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國GDP增長9.2%專家稱改革分配方可續航

【本報綜合】國家統計局稱,中國去年國內生產總值(GDP)471564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9.2%。金融機構分析,中國經濟面臨“四大風險。專家稱,要確保中國走向內需主導的新道路,首先需要推進收入分配改革

去年第四季度增長8.9%

中新社北京1月17日電,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17日在此間說,初步測算,中國去年國內生產總值(GDP)471564億元人民幣,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2%。

在當天國務院新聞辦舉辦的新聞發佈會上,馬建堂向中外媒體介紹2011年中國國民經濟運行的情況稱,2011年,中國國民經濟繼續朝著宏觀調控預期方向發展,實現了“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良好開局。

統計數據顯示,中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長9.7%,二季度增長9.5%,三季度增長9.1%,四季度增長8.9%,呈現逐季回落態勢。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47712億元,比上年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220592億元,增長10.6%;第三產業增加值203260億元,增長8.9%。

從環比看,四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2%。

今年1月10日,國家統計局發佈第一號公告稱,經最終核實,2010年GDP現價總量為401513億元。未經初步核實和最終核實,中國2011年GDP比上年增加了逾7萬億元。

金融機構:面臨“四大風險”

中新社上海1月17日電,中國交通銀行17日就中國最新發佈的經濟數據分析稱,2012年中國經濟增速相比2011年仍將繼續放緩,且面臨“外部需求迅速萎縮、短期資本流動的大幅波動、房地產價格泡沫局部破滅以及地方融資平臺局部性違約”四大風險。

摩根大通中國區全球市場主席李晶則認為,2012年中國所面臨的挑戰是在推動內需的同時,保護在遏制通脹方面所取得的進展。而澳新銀行(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銀行)則預計隨著政策逐步放鬆,中國經濟會在今年第二季度開始回升。

中國交通銀行預計,投資和出口增速下滑趨勢2012年仍會延續,因此2012年中國經濟增速相比2011年仍將繼續放緩,但外需放緩與經濟增速回落將促使政府通過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當鬆動貨幣政策來擴大內需、推動社會民生與基礎設施投資的增長,並促使消費保持穩定增長,2012年中國經濟季度增速將呈現前低後高走勢。

澳新銀行的分析則稱,2011年GDP增速連續四個季度回落,符合該銀行對中國經濟“軟著陸”的基本判斷。據其分析,由於投資和凈出口出現了一定下滑,中國2011年整體GDP水準被拉低,而消費持續推動經濟增長,對GDP增長貢獻了4.7 個百分點,12月工業增加值出現明顯回升則表明工業生產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貨幣政策放鬆的提振。

該銀行認為,中國經濟的增長率開始低於其“潛在”增長水準,與此同時,由於通脹風險開始明顯回落,進一步的貨幣政策放鬆也是題中應有之義,隨著政策放鬆逐步奏效和市場流動性改善,中國的經濟增長將會從2012年第二季度開始回升,預計2012年上半年的增幅將達到9%。

據李晶分析,2012年中國的首要目標將是維持穩定的經濟增長,對中小企業實施選擇性寬鬆政策,並推出更多激勵措施以推動國內消費和社會福利投資。目前決策者所面臨的挑戰是在推動內需的同時,保護在遏制通脹方面所取得的進展。她認為,更為溫和的通脹前景加上中國主要城市房地產價格回落的跡象,將讓決策者有更大的餘地實施寬鬆貨幣政策,預計2012年中國新增貸款會達到人民幣8.2 萬億元,這樣的貨幣供應將緩解缺乏資金的企業。

李晶稱,“雖然中國政府不太可能再次推出像2008至2009年全球經濟危機時那樣大規模的經濟刺激政策,但將致力於通過增加工資收入以及減輕稅負來推動經濟。在通過推動收入增長、減輕公司和個人的稅務負擔來刺激內需上,中國仍然存有很大的操作空間。”

專家:改革收入分配方可“續航”

中新社北京1月17日電,連續7個季度持續下行後,中國季度GDP數據2011年末重返“8”時代。在歐債危機愈演愈烈,國內投資增速降低的情況下,官方媒體預測2012年內地GDP同比增速料在8%-9%的區間運行,全年數據或創2002年來新低。

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17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在當前內外部局勢下,中國經濟增速的下行是一個必然過程,跌至8%-9%區間並不可怕。但要確保中國經濟以8%左右的增速長期“續航”,當下最關鍵的任務在於切實推進收入分配改革和結構調整。

中國國家統計局17日發佈2011年“中國經濟年報”。在歐美債務危機持續發酵,世界經濟陷入寒冬之際,中國GDP仍以9%以上的速度強勁增長,一度高燒不退的CPI也如約步入下行軌道。

受此提振,內地股市滬綜指週一暴漲4.18%,創出近27個月來最大單日漲幅。但和股民熱情同時在市場傳遞的,還有GDP逐季下行的隱憂。

摩根大通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朱海斌對中新社記者表示,中國經濟增長目前面臨兩大風險源:在國外,若歐元區債務危機不能解決,中國出口可能會進一步下滑;在國內,樓市調控帶來的房地產、基建等投資增速的放緩,將拉低總體投資速度。

外需、投資堪憂,“三駕馬車”中剩下的消費也面臨挑戰。統計局17日發佈數據顯示,作為過去兩年支撐消費的主要力量,汽車類商品2011年銷售額的增速較上年大幅回落20.2個百分點。

下一步的經濟增長點在何處引發市場熱議。而今天的發佈會上,亦有西方記者詢問,若GDP回落至8%附近,中國是否會出臺進一步的經濟刺激措施。

王小魯指出,鉅額的外貿順差不能長期指望。其次,在過高投資帶來的生產能力過快擴張與較慢的消費增長不協調的情況下,繼續擴張投資長期看只會進一步導致產能過剩和內需進一步不足。與此同時,高投資帶來的高消耗和國際資源類商品的價格暴漲,也將讓中國增長面臨難以承受的負擔。

他強調,既有的增長方式已難以持續,相比于繼續刺激經濟,中國更應當在結構調整上下功夫。而要確保中國走向內需主導的新道路,首先需要推進收入分配改革,解決當下已然失衡的收入結構。

王小魯表示,當下失衡收入結構的形成,和政府及企業收入的快速增長、公共資源管理不善、以及資源性、壟斷性行業收入分配不當等問題密切相關。而二次分配亦有很大的調整空間,首要的就是改善政府支出結構,減少不必要的政府自身消費和政府投資,更多向民生傾斜,比如說社會保障應儘快實現全社會覆蓋,教育的質和量都應當有實質性改善。

在過去一年,中國官方已從“結構性減稅”突破,推進收入分配改革。王小魯表示,這方面有政策調整空間,雖然目前的稅收對小企業有優惠,但“門”還是開得太小。當前營業稅改增值稅的嘗試能否為服務業減負,也還取決於具體稅率的設置。

王小魯表示,假設通過收入分配改革的推進,中國的最終消費率可以從47%逐步提升到60%-65%,同時資本形成率也降低到35%-40%左右,中國GDP仍能以9%-10%的速度增長,並且未來更能保證長期“續航”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