前身——西安電影製片廠拍出了《人生》《野山》《老井》《紅高粱》等影片,集中了張藝謀、陳凱歌、顧長衛、滕文驥、吳天明等創作人員,獲得了不少榮譽。

與此相伴的是,根據《中國電影年鑒》的統計資料,從1979年開始,中國電影觀眾以每年10億人次遞減。僅1984~1985年一年,電影觀眾就減少了52億人次。電影觀眾的下降,影響了電影廠的收入。

文化體制的弊端也逐步暴露出來,文化部政策法規司司長韓永進撰文指出,從1978年到1992年,文化體制的弊端主要包括:在總體佈局上,與行政管理體制相對應,層層建立專業文藝團體,重複設置,人財物浪費;在結構上,單一公有制,全部文藝團體由國家財政包起來;在分配上,嚴重平均主義“大鍋飯”,演不演戲,演多少場戲,演出水平的高低(作品水平的高低)與收入沒有聯繫;在人事制度上,沒有正常的人員流動和淘汰機制,機構臃腫,冗員過多,行政化,機關化,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很難發揮。

一些人開始“沖出”國有單位的院牆。原西安電影製片廠導演滕文驥1985年停薪留職,來到深圳,拍了《颶風行動》等兩部娛樂片。“成了80年代的萬元戶,非常牛。”他對本刊記者說。

1993年1月5日,廣電部發佈了《關於當前深化電影行業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廣電部93年3號文件),提出“我們相當一部分同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意識、知識、經驗比較缺乏和製片、發行、放映之間各自的局限性,自覺不自覺地影響著電影事業這個整體的凝聚力。”“電影製片、發行、放映等企業必須適應黨的十四大確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電影作為精神產品,市場就在觀眾(包括影院、農村放映隊及電影、錄像播放電影的觀眾);檢驗電影市場發育如何,要看社會、經濟兩個效益。”

西影廠的業務骨幹,有的南下深圳,有的去了北京。滕文驥來到北京,組建北京創世紀影業公司,自己擔任總經理和製片。西影集團退休副總經理丁曉鵬對本刊記者追憶,“有一段時間,西影廠有幾百人在北京打工。”

“作為一個電影廠,人員流動是正常的,但總要固定一批人。”將範冰冰“引進”到西影的丁曉鵬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陝西這地方也挺怪的,在上世紀80年代能籠絡一部分人才,幹得風風火火,但現在呢,能幹的都跑北京去了。為了讓西影有所起色,就決定先從人才入手,就讓範冰冰、姚晨、餘男、張嘉譯他們都過來了。”

“籠絡明星加盟,和政績工程是一樣的,就是面子工程。實際上,沒有足夠的經濟利益,明星與機構的關係式相當鬆散的。這個行業已經非常市場化了。”尹鴻說。

行業准入的開放

從2003年到2009年,中國主流院線的電影票房收入,連續6年實現平均30%以上的市場增幅。截至今年9月底,中國城市電影票房收入75.8億元,比2009年全年總票房還超出13億多元。

尹鴻認為,行業准入和產品准入的開放造就了2003年以來中國電影的快速發展。

2001年12月25日,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頒佈了《電影管理條例》,允許國營電影製片單位以外的人員和機構從事電影攝製業務。

2003年9月28日,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同時頒佈了三個新規定:《電影製片、發行放映經營資格准入暫行規定》《中外合作攝製電影片管理規定》《電影劇本(梗概)立項、電影片審查暫行規定》。

尹鴻說:“過去這個行業只有國有的才有生產主體的資格,甚至發行、放映環節都要國有的,現在這個行業開放了。行業准入的開放導致社會民營企業主體的出現,當然帶來了市場潛力的釋放。”

他介紹說,“電影產品過去審查一度非常嚴格,甚至比開路電視還嚴格,這在全世界都很罕見。但是,2003年以後,電影審查的尺度、程序有了大幅的寬鬆,電影只要沒有政治上的問題,只要政治‘無害’,就可以通過。”

“2003年後中國電影市場的增長很大程度上是靠民營和行業外資本推動的。”尹鴻說,“目前,民營和行業外資本投資了80%的電影電視,每年國有電影廠生產的幾十部電影,其實資金來源也主要是社會民營資金和行業外資金,國有製片廠自有資金拍攝量非常少。目前來說,以華誼兄弟為代表的民營影視企業更有效率。它的所有權清晰,利益動機也很一致,是一個標準的公司,效率更高,決策方式也更加靈活。”

“華誼在建立現代企業運營機制、產業鏈佈局等方面走得比較早,我們從電影起家,逐步擴展到電視劇、藝人經紀,今年又增加了音樂、電影院板塊,但這不代表其他企業就一定要做相似的佈局,每家企業的成長路徑都有不可複製性。”北京華誼兄弟投資公司董事長王中軍對本刊記者說,“電影業是非常市場化的行業,有觀眾買票,電影院就會排片,也才有票房。這個行業現在處於高速成長期,也受到國家政策前所未有的呵護,華誼一定會抓住這個時機。”

“目前電影行業大多數環節的壁壘都沒有了,除了電視臺的電影頻道和進口電影發行權,其他壁壘基本不存在了。”尹鴻認為,“國有資本第一個壟斷資源是電視頻道,這是電影產品非常重要的市場,是民營資本沒有的;第二是進口電影的發行權。”

對於國家話劇院同職工簽署協議,演員必須將國家話劇院工作放在首位的規定,郝蕾表示:“我還沒有感到有什麼壓力。”她在排練孟京輝執導的話劇。“純粹是因為喜歡。”她說。

韓冰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