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一個濱海城市的起飛夢想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廣東經濟逐漸呈現出局部領先、區域不均衡態勢。尤其是作為第一批改革開放城市,湛江逐漸錯失發展良機。這個曾經以半球家電、三星汽車等實力企業領跑廣東經濟的粵西港口城市,其鋒芒逐漸被後起之秀所掩蓋。

如今,湛江抓住廣東實現經濟轉型,大力調整經濟結構,重新佈局區域經濟格局的契機,提出了“深水良港+重化工業+現代物流+海灣城市”的四位一體發展之路,力圖發揮其獨特的區位、資源優勢,重塑自己在廣東乃至全國的地位。

宜居宜業的生態之城

湛江東連珠三角,背靠廣西及雲、貴、川,矗北部灣之咽,扼大西南之喉,有著港口、交通樞紐、海洋城市和生態環境優勢,上世紀初它被喻為“最繁華的廣州灣城市”,但截至2003年,湛江GDP總量在整個廣東省僅位列第九,是第一位廣州的15.5%,人均GDP在廣東省位列第16,是排名第一的深圳的16.25%……

人們不禁發問,為何會如此?最大的原因無疑是在當時廣東全省的總規劃中,珠三角發展工業,湛江搞開放性農業,全民發展水產業、畜牧業和種植業。湛江顧全大局,為廣東其他區域的發展提供支撐。

20世紀湛江“開放性農業”的路線,讓那個“大港口、大工業、大市場、大發展”的港口經濟戰略“胎死腹中”,讓當年的“兩點兩線”(“兩點”是半球、三星,“兩線”是糖業和建材)逐漸式微,也讓檸檬酸、高嶺土、味精廠等重點項目相繼流產,工業和外貿嚴重滑坡……

不過也正是“死抓農、牧業不放”,給今天湛江的水產業、畜牧業和種植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湛江也成為了沿海為數不多的生態資源占絕對優勢的海灣之城。其旅遊等綠色產業蓬勃發展,“湛江八景”聞名遐邇,藍色濱海遊、綠色生態游成為這座城市的標簽。2008年湛江國慶黃金周旅遊超2億元,“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中國城鄉建設範例城市”、“中國對蝦之都”、“中國十佳綠色城市”、“中國十大休閒城市”等榮譽接踵而至,湛江成為了宜居宜業的生態之城之一。

如今,湛江充分發揮自身獨有的資源和區位優勢,試圖謀劃新型工業化之路,把昔日古老繁榮的廣州灣,打造成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經濟循環型”的可持續發展城市標杆,在經濟發展與環境優美間找尋平衡,實現協調發展。

“雙轉移”戰略開啟騰飛契機

2002年廣東省九次黨代會提出的“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開始正視粵北山區、粵東、粵西兩翼制約廣東整體發展這個現實問題。2005年廣東省正式出臺《廣東省東西兩翼地區經濟發展規劃》,這給湛江的發展帶來了希望。2008年,廣東經濟“騰籠換鳥”,開始著手構建新的區域經濟格局,實現產業轉移和勞動力轉移。擁有綿長海岸線的粵西沿海被佈局為新的“雙轉移”基地之一。同時,隨著北部灣經濟圈的培育和發展被納入國家決策層面,作為廣東連接東盟國家海上運輸最短距離的城市和港口,湛江市被提升為新經濟增長帶上的城鎮群中心。“十一五”規劃中55個項目落腳湛江,總投資達2096億元。

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提出,“湛江是廣東的未來”,要求湛江“加強與大西南、北部灣區域合作,通過‘廣東、廣西、海南三省聯動’,形成以湛江遠洋門戶為龍頭的北部灣組合港群,帶動區域經濟實現跨越發展”。

廣東省長黃華華也對湛江的發展給予了熱情的期望,“湛江有望成為廣東省第三大城市。”在湛江市《發展規劃綱要》中,2009~2012年,湛江將有8大方面共81個重大項目同時鋪開建設,投資總額超過2000億元,其中包括投入124億元實施港口6大重點建設項目,建設茂湛高速鐵路和保稅物流中心等。廣東省政府對此給予了大量支持。

隨著“雙轉移”戰略的開啟,近兩年寶鋼(寶鋼湛江鋼鐵基地項目)、中科煉化(中國—科威特合資煉油化工一體化項目)兩個重量級項目相繼落戶湛江。湛江市委適時提出了“深水良港、重化工業、現代物流、海灣城市”四位一體的發展戰略,發展“大港、大物流、大海灣”,著力提升自身的綜合實力和影響力。湛江市委書記陳耀光表示,要把湛江打造南方大港、重化工業、交通樞紐、科教大市、生態環境優秀城市,市委市政府決心把湛江建設成為中國西南中心城市。

大項目掀起大發展高潮

目前,隨著投資軟、硬環境的不斷完善,一批批工業大項目落戶湛江。其中東海島的開發是湛江“起飛”的一個縮影。

東海島是中國海岸線上的第五大島,位於湛江市東南約40海裏處,面積286平方公里。從2008年3月,東海島項目一期、涉及8個村12.97平方公里的征地工作開始了。“這是湛江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為保障湛江鋼鐵基地用水,投資近40億元的鑒江供水樞紐工程啟動,同時廣州(湛江)產業轉移工業園主園區及鋼鐵基地的交通設施建設、寶鋼、韶鋼、湛江港集團三方合資組建的湛江龍騰物流球團項目等都已於2009年9月底陸續啟動。預計2011年建成投產後的寶鋼湛江鋼鐵,產能將達到2000萬噸,年可新增工業產值700億元,可帶動17大類、200多個產業鏈項目建設,拉動配套產業投資近1000億元,產值超過2000億元,稅收200多億;而且,這個鋼鐵項目可以很完整做循環工業產業鏈,其廢渣、廢氣可以100%利用。

由於遭金融危機的衝擊,寶鋼項目曾幾經周折,但在各方協調下,出現了利好“跡象”。早在2008年就已確定的廣東鋼鐵業重組計劃在寶鋼的積極參與下加快了步伐,通過淘汰落後產能1500萬噸、只以500萬噸環保產能遷建湛江,做精品鋼鐵的方式,為寶鋼“節約”出1000萬噸的鋼鐵產能空間。

與此同時,中科合資煉化一體化項目於2010年5月通過了國家發改委的審批。該項目是目前中石化和科威特合資建設的最大中外合資項目,總投資約600億元人民幣。項目將採用國際和國內先進的生產工藝和污染控制技術,並嚴格按照國際最先進的環保標準進行設計和管理。

大氣魄促進大發展,湛江市委書記陳耀光說,湛江有信心成為廣東參與環北部灣地區、大西南地區以及東盟合作發展的門戶和橋頭堡,成為支撐廣東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城鎮群、沿海經濟帶和新的經濟增長極。

在這些大項目的拉動之下,2009年上半年,湛江GDP增速達到8.5%,高於廣東省7.1%的增速。

立足區位優勢發展海洋經濟

為了謀劃新一輪大發展,進一步落實《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的新部署、新舉措,湛江正努力走出一條既主動接受珠三角輻射帶動、服務珠三角改革發展,又實行差異化發展的戰略,走與“珠三角”錯位發展、優勢互補、具有湛江特色的後發崛起之路。

湛江海岸線綿長,僅內港岸線就長達241公里,為目前世界第一港——荷蘭鹿特丹港的3倍;目前,西南地區雲、貴、川、渝四省市每年經湛江港進出口物資占全省市進出口貨物總額的近50%,成為大西南出海通道的物流中心。“湛江的一切精彩故事,都應該從港口開始。”湛江市委書記陳耀光如此表示。

2009年,湛江港挺進全國億噸大港行列,2011年規劃全市港口貨物吞吐量達到1.5億噸以上。

在港口優勢不斷增強的同時,湛江開始著力發展臨港工業。早在“十一五”規劃期間,國家就批准在赤坎、霞山兩區之間的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在東海島擴建新區,批准建立廣東湛江臨港工業園區,使之成為湛江新一輪臨港工業發展的重要載體。為了與珠三角港口形成錯位發展的格局,湛江港將重點放在做大宗散貨,力圖建成大宗散貨集散中心。與此同時,湛江臨港工業園區也在加快開發,園區將以現代物流業為支柱,有望建設成為一個現代物流中心。

隨著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成,泛北部灣合作的加強,湛江將成為“珠三角”與泛北合作的橋頭堡。據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中國與泛北部灣國家的貿易額達2269.6億美元,占中國與東盟貿易總額的98.2%。湛江位於“珠三角”往北部灣的交通要道上,因此,湛江港在未來區域經濟的發展中,地位將日益凸顯。

2010年12月30日,廣東省“首屆海洋經濟博覽會暨第一屆湛江海洋節”在湛江順利召開,將極大推動廣東海洋經濟強省建設。

湛江,這座水清天藍的海濱城市,隨著天然獨特的區位、資源優勢得到更好整合、開發,其創建中國粵西、環北部灣中心城市,建成大西南航運中心、物流中心,實現工業化、現代化的夢想,實現新一輪大發展,將指日可待。

(王滿平 林 穎 洪 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