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對加強澳台關係還須多下功夫

春節假期尚未結束,台灣「陸委會」就「迫不及待」地發出兩則消息,其一是馬政府於二零零八年七月開放大陸人民直接來台觀光,截至二零一零年十二月底為止,大陸旅客來台觀光達一百八十二萬人次,粗估已為台灣觀光相關產業帶來超過九百一十億元的外匯收益與商機;其二是自去年九月一日實行香港、澳門居民網絡申辦來台許可「不發證」、「不收費」簡化措施,實施以來效益驚人,讓去年全年港、澳居民來台人數逼近七十萬人次,較前年成長百分之十點五。免簽之後,赴台旅遊創下新高點。

這確是第二次「政黨輪替」後,兩岸關係和台港澳關係的新進展。這在民進黨執政時代,是不可想像的。但是,仍有進一步發展的空間。比如,在大陸觀光方面,馬英九在競選過程中曾承諾,倘他當選並就任後,開放大陸居民來台觀光每年可為台灣觀光相關產業帶來六百億元的收入。而現在馬英九就職已經兩年半,應是一千五百億元才對,九百一十億元的實績與此仍有差距。當然,這尚可以開放大陸居民赴台觀光初期有所阻滯,及至今尚未能開展「個人遊」有關,來做解釋。

至於開放港澳居民免簽入境,也與馬英九當選後接見香港團體時所承諾的開放港澳居民免簽入境,有一定距離。當然,馬英九不是出入境管理專家,不一定完全瞭解境外旅客入境所需辦的的手續,作出「免簽入境」的承諾可能不大現實。而現在已能做到香港、澳門居民網絡申辦來台許可「不發證」、「不收費」簡化措施,已可算是基本落實馬英九的承諾了。

但必須注意一個細節,就是自去年九月一日起實施的港澳居民赴台「網簽」便利措施,當初公佈時是仍有一定限制的,就是只是對在澳門出生的澳門居民開放,並不及於非澳門出生人士。而在目前澳門的五十萬居民中,在澳門出生的約僅佔半數,亦即另有一半並非是在澳門出生的,他們包括了在澳門享有較高社會、政治、經濟地位者,也包括了多年來為推動兩岸和澳台關係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者。如果此一優惠政策只是及於在澳門出生者,就不但是人為地在澳門居民中製造分裂,而且也頗不公平。與澳門對台灣居民入境,一直以來是免除事先申辦入境手續,只須在抵埗後填寫一頁入境登表即可的做法比照,就顯得還是並不對等。

不過,該措施在實施時卻有所改善,不少澳門居民雖然並非澳門出生,但只要持有澳門特區護照,並曾經入境過台灣,在經台灣「移民署」辦理適當手續後,也可享受這一優惠待遇。估計一方面是台灣「移民署」已經正視到有一半澳門居民並非是在澳門出生的現實,其二是香港方面也已鬆口,因而會有向台灣居民提供免簽入境香港的前景,因而也放鬆了對澳門居民的限制。實際上,據說當時台灣方面確實是有規劃向港澳居民開放免簽入境的,但因與香港特區政府的商談並不順利,香港特區政府並沒有作出對台灣居民入境提供免簽入境的優惠待遇,台灣方面也就只好拖住不公佈開放幅度更大的入境措施,而是「網簽」措施,並因此而「連累」了澳門。

倘若台灣方面是向全體澳門居民提供免簽入境優惠待遇,包括並非澳門出生的永久居民也能享受這一優惠待遇,相信就將會對澳門方面形成較大的壓力。澳門方面也有必要考慮適當作出適當的調整,向台灣居民提供更為便利的入境待遇,包括只需持憑台灣「國民身份證」即可入境,而無須使用「護照」。一方面是更為接近「九二共識」的內涵,避開「兩個中國」之嫌,;另一方面也可更方便台灣居民來澳,因為現時台灣居民要來澳門,是以台灣「護照」作為識別身份的憑據,而台灣居民沒有隨身攜帶「護照」的必要和需要,但卻有隨身攜帶「國民身份證」的習慣和需要,如是持憑「國民身份證」就可入境,相信台灣居民要來澳門就更為方便。其三也是為了對台灣離島有可能開賭的防制,因為台灣居民前往澎湖、金門是屬於境內旅遊,只需攜帶「國民身份證」,這比需要攜帶「護照」才能入境澳門,當然是要方便得多;倘澳門也是規定台灣居民入境只需持憑「國民身份證」,在同樣方便的條件下,澳門的便利性就不會低於澎湖等離島。

兩地居民在往來方便之下,就將親像是鄰居那樣,更有利於澳台關係以至兩岸關係的發展,尤其是加強台灣居民作為中華民族一員的自豪感。

其實,一向在對台關係走在前面的澳門,近年似是已經出現大為落後於香港之態。雖然特首辦主任譚俊榮和社會文化司司長張裕曾有率團訪問台灣,但無論是廣度和深度,都不如香港特區所成立的「港臺商貿合作委員會」、「港臺經濟文化合作協進會」,與台灣方面的對口機構就兩地關心的貿易、投資、旅遊及其他雙方合作的事宜作交流和討論。因為畢竟港臺關係有一個「實體」在支撐,而訪問則是「務虛」的。盡管崔世安在「施政報告」中對推動澳台關係發展有作出過承諾,但仍可思想再解放一點,步伐再邁大一點。而以現在的情況看,已經遠落後在香港的後面。

有一件事,更顯得澳門特區政府用心不夠。那就是目前正在進行中的「二零一零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香港特區有參展,而聲稱要加強澳台關係的澳門特區卻是缺席了,這難免令人感到戚戚然矣。

這是因為,「臺北花博會」是台灣地區第一次正式獲得國際授權舉辦,也是亞洲第七個城市經國際園藝生產者協會(AIPH)正式授權舉辦的,在國際上最高級別的國際園藝博覽會。是馬英九仍任臺北市長時申請的,郝龍斌接任市長後得到批准。在郝龍斌去年爭取連任臺北市長時,民進黨針對「花博會」籌辦過程中的某些行政缺失,狂批猛打,目的就是要打倒郝龍斌及支持他的馬英九。

由此,去年舉辦了「世博」的上海,及今年將舉辦「花博」的西安,為了支持郝龍斌,都有積極參加「臺北花博會」,其中上海是以「海韻--上海展園」,西安是以「西安的院子」的形式布展。另外,「AIPH」的二十五個國家和地區都有參展。其中中國香港是以市區內別具特色的建築物,突顯亞洲國際都會形象參展。大會似是極為照顧香港,將香港園區安排在美術館園區與新生園區之間的出入口、迎客坊旁邊的主要通道上,頗為醒目。倘是澳門也有參加,相信主辦者也將會安排較好的位置。

澳門過去是很熱衷參加各類花卉展覽活動的,而且也拿了一些獎項。但不知何故,卻未參加「臺北花博會」,遠遠地落後於香港,這確實是令人感到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