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遊各表」看臺灣對個人遊的兩種期待

如同「九二共識」被台灣方面定義為「一中各表」那樣,即將啟動的大陸居民赴台個人遊業務,目前也出現了「一遊各表」的情況。實際上,關於大陸居民赴台個人遊的簡稱,在大陸方面表述為「個人遊」,這是與此前已實行的赴台觀光團隊遊作對稱,也符合現今的實行的,雖然仍是「團進團出」,但遊客到了台灣之後可以離團進行個體旅遊活動的實情。如旅遊局長邵琪偉為此而發表的談話,及國家旅遊局長所公佈的注意事項,都堅持使用「個人遊」的表述。而在台灣方面,則被表述為「自由行」。而這個「自由行」的表述,看來已被賦予了超出旅遊觀光範疇的意涵和期待。

實際上,「自由行」的表述,表面上看是沿襲了大陸居民赴港澳個人遊的簡稱「自由行」,較為形象,容易上口;也符合大陸遊客在赴港、澳、台之後,可以自由行動,無須跟團的旅遊形態。盡管大陸居民赴港澳旅遊是不設附加條件限制的,大陸居民赴台個人遊則是增加了一些諸如必須要有二十萬元新台幣財產證明的附加條件。

然而,台灣方面將之簡稱為「自由行」,是將之賦予了某種意識形態的內涵。實際上,眾所周知,在當年蔣介石渡台之後,台灣地區的政治詞彙中,「自由」是具有特殊的意義的,是當年國民黨政權針對大陸的共產黨政權的專有名詞。因此,在朝鮮戰場上部分被俘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戰俘選擇去台的日子,就被稱為「一‧二三自由日」。而在港澳老區的各行業親台工會,其名稱也被冠以「自由工會」。

現在台灣地區雖然已經實行民主政治,也已曾進行過政黨輪替,但這種意識形態的痕跡仍然存在,並仍然發揮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為此,「陸委會」發佈的「新聞稿」在評議「陸客自由行」的政策意義時,其一是「擴大相關產業受益層面」,其二就是「深度體驗台灣多元民主」。「新聞稿」指出,「陸客自由行」可促進深度交流,使台灣的軟實力更具影響力:「根據我國旅遊業者搜集的資訊,陸客來台不為台灣的硬體建設所震撼,但為台灣的人情溫暖與多元自由所折服。開放自由行後,精緻路線與深度旅遊將使更多的陸客得以深刻體會台灣的人文魅力,台灣的軟實力,在兩岸交流過程中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而昨天的《聯合晚報》社論也以《以「自由」感染中國大陸》為題指出,「大陸客能在台灣看到和感受到最特別、最美好的,不就在台灣的『自由』嗎?他們喜歡看臺灣電視的政論節目,喜歡去參觀臺北市政府和中正紀念堂,喜歡到誠品書店買大陸看不到的書……。這些事情背後的共通點,就是台灣的『自由』。台灣自由的環境,自由的生活氣氛,成為格外吸引大陸客的事物。看得再深一點,這也就是台灣進一步影響、改變中國大陸的機會。中國大陸愈加開放,每年有愈來愈多人到世界各地觀光,接觸到不同的社會景況,必定潛移默化,改變許多人對自己社會的看法和期許。到台灣來感受台灣的自由,會加速、深化這樣的改變。……大陸客來台自由行,希望能播下這樣自由思想的種子。」

當然,也有輿論界是以「一體兩面」(在大陸被表述為「一分為二」)的視角來談論「陸客自由行」的意義的,就是不要以「國共內戰」的思維,將大陸來客視為「共諜」,而是應該友善對待。為此,海基會副秘書長馬紹章前日在宣佈「陸客自由行」正式啟動的記者會上,將循「個人遊」方式赴台灣旅遊的大陸旅客形容為「和平大使」,指出「陸客自由行」的焦點不應放在商業利益上,而要將陸客視為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大使。他指出,有些台灣人對大陸民眾有深刻印象,應該放下成見;自由行陸客接觸到台灣的面向較深廣,他們都是對台灣最有興趣、最具善意的一群人,這些人對台灣有了好印象,回大陸自然會上部落格、微博(微網誌)宣傳台灣的好,「這對兩岸和平最有幫助」。

盡管如此,「陸委會」主委賴幸媛仍然特別強調「陸客自由行」的最大效益,就是幫助台灣經濟。她指出,從旅費運用情形來看,大陸旅客和歐美國家旅客來台觀光的消費習性有很大的不同。根據估計,歐美旅客來台旅費有八花在住宿上面,只有二成用在到各種商店去購物消費;反觀大陸旅客來台旅費,平均有八成用在購物。相較之下,陸客來台觀光帶來的經濟效益,能擴及到台灣更多的民生產業。按照陸客在台停留七至十五天計算,預估一年可帶來新台幣九十億至一百八十億元的商機。因此,政府推動陸客來台自由行政策,藉著陸客的深度旅遊、多元消費,將讓更多的升鬥小民得到實惠。

實際上,「個人遊」的真正效應正是在對台灣經濟的促助方面。這幾天筆者接觸到臺北市的一些計程車(的士)司機和夜市經營者,他們都十分憧憬「個人遊」的到來,並坦言每天只有五百人的限額太少,因為每天在臺北市街頭營運的的士就有三萬多輛,五百名陸客的生意真是僧多粥少。最好是每天有上萬人來,每年也只不過是三百六十五萬人,與台灣到大陸旅遊的人數打過平手。

值得注意的是,「個人遊」的最大受惠者--的士司機、夜市經營者及小商店的雇主僱員等,都是城市裡最底層的人士,長期以來是民進黨的支持者。當他們在「個人遊」中得到實惠,就很容易與陳水扁執政八年期間他們的生意就如「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的情況相對比,從而使到他們的投票對象可能會發生變化。正因為如此,蔡英文和民進黨的一些參選人士,都在觀望並擔心「個人遊」的效應是否會在選舉期間發酵,並評估將會對其選情所造成的衝擊效應。

實際上,如果說,過去大陸方面對台灣人民的「送禮」,包括水果登陸免稅,所讓的「利」都被利益集團或中盤商所拿走,基層民眾分享不到好處,因而形成普遍的「復甦無感」的話,那麼,「個人遊」就將會使到基層群眾分享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成果。因此,「復甦無感」效應將會很快得到消除。倘經過試點取得經驗,在今年底擴大開放更多省市參與,就必能在大選投票之前,營造有利於真心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黨及其參選人的選情氛圍。

(發自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