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有壓力並不完全是壞事 關鍵看如何應對

子悠

教青局早前委託聖公會澳門社會服務處進行的“澳門青年指標二○一○社會調查”上週末公佈調研結果。該調查於去年三月至八月進行,調查對象年齡介乎十三至廿九歲本澳青年,採用自填問卷及電話訪問兩種形式,成功訪問三千九百九十二名青年,佔全澳十三至廿九歲青年人口的百分之二點六八。調查的主題包括青年人的“身心健康”、“文娛康體活動”、“公民義務與社會參與”、“青年犯罪與行為偏差”、“價值觀”、“消費與生活質量”和“社會環境與青年發展”七個領域。其中亦涉及生活壓力方面的問題,有百分之三十點八青年表示生活壓力程度為“大”或“極大”,較二零零八年增加百分之五點八,主要壓力源於學業。受訪青年選擇減壓的方法以“聽音樂”為最多,其次是“找人傾訴”和“看電視/電影”,項目排序與二零零八年相同。此一結果公佈後,有曾在澳門生活和工作的友人在與筆者討論中表示不太理解,按照他的想法,在二零零八年時由於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澳門社會自上至下都彌漫著一股危機和對未來不明朗的意識,而且實際的經濟環境也為澳門青年構成實實在在的壓力,那時的調查顯示出澳門青少年有不小的壓力可以理解,但是現在在環境向好,未來前景也不錯的情形下,青少年自感有壓力的比例不降反升實在是有違常理。而且強調,澳門青年所面對的環境要與內地相比的話,只能說“澳門青年太幸福了”,怎麼還有這麼高的比例認為自己壓力大或者極大?

該友人的分析有一定道理,生活在社會中的人必然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因應社會經濟環境等的變化,自身認識和感觸上隨之變化也不可避免。但是也需要看到,所謂的“生活壓力”並不是單純取決於經濟形勢的好壞,就如此次調查所顯示出來的一樣,受訪者反映出主要的壓力來源是“學業”,雖然“十三到二十九歲”這個群體中肯定不會完全是學生,但也從一個方面顯示出構成生活壓力的壓力源並非是只有經濟環境一個,而是與諸多的因素有關。以學生為例,早前不少的本澳自身的調查或者是連同周邊地區一起的調查都顯示,澳門青少年所面臨的壓力來源上,中學生主要是角色期許壓力(角色期許即青少年在社會上應有的角色及表現)及生涯發展壓力,大學生的第一壓力來源則是生涯發展壓力。曾有分析認為,澳門青年生活在一個中西文化結合、博彩業盛行且是經濟龍頭的社會裏面,博彩業以高薪吸引了半數的就業人口,令中小企業人力流失日益嚴重,面臨經營和發展困難。不少的青少年曾受家長的要求或者社會風氣的影響,在中學階段就投身博彩業“搵快錢”,所以說,他們面臨的是一個社會的價值矛盾,一方面教育界希望青少年能保持應有的知識水準;另一方面,家庭影響、金錢誘惑等不利因素也影響著青少年角色定位的決定。因此,角色期許成為中學生面對的主要壓力來源之一。而青少年中大學生及已經就業者也因為社會的影響,認為投身博彩業為的只是“賺錢”,自身的目標反而變得更加迷惘,即使是已經在博彩業就業也要因為博彩業的獨大而擔心未來博彩業出現波折時所要面對的困難而產生壓力。

值得高興的是,本澳社會對教育的重視可投入不斷增加,本澳青少年的升學率也是不斷創新高,但是因為本澳基礎教育上存在的問題,比如學力要求的提高,讓學生學業壓力增大,即使是升學者也發現自身與周邊地區的學生之間存在差距,學業也不可避免的成為大學生的主要壓力來源。至於就業者,則要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開始考慮未來的發展的晉升等事宜,面對的壓力也是不小。可見,學業壓力成為受訪青少年的主要壓力來源是可以理解,也是符合澳門實際情況的。

青少年,尤其是青少年學生面對的壓力在當前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任何一個社會都是被廣泛關注的,相關的研究也是不少。但是大家所關注的多是如何教導和協助青少年應對、紓解壓力,避免因為壓力過大而衍生出其他不良的社會問題。並非是研究如何避免青少年面對壓力。這是因為首先,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青少年所要面對的社會情況也容易複雜,要想完全讓青少年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成長根本就不可能。而且有些壓力對青少年來說也是動力的來源,正確的應對方式之下,青少年戰勝壓力的過程既是青少年自身提高的途徑也是其成長的一種表現。

當然,這並不是說青少年面對越多壓力越好。因為社會經驗和心智成熟等因素的影響,過多的壓力或者不合理的應對方式,令到壓力情緒積壓,也將會令青少年的行為出現偏差,影響其成長,更進一步則是對整個社會的未來持續發展不利。所以面對日益增大的壓力,引導青少年學會採取正確的壓力釋放方式,對他們的健康成長是非常重要的。總結相關的研究資料,在這一工作上,大致可以有如下幾個方面的重點,其一,從青少年自身而言,要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準;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因為壓力的形成與否雖然與社會實際有關,但關鍵還是在於個體的認知和理解,每個人以不同的觀念的去看待壓力形成的來源,就有不同的認知和反應。只有堅持正確的價值觀方可理性分析壓力的形成和對自身的影響,配合積極和健康的心理狀態,應對起所面對的壓力將會更加容易,也可以更好的促使壓力向動力方向轉變。其二,社會角度而要,應該著重建立起向青少年提供應對壓力的心理輔導及社會支援體系。向因為壓力而遇到困擾的青少年提供專業的心理輔導,避免不良事件的發生。其三,家庭和學校作為青少年接觸最多,受影響最大的地方,更應該積極開展對青少年的正面教育,其中家庭生活中,父母應該從小就注重對青少年自立自強的教育,較少其依賴觀念,使之能夠有勇氣、有信心面對壓力。而對學校而言,則可以著重推行青少年生涯規劃教育,使青少年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短期和長期目標,並適當調整階段性目標。而不會因為環境的變化或者遇到現實與理想衝突時感覺迷惘和有壓力。

其實,在所公佈的調查中,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出,受訪青年選擇減壓的方法以“聽音樂”為最多,其次是“找人傾訴”和“看電視/電影”,雖然多是積極的方式,但還是較多的依靠自身的調節,不可回避,這還是存在一定隱患的,如何構建更好的社會專業支援體系應該值得本澳社會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