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總部是民進黨中央黨部翻版

民進黨前文發出《對蔡英文競選辦公室的補充說明》,稱蔡英文的競選辦公室已於當日運作,相關人員陸續進駐辦公。目前組織群由執行副總幹事洪耀福負責,動員群由李應元執行副總幹事負責,發言人群由陳其邁執行副總幹事擔任召集人,並由徐佳青、鄭麗君、蕭美琴等人負責議題、選務、社福政策、國際與兩岸等各領域對外發言。其他部門主任分別是:政策部劉建忻、國際部蕭美琴、民調中心陳俊麟、活動部蔣玉麟、原民部夷將.拔路兒、青年部李政毅、婦女部張嘉玲、社運部郭文彬、社團部黃向群、輿情部張力可、網路部林閣雍、文宣部廖志堅、行政部高幸雪等。其餘各部門主管等人事案會陸續公佈。

民進黨發言人陳其邁說,這些站在第一線的主管都是三十、四十歲的世代,也是負責這次選戰的重要幹部,有的是學運背景,有的則有政府任職經驗、也有人擔任過民代資歷;這些幹部過去在專業領域表現不俗,選戰經驗豐富,也有前階段的在野經驗,未來也是選戰前鋒。

這份名單,令人頓生「十分熟悉」的感覺。拿來對比一下,原來基本上是民進黨中央黨部組織架構的翻版。實際上,這份名單基本上與民進黨中央黨部組織架構的名單重疊。如執行副總幹事洪耀福就是民進黨中央黨部的副秘書長,政策部劉建新也是民進黨副秘書長,民調中心陳俊麟就是民進黨中央民調中心主任,調動部蔣玉麟則是台灣民主學院主任,原任部夷將.拔路兒也就是民進黨中央原住民部主任,青年部李政毅、婦女部張嘉玲、網路部林閣雍、文宣部廖志堅等,在民進黨中央黨部擔任同一職務。輿情部張力可是民進黨文宣部副主任,行政部高幸雪則是民進黨秘書處主任,社運部郭文彬則是民進黨中央秘書長主任。

與同樣是在「在野」時搭建的陳水扁二零零零年的競選總部相比,蔡英文的競選辦公室實在是太「寒酸」了。實際上,陳水扁二零零零年的競選總部被喻為「史上最大的選舉機器」,由黨主席林義雄出任選戰指揮中心總指揮,黨中央秘書長遊錫出任發言人群總召集人,張俊宏出任策略會議召集人,張俊雄出任總幹事,下屬有後援總會、助選團(團長:李鴻禧)、財務委員會,及由邱義仁出任執行總幹事的實質選戰指揮機構。這個選戰指揮機構下屬有候選人事務群、行政群、研究群、媒體群、動員群、組織群,每個群的召集人由副總幹事兼任。其中候選人事務群由副總幹事李逸洋兼召集人,下轄「總統」候選人辦公室(柯承亨)、文稿智襄室(林錦昌);行政群由副總幹事林文淵兼召集人,下轄行政部、會計部(陳鎮慧)、臺北總部(沈富雄);研究群由副幹事遊盈隆兼召集人,下轄輿情部(沈發惠)、戰備部(顏萬進)、民調部(陳俊麟);媒體群由副總幹事羅文嘉兼召集人,下轄網絡部(吳宗翰)、媒體公關部(顏升邦)、新聞部(林俊佑)、文宣部(翁嘉銘);動員群由副幹事簡錫兼召集人,下轄中小企業部(曾美麗)、勞工部(黃清賢)、活動部(李茂全)、青年部(周亦成)、婦女部(廖碧英);組織群由副總幹事王拓兼召集人,下轄海外部(張嘉維)、原住民部(高正尚)、客家部(彭添富)、社團部(高志鵬)、扁友部(周弘憲)、組織部(郭俊銘)。另設直屬執行總幹事的國際事務部(蕭美琴)。此外,還設立「國家藍圖委員會」,由林嘉誠任執行長,郭正亮、顏建發任副執行長。下設外交政策(陳隆志)、國防政策(張旭成)、兩岸政策(張五嶽)、憲政政策(許宗力)、司法政策(範光群)、政府改造政策(黃秀端)、財政政策(林全)、金融政策(林向愷)、貿易政策(陳博志)、經濟政策(張清溪)、產業政策(許松根)、科技政策(黃昭淵)、勞工政策(郭吉仁)、農業政策(林國慶)、婦女政策(劉毓秀)、青年政策(吳英璋)、客家政策(梁榮茂)、原住民政策(高正尚)、文化政策(金恆煒)、教育政策(郭生玉)、傳播政策(馮建三)、生態環境政策(林俊義)、水資源政策(林意幀)、社福政策(盧政春)、醫療政策(張錦文)、治安政策(劉幸義)、交通政策(賀陳旦)、國土規劃政策(楊重信)、公共建設等二十九多個小組,分別撰寫「白皮書」。這個規模,不知是民進黨中央黨部的多少倍。而且,把黨內各個派系的精英一網打盡,也網羅了黨外的許多學者專家。

蔡英文競選辦公室這樣「摳門」的編排,可能是因為這仍是競選辦公室的格局,而還不是競選總部。由於現在距離競選宣傳活動期尚早,如果就搞大型的競選總部,經費開支將會很大,而民進黨現在的籌款能力已大不如前,因而蔡英文的競選辦公室只能是一個「節省經費」的格局,其工作人員拿著民進黨中央黨部的薪水,為為蔡英文競選辦公室服務。這只僅僅因為蔡英文是黨主席,蔡英文又作為民進黨提名的候選人,才能享受到的福利。估計,要待到蔡英文向「中選會」報名,選戰正式打響後,才組織真正意義的競選總部。

最關鍵的,是在蔡英文的這個競選辦公室中,竟然沒有「政綱」撰寫部門之設,而只是設了政策部。而這個政策部,按照常規只是負責在選戰過程中,擬制即時運用的策略,而非參選政綱。而蔡英文所指的「十年政綱」,遲遲未有出籠,這是否預兆著政綱將是蔡英文是弱的一項?與之相對比,陳水扁競選總部的「藍圖委員會」則是編寫了一整套完整的「藍圖」,涉及到各個領域,還分冊編成書出版。當時,由於宋楚瑜氣勢極旺,「興票案」還未發生,陳水扁的民調比宋楚瑜低了二十多個百分點,因而陳水扁並不抱「必贏」的打算,但尚能夠極為認真地撰寫政綱;而蔡英文卻是贏的機會很大,在距離投票前半年就已與對手的民調扯平,卻不準備其「治國藍圖」,可能將會令到選民對她的「治國」能力產生疑問。尤其是她的「治國藍圖」最重要最關鍵的部份--兩岸政策,仍是像「便秘」般拉不出來,這反映了蔡英文一方面明知兩岸政策是自己的罩門,另一方面卻又不能脫離民進黨的意識形態,左右為難。

十二年前,民進黨黨代會為了陳水扁參選鋪平道路,通過了《台灣前途決議文》。而今次蔡英文是既「坐轎」又「抬轎」,候選人、黨主席一擔挑,可能會桎梏其思路,尤其是她說過「中華民國是流亡政府」,現在卻又要參選「中華民國」的「總統」,如何自圓其說?但其競選辦公室卻遲遲未能建立政綱部門,而民進黨的智庫也未能正式運作,這真令人看得霧煞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