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公民質素有本澳市民借鑒之餘

或許所謂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受日本核輻射危機影響,加上坊間傳出食鹽防輻射、海水受輻射污染等謠言,國內部分地區和香港都先後出現搶鹽潮,但是本澳很多市民亦參入其中,名副其實地成為“搶鹽一族”,更甚至連鹹味的食用物都搶購一空。可是,令人諷刺的事實就是日本居民仍然生活得井然有序及處變不驚,日本距離本澳三千多公里,短時間內根本不可能影響到本澳,而且本澳食鹽由來自不同的地區,市民參與這種可笑的搶鹽舉動,不僅讓人感到本澳的公民質素是否應有待提升之餘。

其實就今次本澳有市民亦加入搶鹽潮的事實,與日本居民相比較,兩地的居民質素實存在很大的差距。為什麽,日本居民能在災難面前所表現的鎮定冶靜、手望相助和井然有序,讓世人刮目相看,還有不少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為災民提供免費食品、飲料、通訊等服務,學校和旅館變作廠避難所供受影響居民免費住宿,還有包括“福島五十勇士”在內的第一線救災人員,捨己為人,全社會上下都展現出極高的公民素質,突顯當一個社會面對突發危機的時候,就是因為日本居民這種良好的公民素養對於保持穩定、有序應變能夠發揮關鍵的作用。原因在於日本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日本踏入成熟化社會時期後,其公民教育以培養具備主體性的日本人作為總體目標,更將公民教育重點從以知識為中心的學習轉向對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可見其公民教育卓有成效。其實,本澳亦可學習一下日本這種公民教育的方式,透過教育及宣傳提升公民質素。

受日本核輻射危機影響,本澳曾一時有商舖將食鹽價值由平時約兩元一斤,大幅提升到五至五十元不等,卻仍被搶購一空,“搶鹽一族”見鹽售罄,連豉油、雞粉都不放過,更有居民大量購米,以備“不時之需”。儘管政府即日發出安民告示,但事件已令本澳出現一陣混亂。 相反的是,日本雖然威脅著當地居民的生命和地區安全,但當地人民的反應卻非常冷靜,整個社會在地震、海嘯和嚴峻核危機威脅下,仍然保持良好秩序,絕大多數人都如常地生活,並發揮著守望相助的精神。可以預見,如果社會無法掌握準確的資訊、加上對核事故的認識不深,只要日本核洩漏事故危機一日未徹底解決,社會上仍可能繼續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謠言,小則可能引起恐慌或搶購潮,更甚者可能會影響社會的秩序。

為何災難會讓日本向世界展現出守法、有序、互助的民族特性,但卻引起中、港、澳搶鹽恐慌,並讓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或商號乘機抬價炒賣,發災難財,皆因日本有長期良好的教育,以及對災難的充分認知和應變訓練。當局要加強社會防災抗災的宣傳教育和訓練,讓社會明白遇到各種災害前應該作甚麼準備,事故中應該如何自救等;因為正確的防災抗災認知,才是制止不必要恐慌和謠言傳播的最有效工具,這樣才能逐步培養出居民在面對危機和災難時的自持、自製、有序和互助的修養,才能避免萬一本澳出現重大災難時,因為居民的自亂陣腳而令情況進一步惡化。 另一方面需要急時讓廣大市民認識其中的自然科學常識,例如與本澳的最近的內地,內地食用鹽基本有八成來源於內陸,用於海水鹽是最為少。

科學的數字來看,一九三四年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開始提出輻射防護標準,五十年代始逐漸開放對公眾的防護標準。現在國際基本安全標準規定公眾受照射的個人劑量限值,五年內的平均值是一毫希,而且任何一年內都不得超過五毫希。至於因特殊工作需要受照射的個人劑量限值,五年內的平均值為二十毫希,而且任何一年內都不能超過五十毫希。從氣象局大潭山站過去24小時(3月26日16:01時至3月27日16:00時)的伽傌輻射監測資料顯示,伽傌射線之每分鐘吸收劑量率介乎0.1195μGy/h(微格雷/小時)至0.1309μGy/h之間,遠低於0.35μGy/h的預警水準。由此可知盲搶鹽和其他自亂陣腳的行為,全部都是杞人憂天。

也有議員則認為,日本民眾今次應對有序、處變不驚,當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國民素養,更有賴於該國對國民從小灌輸了制度化、常規化的公民教育,尤其是防震知識的普及與實務演練。比如,日本學校會向學生傳授災難避險自救常識,並定期安排專門的火災、地震等求生演習,而大多數院校每年設有兩次防災訓練,由老師帶領學生參加正規的防災仿真演習,透過反覆和認真的操練,使學生能清晰按照既定線路、方有序撤離,並做好應有的心理準備,使其冶靜應對變化,以及在面對危機時做好人與人之間的協調配合。因此一旦遇到災難,大部分人都懂得如何自救救人,臨危不亂。

對於本澳有市民參與搶鹽的事件,社會各界引起了共鳴及關注,日前有多位議員就此問題亦發表的建議。如何進一步強化本地的公民教育,讓市民能從大道理論融匯到現實生活中,這是政府、學校和家長都責無旁貸的工作。雖然澳門仍然是一塊安全的福地,但是歷史正不斷警醒我們要居安思危。因此一面制定一套抗災救災的演習制度,另一方面制定一套給市民能看得到功能、感受到意義的公民教育教材,讓寶貴的生活智慧和做人態度得以薪火相傳,相信這個新氣象有助為澳門、為國家培育更強的未來棟樑。

本澳目前尚欠缺系統化、制度化的防災演習制度,民眾大多亦缺乏相關常識及演習訓練。因此,本澳有必要將防災制度和演習這一舉措制度化、教育化,比如透過學校以至工商業層面推行各種防災演練,將防災抗災列入基礎公民教育範疇,讓居民從小開始灌輸正確的危機處理知識,透過理論與實務演練,增強民眾防災應對能力。此外,也可以考慮以行政或立法手段,為家居、公共場所設立急救設備設施做出指引,甚至還可參照日本經驗,每年設立“防災日”或“防災周”,全民認真進行防災演練、巡查防災設備、推行防災宣傳,提升防災意識。透過不同層面的公民普及教育,持續提升全民的應變能力、自救能力、互救能力,從長遠角度而言,能夠培養澳門人的優質公民素養,共同構建出和諧文明,安定、安心、安全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