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研究》63期面世

【本報訊】由澳門大學澳門研究中心組稿並編輯的《澳門研究》第六十三期經已由澳門基金會出版。《澳門研究》以“研究澳門,服務社會”為宗旨,透過選編刊登海內外人文社會科學的論文,薈萃各家學術思想,是推動和深化“澳門學”建設的重要陣地,深受海內外學界的關注。

該期選編的內容精彩創新,別具一格,刊載文章共二十九篇。特設《2012年度施政報告》解讀、媽祖信仰與澳門、澳門文學筆談及學術動態等欄目,漫談與社會民生息息相關的特區政府施政內容、廣為澳門居民信奉的媽祖信仰研究以及日漸受華文文壇關注的澳門文學。《“2012年度特區行政長官施政報告座談會”側記》記錄了各學者對今年施政內容的獨到見解,劉華亦撰文就政府一些深層次、結構性的問題獻言建策。澳門的通貨膨脹問題困擾民生,劉伯龍、沈小舟、陳建新、艾林芝、陳慧丹分析了澳門通脹的原因及影響,對因應通脹的政策選擇、貨幣政策以及社會保障給付的調整有詳細的闡述。德國漢學家普塔克對媽祖與聖母瑪利亞的比較,充分體現學術研究不囿於地域的界限,林其泉、高志峰《從澳門媽閣廟看媽祖信仰傳播以及媽祖習俗》,徐曉望《澳門媽祖閣之正覺禪寺研究》兩篇文章豐富了澳門宗教研究的材料。

該期重點落墨於澳門文學筆談的專欄,從明清詩詞談到鄭觀應,從序文談到澳門學,從新詩小說談到面書,盡顯澳門文學的多樣性,多位本澳文壇的前輩以及中堅份子如程祥徽、朱壽桐、崔明芬、莊文永、鄒家禮、黃文輝、龔剛、劉景松等針對澳門文學的風格,書寫出澳門文學的不同面向,引發讀者思考澳門文學的出路。該期經濟類的文章收錄了姜長青《新中國設置特區的歷史考察—以區域經濟發展為視角》,曾忠祿、劉爽《訪澳香港旅客:博彩與非博彩旅客比較》以及王長斌、陳子夏的文章,內容全面,可讀性高。關於歷史學方面的內容,湯開建《道光七年(香山縣下恭常都十三鄉採訪冊)的發現及其史料價值》的內文顛覆了一些原有的歷史資料,研究價值高,金國平《論中國水泥工業發軔期的澳門元素》題材新穎。其他精彩文章還包括戴定澄《澳門城市音樂的多樣性及其價值》、葉農《澳門學著作提要(六)》以及李麗青、一言、王國強、呂志鵬、陳震宇分別撰文綜述近期的澳門學術動態。

第六十三期《澳門研究》定價澳門幣八十元,本澳各大書店及香港均有代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