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解放軍潛艇兵的海底世界

許多軍事愛好者都對描寫潛艇作戰的電影津津樂道,如德國的《從海底出擊》、美國的《獵殺紅十月》、日本的《盛夏獵戶座》等,電影中水兵們駕馭潛艇在水下遂行反潛、反艦以及規避水面攻擊的場景扣人心弦。然而,擁有僅次於美俄的世界第三大潛艇部隊的中國潛艇兵,似乎一直披著神秘的面紗。新中國的潛艇部隊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有著“海狼”之譽的潛艇兵,他們的生活又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發展歷程

成中國海軍最具威懾力兵種

1950年8月,海軍召開建軍會議,確定了“重點發展海軍航空兵、潛艇和魚雷快艇等新力量,逐步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的建軍方針,決定優先建設潛艇部隊。1951年4月20日,海軍選調275名幹部、戰士組成潛艇學習隊,到蘇聯海軍太平洋艦隊駐旅順老虎尾的潛艇分隊學習。1952年5月,第一個潛艇基地在青島開始修建。1953年8月20日,海軍潛艇學校在青島成立。

1954年6月19日,解放軍第一支潛艇部隊——海軍潛水艇獨立大隊在青島某軍港正式成立。1954年6月28日,完成學業的我國第一代潛艇兵,獨立操縱著兩艘蘇聯M級老式小型潛艇,從旅順起航駛抵青島,組成解放軍海軍第一支潛艇獨立大隊。新中國的潛艇部隊開始初具雛形。同年7月,又接收了2艘蘇聯“斯大林”級(C級)中型潛艇,命名為“國防21號”和“國防22號”,並開始執行遠航巡邏警戒任務。1955年9月,獨立潛艇大隊改編為潛艇第一支隊,1958年底擴編為3個支隊。到1976年,海軍三大艦隊(北海、東海、南海)都組建了常規動力潛艇支隊。1975年2月,第一支核動力潛艇支隊在北海艦隊正式組建。

1988年9月15日,中國自行研製的091型(夏級)戰略導彈核潛艇水下發射“巨浪-1號”戰略導彈試驗獲得圓滿成功。中國從此擁有了海上核反擊力量。美聯社評論說:“中國核潛艇水下發射運載火箭成功,表明中國海軍起了質的變化,已經擁有發動海上進攻的能力。”

進入20世紀90年代,為因應周邊戰略環境變化和保衛海洋權益需要,中國加快了海軍裝備的發展步伐,設計建造了039型(宋級)常規動力攻擊潛艇,同時,開始發展093型核動力攻擊潛艇、094型核動力戰略導彈潛艇和“巨浪-2”號潛基戰略導彈。此外,還從俄羅斯引進了有“世界上最安靜的常規潛艇”之稱的“基洛”級常規潛艇。隨著新型潛艇的陸續入列,標誌著中國海軍潛艇部隊的作戰能力又躍上了一個新臺階。

今天,中國海軍潛艇部隊已發展成為擁有常規動力攻擊潛艇、常規動力導彈潛艇、核動力攻擊潛艇和核動力戰略導彈潛艇等多種類型潛艇的強大水下突擊力量,可遂行戰略核反擊、消滅敵運輸船和大、中型戰鬥艦艇,摧毀敵基地、港口和岸上重要目標以及進行偵察、反潛、佈雷、巡邏和運送物資、人員等任務,成為中國海軍的一個重要兵種,並且是最具威懾力的兵種。

選拔嚴格

想當潛艇兵要跨過幾道關

要成為一個合格的潛艇兵,需要通過哪些門檻呢?潛艇部隊一直是解放軍的精英,艇員選拔標準嚴格近乎飛行員,但和飛行員有兩點不同:一是不需要太好的視力;二是必須有一口排列整齊、嚙合緊密的好牙齒。前者容易理解,因為在遊弋深海的狹小潛艇中,“視力”主要借助聲呐等裝備,遠不如翱翔藍天的飛行員視野開闊,也就無需特別好的視力;而至於後者,則是因為萬一潛艇失事、水下逃生穿潛水裝具時,整齊的牙齒可以緊緊咬住氧氣面罩。如果“地包天”、“齲齒”、“牙齒錯位”,都會被淘汰。

新兵到潛艇水兵訓練團後還要進行身體複檢,每年都有一批人被淘汰,轉當廚師、司機或海航地勤兵。剩下的棒小夥子在經過兩個月的新兵訓練後就可以轉入專業學習了。專業設置有:魚/水雷、雷達、聲呐、航電、指揮儀、無線電、電工、輪機、艦務、舵信等,專業決定了新兵以後在潛艇上的職務。

潛艇兵的課程分為“共同課程”與“專業課程”兩大類,“共同課程”是:軍體、潛艇構造及原理、潛水與水下逃生,還有幾乎用不上的輕武器射擊等;“專業課程”由“理論課”與“實際操作”兩部分組成,各專業課程大不相同。包括2個月的新兵訓練在內,經過10個月緊張的學習與訓練,通過多次考試,新兵從潛艇水兵訓練團結業出來,然後上艇、上崗、全訓。上艇就是新兵被分配到不同的潛艇支隊、不同的潛艇上。這時他們只有理論知識和模擬艙室操作經驗,必須跟著老兵學習如何上崗。經過一段時間的“傳幫帶”後,新兵逐漸熟悉了自己的專業崗位,老兵復員後才輪到他們上崗,經過所有科目的訓練(“全訓”)並考核合格後,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潛艇兵。

生活煩惱

缺水、悶熱、噪聲、空氣不好

潛艇出海前要預先裝載好淡水、食品、燃油,充滿電、氣、各種機械、文件等。潛艇一離開碼頭開始遂行作訓任務,艇員就得委屈點了。

先是缺水的煩惱。在遠航時,艇上淡水尤其珍貴,潛艇的水龍頭有專人管理。潛艇兵除飲用水外,每天用於洗漱的水以茶缸為計量單位,洗臉刷牙全在內。他們常常是刷完牙後用毛巾蘸上一點水擦把臉了事。

其次是熱和噪聲。由於潛艇航行時機械設備散發出大量的熱量,且無法排出艇外,所以艙內溫度很高。為了保障安全,潛艇的艙與艙之間是密閉的,由於各艙內機器散發的熱量不一,潛艇艙內溫度也不同,即使是“涼爽”的艙室,溫度也在30℃以上,而某些艙室溫度往往高達50℃(比如輪機艙)。潛艇上最艱苦的“工種”就是輪機兵,他們的工作環境又熱又吵,“咚咚”響的柴油機會使人心臟非常難受。

三是空氣惡臭渾濁且有害。長時間不洗澡造成的體臭、暈船嘔吐及食物變質的臭味、垃圾及廢油、廢水氣味……這些氣味能讓人作嘔,而且要命的是,由於潛艇艙室是密閉的,這些氣味散不出去,在這種情況下人會心情煩躁、情緒低落。再有就是魚雷齊射後,魚雷艙會有魚雷發動機排出的有毒廢氣,這是魚雷發射系統的無泡裝置吸收進來的,因為大團氣體溢出艇外會暴露潛艇陣位,全艇各艙室都要攤一點,免得有毒氣體過於集中,造成魚雷艙人員中毒暈倒。

潛艇艙室空間非常狹小窘迫,睡覺要用可拆卸式吊鋪,睡時裝上,起床拆下,否則就會影響正常操作。水兵睡覺的帆布床是用吊鏈相連的,有三層、四層不等,層與層之間只能側仰而入,要翻個身都不是容易事。

潛艇上的“行”也大有講究。低矮的艙頂與枝枝杈杈、硬邦邦的機械隨時會在你頭上留下點紀念。顧了頭,你還得顧腳,腳下一疏忽就會踏空掉進艙孔(比如未蓋嚴的注水閥、艙底排水閥蓋板)裏,甚至失足跌進陷阱似的底艙。路剛走得穩當些,還要過“艙門關”,艙與艙之間有一個比臉盆大不了多少的圓形水密門,過此門時要先用門把手發出敲擊信號,讓鄰艙靠近防水門的人閃開,以免被門的搖把打傷。按潛艇《艙室條例》規定,艙與艙之間的通話旋塞要打開,目的是使艙室間因各自密閉而產生大小不同的氣壓均衡。曾有人未打開通話旋塞,又沒注意兩艙間有壓力差,便貿然打開防水門(此時防水門就像蓄滿了氣的高壓鍋鍋蓋)的情況,人被防水門平著拍出去,絕不比挨泰森一拳好受多少。

在潛艇上“方便”也是門學問。潛艇的水下廁所使用起來十分麻煩:如廁時要檢查汙物儲存器內是否殘留氣體,若有殘留氣體則需打開通氣閥使之排出,否則,“方便”後你要踏下固定在便池上的一個踏板時,坐便器就會變成開了蓋的“香檳”,只是噴出來的東西不那麼招人喜歡。如廁後要打開通海閥,將廢棄物沖入汙物貯藏器,並關上進口閥,再打開它的通往舷外的前蓋,擰開供氣閥吹除髒物……上一次廁所要開關六七次閥門,如果操作次序顛倒或對閥門張冠李戴,坐便器內的髒物就會噴出。潛艇的水下廁所在使用上還有其他規定,比如,潛艇在上浮下潛過程中禁止使用;與敵接觸或在敵活動海域不能使用,目的是防止排汙時產生的氣泡暴露目標。

另外,由於潛艇艙室是密閉的,不見天日,長時間航行時,每隔4-6個小時就換班輪值,很快就會把你的生物鐘搞亂,所以潛艇艙室裏的時鐘是24小時轉一圈的,這樣你就不會把晚上10點當成上午10點了。

當然,潛艇也並不都一無是處,比如在大風大浪天氣裏,水下航行的潛艇就平穩極了。另外,如果與水面艦艇交戰時,可想而知,此時誰會倒黴。

條件改善

從亞麻褲衩到抗菌內衣

近來,《解放軍報》報道了潛艇兵的海底生活,該報記者實地採訪了北海艦隊某艇員隊,讓記者感到新鮮的是,在潛艇狹小的生活空間裏,竟然有“電影院”和“健身房”。“電影院”只是在艙內掛起了一塊4平方米大小的投影幕布,再加上一台投影儀和一套音響。“健身房”也很簡單,沒有專門的艙室,只是在走廊邊上設置一塊活動場地,集中放置了一些日常鍛煉的小器械,如臂力器、握力器、拉環等。

《解放軍報》的這則報道揭示了我軍開始重視豐富潛艇兵的業餘生活,因為這是保持水下官兵旺盛戰鬥力的重要途徑。查閱近年來軍報對潛艇兵的相關報道,可以梳理出潛艇兵的生活是如何大幅提升的。

解放軍一向以治軍嚴整而著稱,在現實生活中,一名士兵往往會因一粒鈕扣沒扣好而受到批評甚至處分。然而,在潛艇遠航中則會出現這樣的情景,在被戰士稱為“龍宮”的艙內,不分職務高低,人人穿著一身藏青或白色的寬鬆的亞麻褲衩背心,成為一道特色風景。潛艇兵的工作服裝分夏、單、棉三大類,可大家最喜歡的就是亞麻褲衩背心。為什麼?潛艇在潛航時與外界隔絕,機械裝備散發大量的熱量無法排出,艙內溫度很高。各艙內機器散發的熱量不一,潛艇內可出現春夏秋冬四季,不過這裏的“四季”可遠非外面的四季,即使是“冬季”,艙內溫度也在26℃以上,而“夏”的艙室溫度往往高達50℃。如此環境,亞麻褲衩背心與其他服裝相比,優勢不言而喻。另一重要原因是“龍宮”淡水金貴,有時一個月也不能換上一身乾淨的衣服,更不能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