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指美經濟依然疲軟 市場憧憬寬鬆政策出臺

【本報綜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指出美國經濟復蘇依然疲軟,今明兩年增速不超2.3%。市場憧憬短期寬鬆政策刺激,預估本週部分經濟體央行的利率政策或成為風向標。

美國今明兩年增速不超2.3%

中新社華盛頓7月3日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3日公佈美國經濟年度評估報告,指出美國經濟復蘇依然疲軟,經濟下行風險加大,預計今明兩年美國經濟增速不會超過2.3%。

根據組織章程第四條,IMF每年都會派出工作組評估成員國經濟發展、財政金融政策等情況,並在徵得成員國同意後公佈評估報告。由於與章程第四條有關,評估過程及報告被稱為“第四條磋商”及報告。

3日公佈的美國經濟“第四條磋商”報告認為,雖然去年下半年經濟出現反彈,居民投資回暖,一些地區房價企穩,但今年上半年美國經濟增速降至2%左右,就業市場發展速度放緩,對外出口也因歐洲等地需求下降而受阻,總體而言美國經濟復蘇依然疲軟。

報告預測今年美國經濟增速為2%,明年為2.3%。今年4月,美聯儲曾預測今年美國經濟增速在2.4%至2.9%之間,但6月末將增速預期下調至1.9%至2.4%之間,並且一併下調2013和2014年經濟增速預期,明顯對美國經濟前景更加悲觀。

報告又指當前美國經濟下行風險加大,主要表現為兩點:其一,鋻於美歐經濟聯繫緊密,愈演愈烈的歐債危機將導致金融市場波動,影響美國對外出口;其二,兩黨遲遲無法就稅收和預算政策達成共識,一旦談判破裂,2013年美國財政將嚴重緊縮,危及本就疲軟的經濟復蘇。

報告表示,在上述大背景下,當前美國主要政策挑戰是如何利用有限政策空間支持經濟復蘇,同時借整頓中期財政和改革金融部門重新恢復財政的可持續性。報告建議美國政府應儘快消除“財政懸崖”(指今年年底的4萬億美元增稅和聯邦開支自動削減)帶來的不確定性,及時提高美債上限,合理削減財政赤字,同時馬上制定一份全面可信的整頓財政計劃。

市場憧憬寬鬆政策出臺

中新社北京7月4日電,進入7月,世界主要經濟體公佈的數據顯示全球經濟趨緩已成事實。美國製造業數據首次跌落50的活躍與萎縮分界線,歐債危機並未因上月底歐盟峰會成果而讓外界樂觀,反而拖累亞洲等新興市場的復蘇力度。市場憧憬短期寬鬆政策刺激,預估本週部分經濟體央行的利率政策或成為風向標。

根據最新數據顯示,美國6月份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已經降到49.7,是2009年7月以來首次回到萎縮狀態;歐盟的製造業指數也持續在45.1的低檔徘徊,其中就連德國的工業生產指數也下滑到45.0,法國是45.2,意大利是44.6,歐洲核心國家的工業生產也已經陷入萎縮。

歐盟統計局的數據還顯示,5月份歐元區失業率升至11.1%,歐元區和歐盟的失業率在近幾個月的上升趨勢明顯,表明歐債危機及金融市場動蕩已延伸至實體經濟,就業形勢出現惡化跡象。

雖然剛剛結束的歐盟峰會取得一些突破性進展,但不少投資銀行分析師認為,峰會達成的協議僅能在短期內起到提振作用,治標不治本。近期西班牙、意大利等國長期國債息率仍高企,表明市場憂慮難以解除。

受歐美不振影響,亞洲製造業產品的市場需求也已明顯放緩。7月初公佈的數據顯示,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大多數經濟體6月份製造業活動進一步放緩,同時通脹較為溫和。特別是對出口高度依賴的中國台灣和韓國,製造業更是在連續幾個月擴張之後陷入衰退,匯豐統計這兩個經濟體的PMI數據降為49.2和49.4,亞洲經濟正在越來越顯示出盤整和趨緩的景象。

《華爾街日報》分析說,以香港與新加坡兩個外向型經濟體而言,兩地出口易受歐洲經濟波動所影響,而台灣外貿量更佔整體經濟活動的70%之多,馬來西亞當地銀行對外貸款亦有兩成是與歐資有關,歐債危機對亞洲經濟的影響可謂舉足輕重。至於區內兩大經濟體系中國與日本,相對地較為獨立,對全球經濟波動的免疫力較大。

在主要經濟體幾乎都面臨困境、製造業活動陷入低迷的情況下,市場預期全球範圍內或許將迎來新一輪刺激政策。歐美股市、貴金屬和原油期貨在經歷2日的下跌後,3日普遍上漲,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衝上2個月高點。法國巴黎銀行分析指,美國本週公佈的就業人數成長放緩,可能會促使聯邦儲備委員會推出新的振興措施。

同時歐洲央行和英國央行將在當地時間7月5日宣佈利率政策。彭博新聞社針對57位經濟師調查顯示,多數認為歐洲央行將調降基準利率,平均值約為25個基點,至0.75%的歷史新低。英國央行行長默文金此前也表示,目前情況對量化寬鬆的需求正不斷增強,暗示英國或將擴大量化寬鬆規模,以刺激經濟。

此外,中國官方的《中國證券報》連續兩日在頭版報道下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時機已經成熟,可以釋放流動性,刺激放貸。外媒分析中國央行上次宣佈降息是在6月7日,正好在《中國證券報》鼓吹降息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