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瑞獸登陸記

打開裝有臺灣長鬃山羊的籠箱,生性大膽的母羊“樂羊羊”立即湊出頭,看了看周圍的環境,隨即跑了出來。身手矯健的公羊“喜羊羊”情緒有些激動,一下子就沖出了籠箱,在奔跑過程中還不小心碰了下羊舍玻璃房。

相比活潑好動的“喜樂羊羊”,生性溫順的梅花鹿“繁星點點”就安穩許多。身材健碩的“繁星”一步一步,慢悠悠地走出籠箱,身後的母鹿“點點”亦步亦趨,緊跟其後,顯得有些害羞。

就這樣,兩對來自寶島臺灣的珍稀生靈,在4月16日16時許,結束了7個半小時海陸空長途跋涉,走出雖然黑暗但透氣的籠箱,迎來了在山東威海劉公島國家森林公園的全新生活。

“繁星喜樂”的新生活

4月16日17時許,臺灣飼養員陳彥合悄悄走進館舍,為兩對動物分別投喂了食物。“繁星點點”的大陸第一餐,是18公斤來自臺灣的新鮮樹葉、狼尾草等;“喜樂羊羊”的第一餐則是8公斤臺灣枝葉。

兩對小傢伙在飼養員離開1個小時後,開始靠近食槽,大口食草。為了防止動物出現暈車暈機、胃脹氣現象,從4月15日14時起,兩對動物就沒有進食了。餓了一天多的它們,食量比平常大了不少。

深夜來臨,寶貝們顯然都對劉公島工作人員為它們準備的“席夢思”十分喜愛。“席夢思”是劉公島專門為兩對動物準備的草墊,各有五六平方米,厚度至少30公分。劉公島國家森林公園專職獸醫兼飼養員劉曉明說,“草墊不僅舒適,而且保暖,館舍內的地暖無需打開。”

而在它們休息的時候,“鹿爸羊媽”們可沒歇著。臺灣飼養員余珍芳和她的同事陳彥合等共四人兩批次,將先後陪伴兩對寶貝30天左右,並身體力行地指導大陸三名年輕的專職獸醫兼飼養員。

“30天隔離檢疫期也是寶貝們的適應期,相信安全度過之後,寶貝們就會習慣新家了。”餘珍芳說,期間也會展開相關訓練,進一步培養加深寶貝們和大陸飼養員之間的感情。

實際上,關於兩對寶貝入住劉公島的時間也經歷了一波三折。原定去年6月份,後來改成9月到10月,最終敲定了今年4月16日。之所以一推再推,都是為了它們的安全與福利。

6月的劉公島氣候適宜,是一年之中與臺灣島氣候最為接近的時候。山東大學威海分校教授、迎接臺灣梅花鹿長鬃山羊威海專家組組長李玉春說:“開始準備這個時節運送寶貝,是希望它們能在最為相似的氣候環境裏,用最短時間適應新家。”然而,由於雄性梅花鹿的角在每年4月底脫落,隨後在5月開始長出茸角,一直到9月方能完全鈣化成堅硬的骨角。茸角比較柔軟,裏面血管十分豐富,一旦在運輸過程中受到驚嚇蹦跳起來,很容易受傷,導致失血過多。因此,運送時間改成去年9月到10月,這個時節“繁星”的骨角已經十分堅硬。

然而,新問題又出現了。儘管山東威海方面已做好各項準備工作,但考慮到威海馬上就會進入冬季了,而長鬃山羊和梅花鹿還沒有在低溫條件下生活的經驗,為了確保寶貝們的健康,臺北動物園專家提議,將運送時間推遲到今年4月之後。大陸再次採納了臺北動物園專家的意見。

一直到今年2月23日,國台辦正式確認4月16日臺灣梅花鹿、長鬃山羊將入住威海劉公島。

為什麼是劉公島

長鬃山羊是臺灣特有動物,“輕功了得”,三陽開泰;梅花鹿是臺灣動物保育成功典範,諧音含“祿”,吉祥如意。選定這兩類珍稀而祥瑞的動物,寄寓了臺灣同胞的情誼。

這場約定“緣起”於2008年11月6日,海協會與海基會在臺北舉行恢復協商後的第二次會談,宣佈兩岸互贈大熊貓、珙桐樹與梅花鹿、長鬃山羊。大陸同胞贈送給臺灣同胞的一對大熊貓“團團”“圓圓”已于當年12月23日落戶臺北市木柵動物園。

此後,圍繞臺灣梅花鹿和長鬃山羊的入住地點,湖南長沙、福建福州、湖北荊門等眾多城市參與到了這場激烈的角逐之中。威海市委書記王培廷在動員大會上說:“競爭十分激烈,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們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2009年12月22日,劉公島國家森林公園被正式確定為兩對動物的大陸“婆家”。

李玉春長期致力於梅花鹿等野生動物研究,他告訴記者,威海劉公島最大的優點在於,這是一個與陸域完全隔離的島嶼,“動物到一個新的地方最重要的就是防疫。劉公島四面環海的特殊地理位置,是一個阻斷動物疫病傳播的天然屏障,對這兩對寶貝健康繁衍生息很有幫助。”

不僅如此,多年來,劉公島在梅花鹿圈養、半野生馴養、全野生放養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劉公島國家森林公園內現有野生梅花鹿近200只,生存狀況良好。此外,劉公島上植物茂密,擁有小型水庫、蓄水池超過10座,水源乾淨,無污染,可以為臺灣梅花鹿和長鬃山羊提供有效的食料、飲水和棲息保障。臺灣梅花鹿和長鬃山羊入住劉公島後,在春、夏、秋三季可以就地採食當地豐富的植物資源,或由人工採集餵食;冬季可以通過大棚養殖樹葉和速凍的鮮嫩飼料進行餵食。

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說,威海市是農業部認定的無規定動物疫病示範區,選擇威海劉公島國家森林公園作為臺灣梅花鹿和長鬃山羊的新家,是大陸專家根據臺灣梅花鹿和長鬃山羊生活成長習性和棲息生態要求等各種條件,進行反復討論並推薦,經海協會和海基會共同確定的。

“孕事”令兩岸同胞充滿期待

臺北市立動物園園長葉傑生4月16日深夜接受記者專訪時透露,“繁星點點”和“喜樂羊羊”有望在今年5到7月誕下小鹿和小羊。正在臺灣的“團團圓圓”,已於2月份進行人工受孕,如果順利懷孕,有望今年8至10月產下首只“臺灣籍”小熊貓。

這些“孕事”無疑令兩岸同胞充滿期待。

“如果生長在大陸西南青藏高原東部邊緣溫帶森林中的大熊貓能在亞熱帶的臺灣成功受孕繁殖,將創下珍稀動物保育史上的新紀錄。”葉傑生說,這也是兩岸同胞的共同期許。

而剛剛抵達大陸的“繁星點點”和“喜樂羊羊”,若能在大陸繁殖後代,也將是兩岸動物保育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頁。葉傑生說,從保存物種的角度看,如果能讓原本在亞熱帶生活的梅花鹿與長鬃山羊轉移到溫帶並成功繁衍子孫,亦是動物保種上的成功實踐。

在臺灣,野生梅花鹿一度在1969年滅絕於本土。此後,經過八十年代臺灣動物保護人士的精誠努力方得以延續種群。臺北市立動物園的標識就是可愛的梅花鹿形象,而500元面值新臺幣也以梅花鹿作為背景。

“兩岸應共同努力為地球基因庫留住可能流失的基因。”葉傑生說,這將不僅是珍稀動物保種上的成功實踐,也是兩岸保育合作佳事,推動兩岸動植物交流的不斷深化。

其實,在“團團”“圓圓”來台之前,兩岸動物園界已有不少非正式的交流。葉傑生回憶說,上世紀九十年代,臺北市立動物園就曾向北京動物園贈送過南美蜜熊,只是這些都未曾公開。

兩岸業界完全向對方敞開胸懷,分享彼此飼養和保護大熊貓、梅花鹿和長鬃山羊的寶貴經驗。“這對於珍稀動物物種的保護、繁衍無疑是十分重要的。”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梅花鹿複育專家王穎說,如果等到野生動物滅絕後再複育,就太晚了。

(任沁沁 鄧衛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