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ECFA時代”投資臺灣旅遊業之思考

ECFA正式生效無疑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又--里程碑,推開了兩岸經濟互動的一扇前所未有的大門,這必將對兩岸經濟合作產生劃時代的深遠影響,特別是將為台灣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活力和機遇,也必將會為兩岸帶來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的美好未來。這標志著兩岸經濟關系山此站上新的起點,跨入了互利雙贏、合作發展的ECFA新時代。

2010年9月12日,ECFA(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生效實施,“後ECFAl時代”的到來更讓世人看到了兩岸經貿合作的良好態勢,也給陸資人台的循序發展提供了進一步的制度保障。白2008年開放大陸觀光客赴台旅遊以來,至今海峽兩岸旅遊業的發展和互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投資台灣旅遊業的歷史機遇

“陸資人台”的政策推進。經過漫漫長路,台灣當局經濟主管部門終於在2009年6月30日正式宣佈,《大陸地區人民來台投資許可辦法》和《大陸地區之營利事業在台設立分公司或辦事處許可辦法》即日起生效實施,並同時對相關配套法律法規進行適當的修改。此舉打破了海峽兩岸經貿關系30年來間接、單向、極端不對等的局面,兩岸雙向投資的大門也隨之正式啟動。

對於旅遊業來說,“陸資人台”的開放不僅儀意味著政策的保障。“陸資入台”開放後,將有大量大陸客商進入台灣,就必然需要越來越多的服務供應者為其提供商旅、住宿、餐飲、觀光、會展、休閑娛樂等服務,從而增大了旅遊業的市場。而大陸投資者由於更加諳熟大陸客商的消費習慣和文化,在迎合這種需求方面還具有一定的優勢。

大陸遊客赴台旅遊啟動後對島內旅遊業的拉動。台灣“陸委會”日前發布統計數據指出,自2008年7月開放大陸居民赴台遊以來,陸客已超百萬人次,正呈跳躍式增長。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表示,2010年大陸觀光客加上參訪團,應可突破150萬人次。為台灣帶來超過570億元(新台幣)的收益。同時也帶動了台灣其他產業發展。台“陸委會”指出,目前有10餘家觀光飯店新建完成或正在興建,137家旅館新設,遊覽車也增加1000餘輛帶動旅遊、餐飲、交通、百貨業全部受惠,並增加相當多就業人數。如今兩岸已成功互設旅遊辦事處,兩岸旅遊交流與合作從此進入常態化、機制化發展的新階段。這為是大陸投資台灣旅遊業的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後ECFA”時代的到來。2010年6月29日在重慶舉行的“江陳”會談中,簽署了《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簡稱ECFA,台灣當局7月1日正式提出“後ECFA時代經濟發展戰略”。 隨著ECFA的簽署和“後正CFA時代”的到來,兩岸經濟關系正進人制度化合作的發展階段,並將開創兩岸經濟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新格局。台灣借ECPA提供的經濟發展新契機提出了開創台灣“黃金蔔年”的新戰略。台灣經濟的複蘇和發展將為大陸資本赴台投資提供了良好的投資環境。

投資台灣旅遊業的優勢條件

台灣當局目前將發展戰略重點放在推動“愛台12項建設”、“六大新興產業”等投資計劃上,其中“愛台12項建設”和“六大新興產業”中均涉及旅遊業。今年的海峽論壇上,國民党副主席、桃園縣縣長的朱立倫和澎湖縣縣長王乾發帶著旅遊項目來陸招商。王乾發表示:對著台灣旅遊市場對大陸的開放,澎湖的酒店業吃緊,澎湖的酒店建設非常歡迎陸資。這表明台灣旅遊業對資本的巨大需求,資本的逐利性必然導致資本轉向島內旅遊業。

大陸很多企業具備“登陸”條件。兩岸雙向投資的新契機使得許多實力雄厚的大陸優質企業看到了赴台投資的美好前景。福建省副省長葉雙瑜在率團赴台時表示:福建有不少企業對赴台投資感興趣,包括廈門建發等企業以及各具備丁登臺發展的條件。建發集團董事長王憲榕表示,對投資台灣酒店業很有興趣。當前建發集團旗下已有控股的建發國旅是組團赴台遊人數最多的大陸旅行社之一,持脅0%的廈門航空參與組織陸客赴台旅遊以及兩岸包機直航業務。王憲榕稱,若投資台灣酒店業,建發的航空、旅遊、酒店業務便形成一條龍產業鏈,在競爭中佔有優勢。

旅遊業較之其他領域的自身優勢。科技領域的投資涉及到兩岸的科技專利開放問題,令很多投資者望塵莫及。而投資傳統產業的成本又過高。就連最初被島內業者看好的島內房地產市場的投資,也因為用途和居住條件限制導致保值增值成了陸資入台最冷門的領域。而旅遊業在政治敏感、經濟安全、科技保護、政策限制等力‧面均具有較好較寬松的環境。且投資旅遊成本較其他領域較低,回報也較快,同時兩岸在旅遊方面已經有了比較好的基礎。台灣新党主席慕鬱在接受媒體專訪時也評論到大陸資進入台灣,最適合投資的是服務業。而服務業觸及的方方面面都是屬於旅遊業或與其關聯性很強的領域。

投資台灣旅遊業的現狀和挑戰

根據了月14日福建省外經貿廳獲得的統計數字顯示,“陸資入台”實施以來,大陸企業赴台投資46件,投資金額儀1.08億美元。雖然在短期內已經達到這樣的高額數字,但是和台灣市場對資本迫切的期待和大陸資本人台的雄心壯志相比,這個數字也並不值得樂觀。台灣當局希望陸資的引入能夠帶動島內投資信心和有利氛圍的效果還是沒有凸顯出來。因此,“陸資入台”的巨大潛力還尚待挖掘。而就目前陸資在在投資的領域來看,以電子產業占大宗,金融市場的進入尚剛剛起步,而旅遊等服務業似乎被投資者所遺忘。

正如台資進人大陸市場之初,在各方面也經歷了很長的磨合期一樣,“陸資入台”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首先,島內政治鬥爭複雜,藍綠對立,可能將會增加在台投資的政治風險。其次,陸資人台是法制框架下的陸資人台,台灣法制的特殊,眭也是赴台投資面臨的一大挑戰。第三,我國很多企業在在勞工權利、福利待遇、勞資糾紛、產品質量、環境保護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問題,這亦是大陸企業赴台投資必須克服的弱點。此外,大陸企業工作人員和眷屬在台停留、就醫、就學與金融需求的配套措施,目前台灣方面還未能給以明確規範。

具體到旅遊業,就必須談到行業水平差距帶來的挑戰。可以說台灣的旅遊業行業水平整體高於大陸。如台灣現在已經沒有傳統農業,他們的農業就是觀光農業,他的漁業就是休閑漁業,他的林業是觀賞林業採摘林業,這-套運作已經非常成熟了。台資在大陸投資的許多旅遊項目也顯示了他們成熟的運作模式和創新的經營思維。如果不能很好地向台方學習這-點,要在台灣旅遊市場上分羹也是非常不易的。此外,旅遊業和普通民眾有著相當廣闊的接觸面,接觸面大代表著可能多的摩擦和矛盾。同時對於數量多規模小的旅遊從業者來說,陸資帶來的競爭也可能遭到他們的忐忑和不滿。

投資台灣旅遊業必不可少的考量

毋庸置疑,“陸資入台”健康持續發展的根本在於兩岸經濟合作機制的構建和不斷完善。這是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過程,但也是必然的歷史趨勢,我們對此充滿熱切的期待和信心。但在現階段的合作體制下、在現狀各種的限制條件下,赴台的大陸企業家必須在限制中尋找

學習並適應台灣旅遊業的行業經驗。台灣經過了幾十年市場經濟的培育,服務水平、管理水平、經營理念、營銷創意、運作模式等各方面都有很多值得大陸企業借鑒和學習的地方。尤其是台灣的觀光農業、林業,以及文化創意和旅遊的結合這些方面都做得非常好。陸資要充分利用本地化,吸收台灣旅遊行業的人才、經驗、理念及文化,在旅遊產品創新、服務管理、人才培養、風險控制等方面快速與台灣行業接軌。為自身在台灣的長遠發展養精蓄銳。

深度挖掘文化要素。魏小安說:文化統一源遠流長,是我們兩岸旅遊發展的魂,這個靈魂是主導。赴台投資旅遊業,在產品和服務方面首要要突出的就是這種文化統一,可以說,抓住了文化就抓住了兩岸旅遊的核心。但在產品形式上的表現卻應該做到差異性,這是“做文化”的難點所在。

採用靈活的投資方式。各投資主體要根據自身實力、投資標的具體情況採取各種靈活的投資方式。如旅行社業,可以和台灣的旅行社合作,甚至採取投資的方式;酒店業可採用參股或買斷,一些實力強的大陸旅遊集團可以直接投資;景區方面要盡量選擇一些風險比較小、方便易行的投資方式,如合收購或者兼併模式。

注重勞工制度和產品質量。大陸很多旅遊企業在勞工保障和產品服務的質量上做的確實不足。但是在台灣這樣一個民主意識強烈、政治敏感的環境中,就必須嚴格按照政策和規定執行。尤其要處理好勞工權益、福利待遇、工作環境等問題,堅決避免勞工糾紛。同時台灣民眾的維權意識比較強烈,對待服務業的要求也比較高,作為大陸的旅遊企業,要嚴格把好服務和產品的質量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