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暫停審批核電項目 新規核電廠選址須避震

【本報綜合】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6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暫停審批核電項目包括開展前期工作的項目。環保部針對核電廠安全發布規定,要求核電廠在選址階段,須考慮外來的自然或人為因素可能對安全產生的影響。

對核設施進行全面安全檢查

中新社北京3月16日電 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6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應對日本福島核電站核泄漏有關情況的彙報。

會議強調,要充分認識核安全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核電發展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會議做出四項決定:

——立即組織對中國核設施進行全面安全檢查。通過全面細緻的安全評估,切實排查安全隱患,採取相關措施,確保絕對安全。

——切實加強正在運行核設施的安全管理。核設施所在單位要健全制度,嚴格操作規程,加強運行管理。監管部門要加強監督檢查,指導企業及時發現和消除隱患。

——全面審查在建核電站。要用最先進的標準對所有在建核電站進行安全評估,存在隱患的要堅決整改,不符合安全標準的要立即停止建設。

——嚴格審批新上核電項目。抓緊編制核安全規劃,調整完善核電發展中長期規劃,核安全規劃批准前,暫停審批核電項目包括開展前期工作的項目。

會議指出,3月11日,日本東北部和關東首都圈發生芮氏9級強震,並引發海嘯,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放射性物質泄漏事故。日方正在採取一切可能的措施緩解事故影響。中國輻射環境監測未發現異常,國內所有運行核電機組處於安全狀態。根據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專家組分析,福島核電站目前泄漏的放射性物質經大氣和海洋稀釋後,不會對中國公眾健康造成影響。

會議要求繼續加強輻射環境監控預警和重點區域的應急移動監測,及時發佈監測情況。加強與日本有關方面合作,積極協助在重災區的中國公民儘快轉移到安全地區。

核電廠選址須考慮地震

中央社台北16日電,中國大陸環保部針對核電廠安全發布規定,要求核電廠在選址階段,須考慮外來的自然或人為因素可能對安全產生的影響,且應儘量建在人口密度較低及離大城市較遠的地點,預定9月1日實施。

中新社引述法制日報報導,這項規定名為「核動力廠環境輻射防護規定」,由環境保護部及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聯合發布。

報導指出,這項規定針對核電廠選址提出4個「必須」:必須綜合考慮廠址所在區域的地質、地震、水文、氣象、交通運輸、土地和水的利用、廠址周圍人口密度及分布等廠址周圍的環境特徵;必須考慮廠址所在區域內,可能發生外來的自然或人為因素對安全的影響。

必須充分論證核電廠放射性流出物排放(特別是事故下的流出物排放)、熱排放及化學流出物排放對環境、生態系統和公眾的影響;必須考慮新燃料、乏燃料及放射性固體廢料的貯存和轉運。

規定中還提到,核電廠選址除須考慮地震等自然因素,還須在周圍設置非居住區及規劃限制區,而確定這2種區域的界線時,應將一旦發生輻射外洩的因素考慮在內。

報導引述專家說法,目前歐美核電開發陷入停滯,亞洲卻掀起核電廠興建熱潮,全球興建中的核電廠共有56座,其中亞洲國家有37座,而大陸就佔21座。

中科院院士:核電站都沒建在地震帶

中新社南京3月16日電,“中國有27個在建、已建核電站,據我所知,都沒有處在地震帶上”,中科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太大學核科學技術專業教授陳達16日對記者說。

日本東海岸11日下午發生強震並有海嘯,隨後的核泄漏危機引發世界關注。從事核領域研究已48年的陳達介紹說,中國在建、已建的核電站分佈于遼寧、山東、江蘇、浙江、廣西、廣東等地,在沿海地區已經排滿,目前一些反應堆深入內陸地區。

各界對中國核電站是否建在地震帶上存在擔憂。對此,陳達認為:“核電站在選址時,必須考慮到,以該地為圓心、300公里為半徑的區域內歷史上是否有過地震。如果有,核電站在此建設時必須考慮設防因素”。

“對於選址,向前必須核查該地2000年前發生地震的歷史記錄,向後必須預測50年一遇地震的發生概率。中國的核電站都打在岩脊上。如果真的遇到地震,我們更關心它的震級和力度對核電站的影響”,他說。

他告訴記者,一個核電站的選址,有著相當複雜的指標系統,“指標加起來有好幾大本”。“其中包括,當地地質、水文、氣象、人口條件等,例如該地常年風向和空氣指標怎樣,附近是否有武器倉庫,人口不能過於密集,交通必須便利,當地80公里範圍內居民文化素質、出生情況等等都是考察因素”。

“地震預測是世界性難題,由於預測大地震是非常困難的,所以中國核電站預知大地震、並提前關閉也是不可能的”,陳達說。

陳達表示,歷史上每一次發生的核事故都是教訓,需要相關部門反思。目前,中國的一些核電站已經開始了重新評估和檢查工作,所有核電站正常運轉,未出現異常情況。(完)

中國每日五次發佈監測報告

中新社北京3月16日電,中國環境保護部16日下午發佈數據顯示,截至今天下午4時,中國輻射環境水準尚未受到日本核電事故影響。環保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部門一直在實時滾動監測數據,如有異常會立刻通過媒體告知公眾。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放射性物質泄漏事故後,中國環境是否會受到影響就一直為各方高度關注。

環保部自3月13日起,開始在每天上午,分別發佈“全國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空氣吸收劑量率”和“中國運行核電站周圍環境空氣吸收劑量率”在“前日15時至本日9時”的監測結果。在每天下午,發佈上述兩項監測在“本日9時至15時”的變動情況。

為讓公眾更直觀的了解監測結果,環保部從15日起,開始在上述4個表格式的報告外,以“匯總圖”的形式發佈全國省會城市和部分地級市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實時連續空氣吸收劑量率監測值。

該“匯總圖”用藍色柱體標識出城市的天然本底水準,用綠色曲線標識出監測值的變動情況。今日公佈的圖片顯示,所有被監測城市的綠色曲線均在藍色柱體範圍內。這意味著中國輻射環境水準尚未受到日本核電事故的影響。

環保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環保部實時滾動的各項監測數據,仍將定時向公眾發佈。如有異常情況出現,則會立刻通過媒體告知公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