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經濟頻亮警報 穗深陷外貿下滑困境

【中新社廣州4月2日電】受海內外不利因素影響,今年以來廣東經濟形勢頻頻拉響警報,包括廣州、深圳在內的多個城市普遍面臨外貿下滑困境,廣州財政收入出現負增長,廣東全省財政收入增幅大幅下滑,廣東工業利潤更驚現近三年以來首次負增長。

根據廣東省統計局發佈的資料,今年1至2月份,廣東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呈現明顯下行態勢。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當中,外貿方面全省累計完成進出口1268.4億美元,僅同比增長1.1%,幾乎接近零增長;固定資產投資額增幅同比回落0.5個百分點;被寄予厚望的內需方面,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也回落5.7個百分點。

歐美等主要市場進出口份額下滑成為廣東經濟運行的最大阻力。占內地近1/8進出口總值的深圳,今年前兩個月進出口同額比下降3.5%,呈現多年罕見負增長態勢;廣州1月份商品進出口總值也出現同比20%的大幅下滑;東莞、佛山等地形勢同樣不容樂觀。

“現在歐美市場不景氣,公司的歐美訂單下滑了30%。”廣州花都區獅嶺鎮生產女包的葉氏企業總經理唐志旺2日對記者表示,除了來自歐美市場陣陣“寒意”之外,中國內地不斷上升的原材料及人工成本同樣壓得企業“喘不過氣”。

經營環境的變化使得民營經濟活躍的廣東遭受不小衝擊,眾多品牌企業也同樣面臨利潤下滑困境,包括美的、比亞迪等廣東的標誌性製造業大企業紛紛傳出裁員消息。

廣州市社科院研究員彭澎表示,外向依存度越高遭受此輪經濟衝擊越明顯,目前歐美市場尚未恢復,對於代工企業聚集的廣東來說,難免受到波及。彭澎指出,廣東企業正經歷轉型陣痛,也是影響經濟表現的原因之一。

為了應對外貿困境,廣東經濟轉型升級的步伐已明顯加快,並得到國家層面的支援。中國國家工商總局於本月初出臺的多條支持廣東轉型升級的意見,被認為是迄今為止總局支持地方經濟發展改革創新力度最大、涉及面最廣的一份檔。而今年以來,廣東也陸續出臺多個針對中小企業融資、促進外貿等的相關政策,為經濟的長期發展提供動力支撐。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林江認為,今年廣東經濟形勢依然嚴峻,但考慮到廣東出口加工中心的優勢,其對廣東出口情況並不過為悲觀,值得注意的是,勞工及原材料成本上漲對外貿企業利潤形成的擠壓。

不過,進入4月廣東經濟開始出現一些更積極的信號,廣東省經信委1日發佈3月份最新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廣東3月的PMI已回升至52.5,從PMI11個分項指標來看,除產成品庫存指數在50%以下外,其餘10個指數均在50%以上,這表明廣東的製造業已重新呈現擴張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