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功發射神舟八號 空間交會對接有望實現

【新華社11月1日電】中國1日清晨從西北戈壁灘成功發射了神舟八號飛船。已進入近地軌道的飛船將於兩天內完成與中國空間實驗室雛形——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的首次空間交會對接。

這次交會對接試驗將為中國2020年左右建立空間站奠定重要技術基礎。如果試驗成功,中國將成為繼美國、俄羅斯後第三個擁有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

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的長征二號F遙八火箭具有更高的入軌精度。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149次飛行。

神舟八號飛船將逐步靠近已在軌飛行的天宮一號,實現兩次對接和組合體飛行,隨後返回地面。

歐洲航天局和德國宇航中心的官員應邀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現場觀摩發射。2008年神舟七號飛船發射時,俄羅斯宇航專家也曾觀摩發射。

神舟八號飛行期間,中國和德國將利用裝載在飛船上的通用生物培養裝置,合作開展空間生命科學實驗。

中國載人航太工程發言人武平說,神舟八號是改進型飛船,全長9米,最大直徑2.8米,起飛品質8082公斤。它與此前飛船相比,一半以上設備發生了技術狀態變化。其中,新研製設備約佔15%。

神舟八號飛船此次雖是無人飛行,但完全按照載人要求設計,旨在驗證改進後的飛船能否適應載人航太飛行要求。

武平說,飛船具備與目標飛行器對接後停靠180天的長期在軌能力。2005年,中國發射神舟六號飛船實現了載人航太的多人多天飛行技術。

今後,神舟飛船將逐步形成狀態固化的天地往返載人飛船,組批投產。

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明年還將與神舟九號和十號飛船進行交會對接試驗,其中至少有一次是載人飛行,一名女航太員有望進入太空。

空間飛行器交會對接是國際航太領域公認的技術難關。國際上300多次空間交會對接實踐遇到過很多波折,甚至發生過飛行器相撞事故。

國際知名航太觀察家蒂姆•羅賓遜在回復新華社記者的電子郵件中說:“中國首次交會對接採取無人方案,是與美國一開始就實行有人操縱的最大不同。無人交會對接顯然大大降低航太員的風險,但技術風險很大。”

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副總經理袁家軍說:“世界會用放大鏡來觀察。雖有風險,但我們坦然面對。”

中國載人航太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說,一旦掌握交會對接技術,中國就具備了建設空間站的基本技術和能力,這將為開展更大規模的和平航太活動提供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