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雲林跨過濁水溪

即便陳雲林不斷淡化南行的政治意涵,但他踏入“綠營領地”行程,象徵意義仍極為強烈

經過三次以協商談判的身份造訪台灣後,2月23日,海協會會長陳雲林終於首度以參訪的名義,踏上臺灣的土地,也標示著海協、海基兩會的會務功能日益正常化。

此次行程與以往相比的最大亮點在於:陳雲林率領著包含中糧集團、中遠集團、國家電網在內的五十幾家重量級大陸企業登臺,洽談陸資入台、兩岸中小企業合作的議題,並首次訪問南台灣。“我這一次來之前,媒體頻繁地報道,說我終於跨過濁水溪,其實這是我心中久已的想法。”陳雲林有感而發。

南台灣,是民進黨的大本營。從雲林以南,除了嘉義市外,全由民進黨執政,可謂“綠油油的一片”。去年台灣“五都選舉”,民進黨的得票率能逼近五成,大幅超越國民黨,也拜南部“狂勝”之賜。

因此,即便陳雲林不斷淡化南行的政治意涵,但他踏人“綠營領地”行程,象徵性意義仍極為強烈。正因如此,台灣媒體對陳雲林的參訪行程高度關注,共訓-超過500名記者報名采訪。多數媒體更全程隨團報道,引起台灣各界的關注。

綠營縣市長:選擇擦肩而過

據悉,針對陳雲林訪台,民進黨內部先前曾邀集中南部黨籍代表、親綠學者、“民意代表”等人,進行了一場內部會議。會議結果建議,對于陳雲林之行,不需動員群眾抗爭。

但鑒於政治考慮,與會者多不建議高雄市長陳菊直接和陳雲林會面,最好改以其它政治敏感度低的市府官員與陳雲林“不期而遇”。身為民進党在南台灣的“南霸天”,陳菊本人曾公開拋出“不回避會見陳雲林”的訊息;民進黨籍的台南市長賴清德也表達了“歡迎陳雲林到台南觀光交流”的立場。

顯而易見,比起2008年11月,陳雲林首度抵台協商談判時,民進黨號召數千名群眾激烈抗議,這次民進黨改采務實審慎以待的策略,一來,不願再被貼上“街頭暴力政黨”的標簽;二來,年底和明年三月,台灣皆有“大選”,民進黨希望以“中間”形象,吸引多數選票。

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下,當陳雲林24日南下高雄,綠營所號召的抗議群眾,大多是由10多位民進黨市議員所動員的兩、三百位“獨派”民眾,並無出現流血暴力事件。 這些民眾除了頭綁白布條外,還拉著“-邊-國”橫布條;甚至還出現了“馬英九下臺”這樣和陳雲林參訪無關的訴求。總之,這群民眾多是“凡馬、凡中”必反的“凡是派”。

站在這群“憤青”群眾背後的,是一群准備為民進黨內“立委”初選、磨刀霍霍的黨籍參選人。因為,民進黨中央規定,今年底即將登臺的“立委”大選的党內初選,必須以“全民調”作為出線標准:民進黨籍“立委”劉建國就率群眾抗議大陸玩兩面手法,“黑臉恐嚇用飛彈、白臉采買撒銀彈”,要求撤除對台飛彈,重視蒜頭等農產走私侵台問題。

所以,這群黨籍參選人搭著“陳雲林順風車”,以抗議行動來爭取曝光度和知名度。“感覺上像作秀。”一位多次報道兩會的大陸記者觀察說。

這些黨籍候選人的個人政治利益和民進黨縣市長對于陳雲林的態度實有不同的立場。不過,綠營縣市長卻必須對面臨選舉壓力的“党內同志”投以“體諒”心態,刻意與陳雲林保持安全的政治距離。最後,陳菊和賴清德皆選擇與陳雲林擦肩而過。

台灣商企:爭相與陳雲林同桌

不過,雖然遇到零星的抗議活動,陳雲林一行更多日;十候受到的是熱情招待。台灣媒體注意到:在高雄的第一頓飯,由於爭相與陳雲林同桌的人太多,主桌人數不得不從規劃的20人激增至40多人;高雄一家電子公司特別以三千多顆晶片拼貼成一幅陳雲林圖像,贈予陳雲林;雲林農業團體除了貼出“雲林歡迎陳雲林”的標語,還送他一尊布袋戲的戲偶。

“兩岸關系的發展必須要進一步加強各種形式的接觸、溝通與交流,才能讓政策的效益能夠盡快顯現。”台灣淡江大學教授張五嶽認為,陳雲林此次深入台灣中南部,更廣泛地瞭解台灣各地基層民眾的具體想法,對兩岸既有協議的執行以及今後的協商談判,都有重要而積極的意義。

台灣《經濟日報》撰文指出,隨陳雲林來台的陸企可以藉此次機會,搜集投資台灣的商機資料,並尋求與合適投資項目的台灣相關企業取得聯系,以便為以後進一步合作鋪路。陳雲林個人也坦言,調研兩岸中小企業合作問題正是他此行的重要目的之一。

在訪問中,陳雲林的真性情也常常一覽無餘。拜會星雲法師時,他飽含熱淚走過佛光山歡迎的人群,自言在這裏看到兩岸同胞兄弟的真實感情,這是只有在親人、一家人間久別後,才能休會到的一種心情。

在27日晚,國民党榮譽主席吳伯雄為陳雲林舉行的餞行晚宴上,陳雲林又以清朝康熙年間,安徽桐縣兩家人摒棄成見,互讓宅院,形成百米長“六尺巷”的歷,史故事,比喻兩岸都是骨肉兄弟,攜手合作的重要性。其中,“萬裏捎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當陳雲林引述起古人的詩句時,全場掌聲雷鳴。

陳雲林此行給台南媒體和民眾傳遞的大陸善意及帶來的經濟“利好”,或許恰哈助力了他首次跨過濁水溪的政治象徵意義。

南部民眾:淡定看待“中央巡視”

其實對一般南部民眾而言,人們普遍對兩岸交流並不排斥,甚至樂見兩岸關系走向和平穩定的互動。一位在雲林縣種植花生的張姓農民告訴《國際先驅導報》,陳雲林來台做經貿交流,對於農民也是有好處,大家可以互換意見,說不定在農業技術方面有所突破;不然以現在農藥、肥料高漲的情形來看,台灣農民幾乎是賠本。如果未來可以進一步將農產品輸往大陸的話,多一個販賣平臺,不見得是件壞事。

雲林火雞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陳炳炎也說,如果大陸能帶來商業、農業契機,當然是好事。大家只要理性看待陳雲林來訪,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

所以在兩岸經貿日益密切、兩岸交流日漸熱絡的當下,一般普羅大眾對陳雲林的參訪之行,早巳能淡定看待,而不會無限上綱到政治對立的層次。

然而,幾年前遭遇的激烈抗議仍令台當局記憶猶新,再加上是陳雲林首訪南部,之旅,當局對這次訪問的接待規格不敢掉以輕心。

從搭高鐵南下起,數百名警力和特勤人員在陳雲林周圍所包起的一圈圈大陣仗,把高鐵車站擠得水泄不通。一位高鐵工作人員不禁感慨:“連馬英九都沒有這種規格。”

到中南部後,“相連到天邊”的龐大車隊,在交通特別管制下,轟隆隆地穿過大街小巷,讓不少高雄民眾誤以為“又是哪位中央高官來巡視?”

在嘉義、陳雲林下榻的耐斯王子飯店周圍,警方都架起層層的拒馬,周圍商家都暫停營業。

基於此,有民眾建言台當局,經過二十多年的民主化後,台灣民眾的心中已經“去權威化”,平常對於官員,大多能處之泰然、甚至“見大人而藐之”。所以,希望台當局也能對陳雲林“淡定”接待,以防在基層民眾心中樹立起一道“中央來巡視的官員”的無形之牆,反倒讓陳雲林和基層民眾的心理距離漸行漸遠。(林崇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