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學者:三大基礎工程確保兩岸持續發展

【新華社合肥7月6日電】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副所長朱衛東6日在黃山召開的全國台灣研究會2011年學術年會上表示,兩岸須著力推進經濟、政治、社會交流三大基礎工程,厚植、強化、夯實、擴大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基礎,使兩岸關係發展盡可能擺脫島內週期性政治因素等不利影響,確保兩岸關係發展保持穩定、可持續發展。

這一觀點得到與會學者的認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政治所副所長陳先才說,在現階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政治基礎不甚牢固的情勢下,加強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經濟、文化和社會基礎的建設至關重要。

朱衛東表示,對話協商工程是確保兩岸關係發展機制化的重大舉措。兩岸兩會應充分發揮平臺作用,逐步從事務性、功能性、經濟議題談判過渡到政治議題談判。在把兩會作為兩岸協商對話主渠道的同時,也不排斥、不妨礙、不代替其他交流對話管道的作用,以培養增進兩岸以政治互信為核心的全方位戰略互信。

圍繞強化基礎的議題,與會學者展開了熱烈討論並提出具體建議。全國臺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周志懷錶示,為鞏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果,始終保持兩岸關係發展的正確方向,維護兩岸民眾與中華民族的共同利益,亟需探討如何進一步強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與民意基礎。

陳先才說,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諸多基礎中,政治基礎具有引導兩岸關係發展前景的指示性功能。在現階段鞏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就是要鞏固雙方對一個中國原則的基本認知,不斷深化雙方對“九二共識”的認同和接受度。

“沒有善意就沒有民意,沒有交流就沒有認同,”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副教授李鵬說,兩岸民眾的交流、理解、認同是潛移默化的過程。大陸方面出臺惠臺政策既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無的放矢;台灣一些人士也不要對ECFA等一些政策的效應求全責備、吹毛求疵。兩岸雙方和民眾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探尋在利益上的共同點和一致性,才能更好地夯實各項基礎。

全國臺研會6日在黃山舉行主題為“鞏固和加強發展兩岸關係的政治、經濟、文化和民意基礎”的學術年會。研究兩岸問題的約60名大陸學者就該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江蘇:三措施促蘇臺交流合作

【新華社南京7月6日電】新任江蘇省臺辦主任王榮平6日表示,江蘇將從深化產業合作、密切人員往來、建設服務機制三大方面著手,全面深化蘇臺兩地交流合作。

王榮平建議,首先深化蘇臺兩地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交流合作,因為台灣新興產業有很好的戰略發展基礎,而江蘇又擁有較強的科教研發和人才優勢,此外還要深化蘇臺兩地現代服務業的交流合作,台灣擁有金融服務、現代物流、人才培訓、文化創意等優勢產業,江蘇則在製造業方面有強大優勢,雙方可以加強生產性服務業的交流與合作。

除了深化產業合作,王榮平認為必須密切人員往來,有密切往來才能有深度交流,有深度交流才能有深度合作,這對蘇臺兩地都是互利共贏的。

第三個措施是建設兩地交流合作的服務機制,全力打造江蘇服務品牌,讓所有來江蘇投資的台灣同胞都感到江蘇服務的好處,充分發揮臺辦的服務協調作用,整合資源並建立起機制。

遣陸台嫌返台 學者:兩岸解凍

【中央社台北6日電】台嫌遣陸案14名嫌犯返台。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所長張五岳說,14人能返台,除「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作基礎,更凸顯兩岸關係解凍、北京重視台灣感受。

一度引發台菲中三邊關係緊張的「台嫌遣陸案」今天終於獲突破性進展。中國大陸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發言人楊毅上午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證實14名遣陸台嫌今天可望押解回台,兩岸警方正聯繫細節。

張五岳分析指出,若沒有兩岸先前簽署的「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作為談判基礎,陸方很有可能在偵查終結後,逕自將14名台籍嫌犯交付審判、甚至具體執行後續刑罰、宣判刑期,「如果不存在(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協議、如果大陸不考慮台灣民眾感受,他們大可逕行判決。」

他說,大陸方面同意將14人遣返,除顯示北京有誠意具體履行協議內容以及互惠原則,更顯示有意改善兩岸關係,高度重視台灣民眾感受。

張五岳指出,14人若能順利返台,各界應持正面態度看待,「這是得來不易的氛圍」。

兩岸音樂創作市場大

【中央社台北6日電】江亦帆數位音樂中心執行長江亦帆表示,大陸音樂老師時薪大約人民幣150元,台灣同行時薪則約新台幣800元,但會被樂器行等抽佣,算起來兩地音樂老師薪資水準差別不大。

江亦帆數位音樂中心、1111人力銀行今天共同舉辦「學音樂一定會失業?兩岸文創產業人才就業記者會」時,江亦帆在會後接受採訪時作以上表示。

江亦帆表示,現在大陸的音樂老師時薪大約是人民幣150元(約新台幣668元),每週最長可以教30至40個小時。

江亦帆說,雖然台灣的音樂老師時薪可以到新台幣800元,但是扣除音樂行、樂器行所要抽取的佣金等,實際上兩地音樂老師的薪資已經沒有太大差異。

江亦帆表示,近年來兩岸數位音樂產業蓬勃發展,都非常需要音樂製作人才、數位音樂人才可從事影像配樂、頻道配樂等工作,對於可以指導創作音樂的音樂老師更是需求量大增,他認為,未來具備音樂創作能力的音樂老師發展將更具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