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購物應是本澳旅遊業發展的側重之一

王希富

本澳統計部門日前發佈的統計資料顯示:今年首季旅客增5.2%達643萬人次,連帶消費也上升,首季旅客總消費(不包括博彩消費)達98億澳門元,較去年同季的87億升13%;旅客人均消費為1516元,較去年第一季的1417元升7%。首季旅客人均非購物消費為777元,較去年同季的706元增10% ;其中住宿和飲食消費分別佔45%及36%。旅客人均購物消費為739元,較去年同季的712元增4%;主要購買手信食品(27%)、珠寶手錶(19%)和成衣(19%)。分析資料來看,正如旅遊業者表示,經濟向好是帶動旅客消費提升的主要原因,而其中本澳酒店房價及餐飲價格的升幅直接帶動了旅客非購物消費的上升。遊客既然願意付出更多的金錢在住宿和餐飲上也要來本澳旅遊,說明本澳旅遊吸引力足夠。但是購物消費呢?僅僅4個百分點的提高,平均額也才只有739元,即使購物消費最強勁的內地旅客人均也才1152元。而臨埠香港去年第四季度尼爾森公司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內地旅客在港人均消費約12000港元,當中近6成用於購物,也就是說內地旅客在香港的購物消費大概在7000港元左右。如此巨大的差距當該引起本澳業界關注。

根據世界旅遊組織的定義,旅遊購物消費是指為旅遊做準備或者在旅途中購買商品(不包括服務和餐飲)的花費。一般來說,我們所理解的旅遊消費主要是旅途中購買商品。更有狹義的概念將之定為旅遊紀念品。而隨著旅遊業的迅速發展,旅遊購物開始展現出其在促進地區旅遊產業和本土經濟發展方面的重要性。購物的成功已否往往直接決定遊客的整體滿意度。有的學者甚至把旅遊購物的發展水準看作評價地區旅遊發展水準的重要指標。現時,本澳正朝著構建世界級旅遊休閒中心的定位進發,在旅遊購物這一方面又豈能落於人後?因此如何挖掘旅遊購物方面的潛力也應該成為未來一段時間本澳旅遊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著力點。

既然要發展旅遊購物,我們就有必要詳細探究一下本澳所處於的水準和面臨的競爭。從前面提到的有關統計調查我們可以瞭解到,旅客在本澳購物主要購買手信食品、珠寶手錶和成衣,這些東西多數算是本澳“土特產”,而旅客在香港則主要購買化妝品及護膚品、電子產品等,無論是從產品價值還是需求數量上,香港這些貨品都遠遠超出澳門。而且還有一點需要指出,有調查顯示,旅客在本澳購買珠寶手錶或者其他奢侈品往往是在博彩“贏了一些錢”的時候,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也正因為如此,雖然近年來國際知名品牌雖然紛紛進駐澳門各大娛樂項目,但是本澳在這些產品的整體銷售額上未有很大發展。另外,本澳旅遊購物之所以與鄰近地區有差距,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名氣的問題,香港早就有“購物天堂”的美譽,而本澳則一直是以博彩聞名。現在本澳雖然也已經注意到旅遊購物的重要性,但是在發展上已經是面對重重競爭,遠的不說,就是去年確立發展“國際旅遊島”的海南在今年實現免稅後也將對本澳未來發展旅遊購物產生很大影響,至少國內的很大部分潛在客源會被分攤。

雖然面對落後的現實和不利的競爭局面,但是我們也不能因此而忽視本澳所擁有的有利條件。其一,本澳逐年增長的訪澳遊客數量證明本澳的吸引力仍不弱,目標市場也是相當廣闊。其二,隨著本澳大型娛樂專案的陸續開幕,越來越多的品牌已經開始看好澳門的潛力,紛紛進駐本澳,已經逐漸為本澳發展旅遊購物做好基礎的準備。其三,本澳消費者委員會等權責部門透過“誠信店”計畫等措施的實施可推介,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樹立起本澳消費安全的形象,增強了遊客在本澳消費的信心。

至於今後如何更好的發展本澳的旅遊購物,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業界應該持續進行購物軟、硬體環境的優化,在不斷改善購物地點環境,增加貨品以供選擇的同時,銷售服務的素質也要跟著提高,讓旅客購物舒適開心。同時要克服高檔購物場所分散的弱勢,各個場所應該在競爭的同時加強交流合作,進行相互的推介,實現顧客資源的共用。並且以聯合促銷等統一行動的方式吸引客源。

其次,政府方面,本澳的購物環境應該成為對外宣傳推介的其中一個重點,在更廣範圍內招攬客源。而且要在更大程度上承擔起保護旅客消費權益的責任,不斷增強旅客的消費信心。從政策上則要為旅客在本澳購物後攜帶出境作出適當調整。

再次,除了銷售環節的努力之外,對於手信等本澳特色的產品,應該加大研發力度,爭創名牌。提高知名度,吸引旅客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