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兩岸政策調整問題述評

陳桂清

面對複雜變動的島內外新形勢,2012年「大選」失利後的民進黨內掀起一股檢討兩岸政策的聲浪。然而,對於是否調整及如何調整黨內難以達成共識。從目前情況看,受社會基礎及黨內權力核心重組等因素影響,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轉型未取得實質效果,其重返執政之路依舊面臨「台獨」的困境。

壓迫民進黨政策調整的主要因素

民進黨內之所以就兩岸政策轉型問題展開檢討、爭論,與島內外變動的新形勢密切相關。

一是大陸綜合實力全面提升是其轉型的重要誘因。作為島內政黨兩岸政策利益相關方的大陸,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方面的實力日益加強,綜合國力、國際地位及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尤其是在全球化競爭、中美博弈加劇的大環境下,兩岸經貿聯系日趨緊密,中國對美籌碼日漸增多,而美國對台影響力有所下降,使得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必須跟上時代變革的步伐,反思冷戰時期以來的「反中」、「仇中」觀念,加強對大陸的瞭解認識,務實面對大陸的發展。

二是兩岸和平發展路線深入人心是其轉型的根本原因。近年來,大陸的兩岸和平發展收策逐漸取得兩岸人民的認同。特別是2008年國民党重新執政後,兩岸在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的政治互信基礎上,恢復兩會協商,實現兩岸全面直接雙向「三通」,推動兩岸經濟合作進入新階段,給兩岸民眾尤其是台灣同胞帶來了越來越多的實際利益。兩岸和平發展路線也得到島內主流民意支持,受到國際社會廣泛贊同。2012年「大選」中,支持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馬英九獲得勝利,更表明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是一條正確的道路。在此情況下,多數民進黨人感受到島內「求和平、求安定、求發展」的強大民意壓力,意識到必須在兩岸政策上尋求改變,順應這一強大的歷史潮流,否則將被主流民意所淘汰。

三是民進黨選票拓展能力受限是其轉型的內在動力。在島內政黨競爭的態勢下,政黨存在的最大目標即為獲得更多選票以獲得執政權。自1996年開放直選以來的5次「大選」,民進黨的得票率分別是21.1%、39.3%、50.11%、41.55%、45.63%。其中,僅2004年陳水扁憑借現任優勢及「兩顆子彈」事件僥幸過半。這表明,民進黨在「大選」中的政黨基本盤雖維持在45%左右,但難以突破過半門檻,難獲島內主流民意支持。經過2008年、2012年兩次敗選,部分民進黨人更意識到,保守、對抗的兩岸政策論述是其無法獲得中間選民信任、突破過半得票率的關鍵所在。

在外部和內部多重壓力下,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已經到了不得不做出改變的關鍵時刻。但是黨內對此意見高度分歧,何時改,如何改仍在爭論之中。

黨內關於兩岸政策調整的爭議點

20]2年「大選」敗選至今,民進黨內關於兩岸政策轉型的討論一直持續,但對於「是否調,如何調」,黨內難以達成一致意見,主要有以下爭議點:

(一)兩岸政策是否需要立刻調整

在島內外形勢發生新變化,尤其是兩岸政經局勢發生巨大改變的情況下,大多數民進黨人認識到應對其兩岸政策做出調整。2012年「大選」敗選後,蔡英文聲稱,「必須對兩岸政策整體好好反省」。隨後,前民進黨主席謝長廷、中常委陳明文、「立委」段宜康、前「立委」遊盈隆、前陳水扁辦公室主任陳淞山等党內重要人士一致認為,敗選主因在於「兩岸政策」,「兩岸政策有必要調整,否則難以再起」。

不過,隨著敗選檢討告一段落,尤其是引起黨內「基本教義派」強烈反彈後,黨內務實聲音逐漸減弱甚至轉向,一些認為兩岸政策不需要調整的聲音開始出現。前「立委」羅文嘉即稱,民進黨不是要改變兩岸政策立場,而是要突破與社會對話的方式,並稱蔡英文提出的路線已夠務實,沒有再往國民黨靠的理由。部分南部「立委」、縣議員以及蔡同榮、吳榮義等黨內「極獨」勢力甚至宣稱,民進黨2012年「大選」不是敗在兩岸政策,沒有調整路線的必要。

由此看來,由於已過敗選的陣痛期,民進党路線調整的動力正在減弱,如果沒有一個強有力且有遠見的領導者出現,很難對兩岸政策立刻做出調整。

(二)如何面對「九二共識」

島內輿論普遍認為,民進黨2012年「大選」失敗的根源在於否認「九二共識」。但是民進黨對此不以為然,不僅敗選報告極力淡化「九二共識」的影響,而且聲稱「九二共識」與其既有價值矛盾。

選後,盡管前民進党主席許信良、前「立委」郭正亮、台南市長賴清德、中評委陳明文等人從不同角度強調「九二共識」的重要性以及否認「九二共識」的危害性,但民進黨敗選報告仍認為,選前大企業家挺「九二共識」對民進黨造成的影響只有1%的選票,而且「台獨理論大師」林濁水等人還聲稱,「九二共識」與民進黨維護台灣「主體性」的既有價值矛盾;前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董立文、前「陸委會主委」吳釗燮甚至表示,若接受「九二共識」,將造成傳統支持者疑慮,會被視為背叛基本立場。

在此情況下,黨內各派忙於尋找「九二共識」的替代方案。蔡英文、蘇貞昌都認為,民進黨可以「台灣共識」尋求與大陸的互動。不過中評委洪智坤認為,「台灣共識」只是一個討論機制、平臺,不具實質內容.郭正亮則指出,「台灣共識」不足以面對大陸。謝長廷還主張,應以「憲法共識」取代「九二共識」,作為兩岸互動的基礎。「立委」蔡煌琅、遊盈隆、洪智坤都認為,民進黨可以「九二精神」或「九二香港會談精神」取代「九二共識」,以維持兩岸想像空間。

總之,無論是務實派的謝長廷、許信良,還是現實派的蔡英文、蘇貞昌,均欲另創共識來避開「九二共識」,這說明拒絕接受「九二共識」仍是黨內主流聲音。

(三)是否承認「中華民國」

對於「中華民國」的地位問題,民進黨目前也未達成統一意見。「大選」期間,蔡英文曾宣稱,「中華民國是台灣,台灣是中華民國」。許信良進而主張,民進黨不必挑戰國際社會普遍承認的「一中原則」,並稱應將蔡的「中華民國是台灣,台灣是中華民國」觀點納入黨的正式決議。郭正亮還認為,民進黨不能因為在野就否認「中華民國憲法」,應突破目前困境,發展出「沒有‘台獨’的‘台獨’」路線,接受「中華民國憲法」,以「一中憲法各表」納入國際主流秩序。新潮流系大老洪奇昌表示,台灣已經沒礦法理台獨」的空間,民進黨應回歸歷史,在「中華民國擁有事實主權的基礎上凝聚出維系現狀的共識」。

不過,除以上長期研究兩岸政策的「務實開明」,人士外,党內大部分人對於「中華民國」問題不願正面表態。甚至部分「極獨」勢力基於「台獨建國」立場堅決否定「中華民國」的合理性。如「獨派」大老姚嘉文就稱,台灣的根本立場是要「公投」、建立「一邊一國」;陳水扁則叫囂,一定要堅持「一邊一國」、台灣本土的理念。

但是從趨勢上看,民進黨承認「中華民國是台灣」,甚至一定程度上接受「中華民國憲法」只是時間問題。吳伯雄提出「一國兩區」論後,民進党忽然成為「中華民國」的捍衛者,說明黨內主流意見已經接受以「中華民國」維護台灣「主權獨立」的立場。

(四)是否修改「台獨黨綱」

對於「台獨黨綱」問題,民進黨在最初的敗選檢討中曾掀起一股討論聲浪,但在「極獨」勢力壓力下,民進黨內主流意見不斷退縮。

早在民進黨敗選檢討階段,謝長廷就主張,「黨綱要改」,「如果不修改黨綱,未來空間有限」,並建議民進黨應嘗試貼近國民黨的兩岸政策,至於「台獨」立場則交由台聯黨捍衛。前「陸委會副主委」童振源指出,即使黨內部分人認為「台灣前途決議文」晚於「台獨黨綱」,依「後法推翻前法」原則,已無「台獨黨綱」的問題,「但問題是大陸不這麼想」,因此還是要想辦法處理「台獨黨綱」,若不調整將難以創造模糊的想像空間。陳淞山還指出,民進黨不能走回頭路,必須對「台獨黨綱」、「台灣前途決議文」作必要處理,否則難以突破45%以上的選票。前「研考會主委」林嘉誠表示,民進黨不應抱著「台獨黨綱」,綁死自己.郭正亮更直言,民進黨不改革「台獨黨綱」將沒有前途。

不過,調整「台獨黨綱」的聲音隨即引發黨內強烈反彈。蘇貞昌主張,「‘主權獨立’、民主是台灣的基本價值,民進黨絕對不能接受‘一個中國’原則」,「若承認一個中國,民進黨只是‘山寨版’國民黨」。前臺南縣長蘇煥智、高雄市議員林瑩蓉等人認為,民進黨不能拋棄堅持「台灣主權」的基本價值,「台獨」理想需要民進黨自己來捍衛,不能交由其他黨派。曾負責起草「台獨黨綱」的林濁水則表示,個人認為還沒到修改「台獨黨綱」的程度,但不反對黨內對其進行討論。董立文還稱,「選後有許多人試圖調整民進黨在‘國家定位’上的基本立場,是過度考慮大陸的反應,民進黨不應在基本價值上有所松動。」

可見,因「台獨黨綱」存廢關系到民進黨基本支持者的流失和「基本教義派」的分裂出走,民進黨未來在處理這一問題上會十分謹慎。

(五)如何與大陸交流

一是與大陸交流的心態上,民進黨人逐漸減低對大陸的敵意,對交流的態度也開始由消極轉為積極。蔡英文聲稱,民進黨必須「在互動中瞭解大陸」、「從互動中找出面對大陸新的解決辦法」。民進党代理党主席陳菊也稱,歡迎黨公職人員與大陸多交流,由「友善的開始」而增進瞭解。蘇貞昌表示,「世界在變,大陸在變,不能以不變應萬變,要積極、自信地與大陸交往互動」,「要用對話代替對抗,用互動追求互利互惠,促成共存共榮」。賴清德、「立委」潘孟安、前民進黨發言人羅致政、屏東縣黨部主委張世文等人都認為,民進黨不能回避與大陸的接觸,並支持與大陸的交流。郭正亮還稱,「兩岸經貿深入台灣骨血,民進黨在兩岸經貿深化過程中,不能只扮演反對角色,而應發揮興利功能」。

二是與大陸的對話方式上,民進黨內出現多種新思路。「立委」陳其邁主張,「與大陸的交往要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