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健康管理事業對本澳有社會和經濟多重效益(一)

王希富

一年前,特區政府公佈完善醫療系統十年規劃方案,政府在未來10年預計投入約100億澳門元,用於完善澳門醫療系統建設。根據規劃方案,山頂醫院現正興建的急診大樓將于明年落成,並籌建具有100張病床的專科大樓;離島醫院綜主體工程爭取於2020年全部落成,並不遲於2015年率先開設急症醫院服務;設於科大醫院的急救站及住院康復服務則可望於半年內投入運作。中期規劃要增建5間衛生中心,分別設於青洲坊、仔TN27地段、路環石排灣等地;而長期計畫則會於新填海區及北區興建新衛生中心,現有的5間衛生中心也將會重建。與此同時,因應增加的醫療服務,澳門的醫生和護士人數亦將增加,預計至2015年澳門會增加180名全科醫生和150名專科醫生。同時行政長官亦批示,設立醫療系統建設委員會,全面協調、跟進和評估醫療系統的公共投資。委員會由行政長官親自擔任委員會主席,成員包括社會文化司司長和運輸工務司司長,以及衛生局及工務部門代表等,並設立秘書處,負責日常事務。由此足見特區政府對醫療事業的重視,目的就是希望能夠還市民一個健康的體魄,去更好參與特區的建設、更好分享經濟成果。但是也需要指出,這個規劃並不能即時解決困擾市民已久的看病輪候時間長等問題,而且也有人預計,越多的醫療設施提供,會有越多的需求,而過多則會形成閒置浪費。可見單純依靠增建醫療設施,加大對醫療的投入並非完美維護市民健康的解決之道。

在今年的施政方針中,行政長官除建議繼續向每名澳門永久性居民派發面額為500元的醫療券外。亦指出“居民的健康水準是民生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區政府積極推行‘妥善醫療,預防為先’的方針,持續加大醫療領域的資源投放,落實《完善醫療系統建設方案》。不斷健全並擴充醫療網絡,提升醫療服務質素,進一步完善初級衛生保健服務;優化專科門診的初診分流機制,努力縮短專科門診的輪候時間。將加大力度推進長者醫療服務,並加強與民間醫療機構的合作,不斷完善社區醫療服務網絡。”同時“因應公共醫療網絡的擴充,政府將完善醫生培訓專責部門,擴大兩所護理學校招生名額,提升醫護人員培訓的質量。特區政府與世界衛生組織在澳門設立的傳統醫學培訓中心預計明年可投入運作,提升本澳中醫藥專業水準。”值得關注的是,行政長官已經提出,特區政府也已經關注到“預防為先”,因為只有預防措施到位,很多疾病可以不發生,即減輕了市民患病的痛苦,減輕醫療指出壓力,同時更是從根本上減輕了醫療系統的壓力,使的本澳醫療系統可以有能力專注提高水準和質素。但是如何達到“預防為先”的效果,很遺憾,不僅在施政報告中沒有很好提及,而且我們整個社會也沒有足夠的認識。筆者近期與本澳從事營養健康管理的專業人士交流中,瞭解到不少有關健康管理的知識,亦深深認識到,做好健康管理工作對本澳具有多方面的意義,值得引起全社會的關注。

“健康管理”真正做到“預防為先”

健康管理是指一種對個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全面管理的過程。其宗旨是調動個人及集體的積極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資源來達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健康管理是20世紀50年代末最先在美國提出的概念(Manage Care),其核心內容醫療保險機構通過對其醫療保險客戶(包括疾病患者或高危人群)開展系統的健康管理,達到有效控制疾病的發生或發展,顯著降低出險概率和實際醫療支出,從而減少醫療保險賠付損失的目的。美國最初的健康管理(Manage Care)概念還包括醫療保險機構和醫療機構之間簽訂最經濟適用處方協定,以保證醫療保險客戶可以享受到較低的醫療費用,從而減輕醫療保險公司的賠付負擔。

隨著業務內容的不斷充實和發展,健康管理逐步發展成為一套專門的系統方案和營運業務,並開始出現區別于醫院等傳統醫療機構的專業健康管理公司,並作為第三方服務機構與醫療保險機構或直接面向個體需求,提供系統專業的的健康管理服務。

目前相對狹義的健康管理(Health Management),是指基於健康體檢結果,建立健康檔案,給出健康狀況評估,並有針對性提出個性化健康管理方案(處方),據此,由專業人士提供一對一諮詢指導和跟蹤輔導服務,使客戶從社會、心理、環境、營養、運動等多個角度得到全面的健康維護和保障服務。

健康管理是以預防和控制疾病發生與發展,降低醫療費用,提高生命品質為目的,針對個體及群體生活方式相關的健康危險因素,通過系統的檢測、評估、干預等手段持續加以改善的過程和方法。

研究證明,疾病特別是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及其危險因素具有可干預性,這正是健康管理的科學基礎。每個人都會經歷從健康到疾病的發展過程。一般來說,是從健康到低危險狀態,再高危險狀態,然後發生早期病變,出現臨床症狀,最後形成疾病。這個過程可以很長,往往需要幾年到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而且和人們的遺傳因素、社會和自然環境因素、醫療條件以及個人的生活方式等因素都有高度的相關性。其間變化的過程多也不易察覺。但是,健康管理通過系統檢測和評估可能發生疾病的危險因素,幫助人們在疾病形成之前進行有針對性的預防性干預,可以成功地阻斷、延緩、甚至逆轉疾病的發生和發展進程,實現維護健康的目的。以世界上最為長壽的日本民族為例,他們平均壽命能達到86歲,就與健康管理的實施分不開。日本國民從出生就有專業營養師在社區內跟進,為其或其家庭提供專業的營養膳食建議,增強體質,即使有時不可避免生病,也首先是營養師、健康管理師以物理療法和飲食搭配激發人體自身免疫恢復能力,在不吃藥的情況下恢復人體健康。

澳門具備開展健康管理的條件

澳門國際健康管理協會理事長闕旗旗曾對筆者說,根據協會的觀察來看,現時澳門整個社會對健康管理的意識還是比較單薄的,相對於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仍然處於起步階段。一般市民對健康的認識就是有病去看醫生、吃藥;偶爾在身體感覺不舒服時也會去做身體檢查,如果發現問題還是吃藥、住院治療,檢查發現沒有大的問題也就不在乎了。殊不知,可能身體檢查的有些指標已經發出“亞健康”的訊號,這個時候就更加需要對健康進行管理了,從而預防和減少病症的出現。所以,現在大家對健康管理存在一個誤區,認為去看醫生、吃藥或住院治療就健康管理,其實這是疾病管理。她認為當前最為重要的是在澳門推廣正確的健康管理意識。

亦有專業人士指,現在澳門雖然經濟好了,市民收入增加了,但是在市民健康方面卻沒有得到相應的提升,反而有惡化的趨向。雖然澳門人與廣東人一樣,喜歡中藥藥膳、也注重吃些保健品,但是究竟吃的對不對,或者說如何吃才能起到真正起到作用,大家關注的並不多。所以,從營養學上看,很多時候不是營養不良,而是過剩,尤其是脂肪和蛋白質。同時也出現對一些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卻攝取不足的現象。很多的疾病就來了,糖尿病、高血壓甚至越來越多的發生在兒童、青少年身上。也正因為如此,政府增建擴建醫院、衛生中心,卻發現病人也越來越多。

其實,現在隨著澳門經濟發展,居民收入水準增長,肯定是所有的市民都希望有健康的身體去享受生活,分享經濟成果。最簡單的一個說法:政府每年的現金分享,相信大家都願意拿著這筆錢去旅遊,肯定不願意去做醫藥費。而且以澳門人現在的收入水準,已經到了關注健康生活,追求生活品質的程度。

再者說,政府現時每年的財政稅收收入巨大。庫房充盈之下,已經開始在民生方面有越來越多的投入,最終的希望無非就是希望提升澳門市民的“幸福感”,而幸福感最根本的是什麼,就是健康。所以政府有必要在市民健康管理方面有投入,而且這個投入還是必須和值得的,因為健康管理工作開展的好,市民身體健康得到保證,避免很多疾病的發生,整體的醫療投入就會減少。而且無形之中,澳門人整體的競爭力也得到很好的提高。

從政府與社團共同宣導健康生活開始

現代科學研究證明,很多時候我們傳統的健康觀念在現時的環境下,因應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未必完全有效,甚至還會起到反作用。所以說,健康管理師一個高度專業性工作。需要專業人才去開展。在發達國家,營養師、健康管理師、醫師是並列同等重要的,甚至前兩者的重要程度還高於後者。以日本為例,營養師與醫師的比例達到3比1。內地亦已經有營養師和健康管理師的專業資格認證,據統計內地營養師的缺口高達400萬,由於社會保障機制所承擔的壓力過大,促進國民營養健康已經成為國家重要規劃和工作重點。但是反觀澳門,相關的工作仍是停留在起步,甚至連個像樣的規劃都沒有。民間有團體在努力,但是成效甚微,而且由於缺乏監管,即使有些團體或公司健康管理服務提供,也是出於商業考慮,為的就是推銷自己的產品和服務。長此以往,很可能會令市民對合理的健康管理建議也抱有懷疑的態度。

所以,要在澳門推廣正確的健康管理意識,開展健康管理工作必須要政府和民間團體共同努力。首要的一點就是培養人才,澳門一方面可以引入世界各地的健康管理專業人才,同時也必須儘早考慮建立自己的人才培養和認證體系,保證健康管理理念推廣和實際開展的順利進行。

其次,政府和民間團體應該致力於在社會上推廣健康生活的意識,提倡健康生活的理念,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為局面健康“把脈”,提出專業的合理建議,經過一段時間的堅持,市民能從中感受到切實的好處,必然也會更加相信和支援健康管理工作的開展。

要真正推廣和開展好健康管理工作所需要的配合是方方面面的,我們但從日常飲食增進市民健康角度而言。澳門還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那就是對食品安全的控制。有調查現時,澳門只有16%的食品包裝上有標籤,多數的食品市民根本不知道其具有的物質,即使掌握了一定的健康生活理念,也難以保證選擇到適合自己需要的產品。所以也有必要儘早在此方面作出立法規範。

其實,健康管理工作的開展不僅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