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晚年“定制”大字本線裝書

在上世紀70年代,特別是從1971年9月13日林彪叛逃事件之後不久,一場大病險些奪走了毛主席的生命。從此,無情的病魔就緊緊地纏住了他的身軀。在毛主席生命的最後幾年,雖然視力嚴重減退、健康狀況愈來愈不好,但他老人家仍天天手不釋卷。然而,隨著視力的減退,小字本的書刊他已經越來越看不清楚了。

“要出大字本”

起初,他老人家看小字本的書刊時,還借助放大鏡。那時候,筆者作為毛主席晚年的圖書管理員,常常看到,他老人家一手拿書,一手拿放大鏡坐在沙發上或坐在辦公桌前全神貫注地看書。每看到這種情形,我和工作人員們心裏都深感不安,因為這對他的健康是很不利的。後來,征得他本人的同意,凡是他要看的書,我們就按照他的要求與國家出版局聯繫,重新排印成少量的大字線裝本。這些新印的大字線裝本書,除供毛澤東本人閱讀外,有不少我們還遵照他老人家的指示分送給當時的中央領導同志和其他有關的老同志閱讀。毛澤東晚年讀新印的大字本線裝書,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開始的。它是毛主席健康狀況變差時的一種獨特需求。

為什麼要印成大字線裝本呢?這主要是因為:一是毛澤東習慣看線裝書。對於這一點,我們從他老人家生前閱讀和批註過的書籍中看得很清楚。當時,游泳池住地(包括會客廳、辦公室、臥室等處)存放的圖書,大部分也都是古籍線裝本。保存下來的,他老人家曾圈劃、批註過的書籍,大部分也都是線裝本。從他老人家讀書的習慣上來說,無疑是線裝本更為喜愛。二是他晚年看書特別是從1971年那場大病之後,差不多都是躺在床上或者是半躺半坐在床上,有時還半躺半坐在沙發上看書。線裝本用的都是專門工藝生產的宣紙,一冊一冊都比較輕,還可以卷起來看,這種式樣看起來比較方便。所以印成大字線裝本是最符合他實際需要的。

開始,我們要把毛主席要讀的平裝小字本的圖書重新排印成大字線裝本,他老人家還有些不太同意。他對我們說:“國家目前還很困難,印大字本又要花錢。”我們理解,這主要是從經濟方面來考慮的。如果從他和一些老同志當時讀書需要和實際情況來說,印成大字線裝本是最為合適的。事實上,早在1963年,毛澤東就提出高中級幹部要學習三十本馬列著作的意見。他要求三十本書都要出大字本,並且囑咐封面不要用硬紙,使書本減輕重量,便利一些老同志閱讀。這是毛澤東最早提出“要出大字本”。1965年,他老人家又提出“印大字本”的事。事情是這樣的:這一年的二月初,他老人家要讀《近代邏輯史》一書,管理圖書的同志找出送給他的《近代邏輯史》是大32開平裝本。2月13日,他老人家親筆在這本書的封面上寫道:“田家英同志:此書印大字本10000冊,這種小字本是不適合老頭子讀的。毛澤東2月13日”。

“印大字本的費用就從我的稿費中支付吧。”

後來,經當時的中央辦公廳負責同志同意,我們與國家出版局聯繫。國家出版局的同志考慮到毛澤東和其他年老的同志的讀書需要,考慮到一些重要著作的長久保存和供毛澤東及其他中央領導同志饋贈外賓,他們覺得可以印些少量的大字線裝本。秘書徐業夫將此情況向主席彙報後,主席說:“印大字本的費用就從我的稿費中支付吧。”

毛澤東晚年要看的書重新排印大字線裝本,開始都是用一號長仿宋字體。由一般的五號、六號宋體字的書刊重新排成一號長仿宋字,看起來當然清楚多了。可是,沒過多久,他就患了“老年性白內障”,兩眼漸漸對一號長仿宋字也看得不太清楚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與出版局、出版社和印刷廠的同志商量,將原用的一號長仿宋字體又改用36磅長宋字體。這種字每字高12毫米,寬8毫米。原用的一號長仿宋字,每面排10行,每行排21個字,每面排滿為210個字;改用36磅長宋體字之後,每面減少成8行,每行減少成14個字,每面排滿一共是112個字。因為是長宋字體,字又比較大,疏密較為適度,所以顯得很醒目,他看後很感滿意。1974年9月11日,他非常高興地對我們說:“今後印書,都用這種字體。”以後,直到他老人家逝世時重新排印的大字線裝本書,用的都是36磅長宋字體。

字體的改變,給國家出版局、出版社和印刷廠也帶來了不少的困難和麻煩。原用的一號長仿宋字體,北京、上海、天津三大直轄市的許多印刷廠都可以排印,改用36磅長宋字體,問題就多了。出版局的同志說,這種字體一般都是用來排書刊標題的,因此,各家印刷廠當時這種字模都很少。北京新華印刷廠是當時全國一流的印刷廠,據說這種字體的字他們當時也沒有多少,其他各地的印刷廠也就更少了。為了滿足毛主席的閱讀需要,國家出版局臨時從全國各地請來幾十名刻字師傅,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重新刻制了4副36磅長宋字體的字模。據出版局的同志說,這4副字模,當時北京存兩副,上海、天津各存一副。

毛澤東在生命的最後幾年閱讀過的新印的大字線裝書,其來源主要有這樣幾部分:一部分是他本人將他要讀的小字本的書直接交我們,由我們與有關方面聯繫重新印製的。也有相當一部分是當時報紙雜誌上發表的文章或有關出版社出版的書,是江青、姚文元等人要印送主席參閱的。還有一部分古籍線裝書是當時中央決定影印出版的。1973年4月10日,國務院出版口送給中央辦公廳的一批《影印書籍目錄》中一共開列了以下14種,這批影印出版的古籍線裝書,除分送給主席的之外,還分送給當時的中央政治局各同志。

“快些印,印好一冊送一冊

為晚年的毛澤東聯繫印製大字本線裝書,是我們當時非常重要的一項日常工作。對於我們來說,這又是一項全新的工作。起初,我們為毛澤東管理圖書報刊資料,天天接觸的主要就是書。從為他老人家查找圖書、借閱圖書,到為他老人家購買圖書、保管圖書,每天的主要服務工作就是圍繞書在圖書館、毛主席書庫、書店裏跑來跑去。為了做好為他老人家的服務工作,我們當時也曾下了許多的功夫,學習鑽研有關圖書的分類、圖書的保管和使用等知識,熟悉毛主席書房的存書情況。

自從為毛主席聯繫印製大字線裝書開始,我們的工作任務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日常工作的聯繫範圍來說,在這之前,我們主要是與圖書館、書店等方面打交道,而聯繫印製大字線裝書,主要與國家出版事業管理局和有關的出版社、印刷廠等打交道。過去,主席要看什麼書,或者要查找什麼書,告訴我們之後,找到給他老人家送去就完事了。現在,他老人家要看什麼書,找到之後,如果是小字本的,就要去國家出版事業管理局聯繫印大字線裝本,國家出版事業管理局根據原書的類別安排到有關的出版社和印刷廠,有關的具體問題,我們還要與出版社、印刷廠甚至各個生產車間聯繫。那時候聯繫印製一部書,幾乎每次我們都要在中南海、國家出版事業管理局、出版社、印刷廠之間往返許多趟。

隨著工作內容的變化,我們當時每天的工作量也都顯著地增加了。因為當時聯繫印的大字線裝書,許多都是主席等著看的。所以,差不多每次他老人家都要求我們:“快些印,印好一冊送一冊。”大家知道,一部平裝書,重新排印成大字線裝本,往往要裝訂成幾個分冊、十幾個分冊,甚至幾十個分冊。因為他老人家等著看,印刷廠印裝好一冊,我們就去取回一冊。如果印成幾十冊,印一部書,我們就要往返印刷廠幾十趟。為保證毛主席儘快看到書,那一段時間,我們幾個同志幾乎是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著。對於我們來說,這一段小小的經歷在我們的心中是永遠不會忘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