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與衛立煌的生死之交

一見如故 協同抗戰

1937年9月,日軍大舉進攻山西,蔣介石急令衛立煌率軍馳援晉北,任第二戰區敵前總指揮,進駐軍事重鎮忻口。10月,八路軍一二九師夜襲山西代縣日軍陽明堡飛機場,一舉炸毀敵機24架,使敵機數日內無法對忻口正面作戰的友軍實施轟炸。八路軍還將雁門關南北交通要道全部切斷,使日軍補給發生很大困難。這時,衛立煌雖然與朱德未曾謀面,但是,朱德指揮的八路軍在敵側後開展的遊擊戰爭,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戰場的作戰,給衛立煌以極大的支援。

朱德初次和衛立煌見面是在1938年1月12日。那天,他二人由臨汾同赴洛陽,參加蔣介石召開的第一戰區、第二戰區高級軍官會議。途中,朱德和衛立煌同乘一節車廂, 朝夕相處。朱德以他自己的經歷,聯繫過去幾十年中國人民反對封建主義、帝國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鬥爭實際,講了許多事。衛立煌感到朱德出身貧寒,為追求真理而找到孫中山的一段經歷,感到和他自己青年時的經歷頗有相似之處,因而產生了共鳴。由於抗日目標的一致,朱德和衛立煌談得甚為投機。

1938年農曆正月初一,衛立煌專程到八路軍總部給朱德總司令拜年。朱德稱讚衛立煌抗戰,衛立煌則激情演講:既有對過去內戰的坦白自責,也有對抗戰時局及國家前途的關切和希望,還有對八路軍誠懇的鼓勵和褒獎。

隨後,衛立煌表示,回去後要學習八路軍的經驗,並請求朱德為他物色推薦一些人到他的部隊去,朱德爽快地答應了。不久,幾十位進步青年就來到第二戰區前敵總指揮部,參照八路軍的樣子,組建了戰地工作團。

從這以後,朱德與衛立煌的友誼日益發展,每次見面都會促膝長談。朱德也經常送些進步書刊給衛立煌。

生死相交 抵制摩擦

1938年2月下旬,衛立煌不對被日軍一路從左側包抄,被迫向中條山轉移。轉移途中,由於行蹤不斷被漢奸告密,衛立煌迭遭險情,幾遇不測。當時,汾河上的橋樑全部被日軍炸毀,無法渡河。在進退兩難中,衛立煌派人要八路軍掩護。朱德知悉後,馬上派部隊在其東進的道路上等候接應,並命令部隊要不惜一切地保證衛立煌的安全,但部隊等了一天,不見蹤影。後來得知衛立煌已向北轉移,八路軍又向北跟進接應,在石樓一帶,才遇上被日軍剛剛沖散,情勢岌岌可危的衛立煌。

八路軍當即派一連人在白兒嶺阻擊日軍,與2000多敵人展開了血戰。日軍還調來飛機大炮向白兒嶺猛烈轟炸,都受到八路軍的堅決抵抗,寸步不讓。已經脫離險境的衛立煌用望遠鏡觀察到這個場面,欽佩地說:“八路軍真能幹!”

1938年10月後,蔣介石掀起反共的高潮,國共軍事摩擦也日漸增多。1939年1月,衛立煌出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1940年4月中旬,蔣介石命衛立煌把太行根據地的八路軍打出去。衛立煌表示反對,這引來了蔣介石的斥責。無奈,他只好致電朱德,希望在晉城談判,達成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經過幾天的“談判”,達成了協議:八路軍自動退出山西及河南大片土地,但使國民黨不得不承認,除陝甘寧特區和晉西北、晉察冀抗日根據地之外,在華北又出現了一個事實上屬於八路軍駐防的“特區”。 朱德和衛立煌這次在晉城久別重逢,相偕來到晉城一家古老的打鐵作坊看打鐵。聽著那鏗鏘的打鐵聲,看著那飛濺的火花,相互舉杯敬酒。

聚首北京 共促統一

1940年4月下旬,朱德在準備回延安籌備黨的七大前,特意安排去洛陽會見衛立煌。衛立煌就想作個中間人,勸說胡宗南和朱德當面談判,按照晉城的先例,也搞一個協議。胡宗南接受邀請來到洛陽後,蔣介石給衛立煌發了一封電報:“這個事你不用管。”協議之事,只好作罷。

由於衛立煌始終未向八路軍進攻,招致了蔣介石和頑固派將領的猜忌。1942年衛立煌被調離第一戰區。

1948年,衛立煌被蔣介石任命為東北“剿匪總司令”。東北解放後,蔣介石便把衛立煌軟禁在南京。1949年初,國民黨高級官員已做好逃離大陸的準備。衛立煌不願與蔣介石同到臺灣,在除夕夜,他擺脫了國民黨特務的監視,舉家轉移到了香港。1955年3月15日,衛立煌輾轉回到大陸,並發表《告臺灣袍澤朋友書》,盼望臺灣早日與祖國大陸實現統一。

朱德欣喜異常, 派專人把衛立煌接到自己的辦公室共訴衷腸,還設宴為衛立煌洗塵。1959年冬季,在衛立煌去世前的最後兩天裏,朱德一再去探視,坐在床邊,久久不忍離去……

(闞延華、王國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