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遊行文化多元發展體現一國兩制特色 澳門遊行文化多元發展體現一國兩制特色

剛過去的「區慶」暨聖誕、冬至假期,澳門市面上一片熱鬧暢旺。既有市民和遊客在街上盡情享受這隆冬熱潮,尤其是平安夜的聖詩歌聲處處飄揚,也有拉丁城區幻彩大巡遊等令人賞心悅目過足癮的文化活動;更有訴求多樣的遊行,行使《澳門基本法》賦予及保障澳門特區居民的示威集會遊行的權利和自由。端的是歌聲與口號齊飛,巡遊與遊行互映,充分體現了澳門特區的政治文化多元健康發展,也充分反映了澳門回歸以來,「一國兩制」的實踐是成功的,基本法得到完整的落實,澳門居民的公民權利包括參加集會遊行示威的政治權利,得到完全落實和保障。

自回歸後不久發生的那次較大規模的自稱為「失業工人」發起的「五一」大遊行以來,經過十多年的探索和發展,雖然其間曾有一段「暴力對抗」以至衍生「警員向天鳴槍」的脫軌表現,但遊行文化已經漸趨成熟,也已形成了一定的規律。那就是:每年三次的大型遊行各有分工,也各有「攪手」,涇渭分明。其中第一個是「五一」遊行,主要是由新興工人團體作主導,其訴求是以工人權益為主,從過去的「反失業、反黑工」,到今日的「平抑物價」,基本上是「非政治訴求」。但由於他們大多是文化程度較低,草根化較強,因而曾經以激烈的肢體語言來表達其本是合情合理的訴求。由於其作為與澳門的淳樸風氣有著極大的距離,因而引起多數居民反感,這就使得他們的合理訴求也被其「脫軌」行為「抹黑」了,從而形成了效果與動機不統一。實際上,在「歐文龍事件」爆發後的兩次「五一」遊行,及在崔世安就職後的頭一個「五一」遊行,由於他們實施了頗為激烈的衝突手段,驚震全球,也與本來被視為穩定祥和的澳門形成強烈的反差,因而本來是其訴求十分合理的新興工人團體,卻被其激烈手段掩蓋了其合理的訴求,並因此而被視為「攪事」,失去同情分,事與願違。

但也並非一無所得。其激烈手段也確實是引發特區政府對其訴求的高度重視,而且更是高度注意「正確對待」他們,以至是實施了「招安」手法。實際上,崔世安後來採取懷柔手法,善待他們,對他們的合理要求,包括惠澤老人的活動給予資助,結果取得料想不到的較佳效果。一方面,其實就是透過他們來推動政府的關注弱勢群體政策,使得政府的民生政策,得到更廣泛更全面的落實,除了是直接及透過傳統愛國社團實施的之外,也透過新興工運團體進行,而基本上消除了遺漏及空白現象。另一方面,也爭取到他們的合作,至少是「政治噪音」減少,尤其是新興工運團體所舉辦的「五一」遊行活動,由「武」轉「文」,較為有序和平。而且也接受了本欄曾提出的應當組織「糾察隊」的建議,後來的「五一」遊行也組織了「糾察隊」,以防範有人籍機攪事。再加上失業率已跌至百分之二之下,達至全民就業,而特區政府在查處黑工方面也是全力以赴,他們的相關訴求已經失焦,難以吸引到更的人參加「五一」遊行,因而外傳只能以一定的物質福利手段(如派米等)來作為強化手段。因而崔特首和特區政府的懷柔手法已經頗見功效,將「五一」遊行從被顛倒為「暴亂式」再顛倒過來,促使了其能和平有序進行。這是崔世安善治的一大政績

第二個遊行是十月一日國慶日遊行,無論是主辦者還是他們所提出的訴求,都較為多元,正所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既沒有特定的主導者,也沒有特定的主訴求,其主辦者從青年、公務員到護士、記者都有,主訴求也多與他們的自身利益相關,甚至還包括電單車駕駛者的「泊車」權益。由於他們的知識程度較高,專業性也較強,因而是最文明、最平和、最有序的遊行,這才是澳門培育中產的應有表現。他們也自覺地組織了「糾察隊」,盡管他們本身不會採取激烈手段,但卻擔心會有人撩事鬥非,玷污了他們的「文明遊行」形象。

第三個遊行是在十二月二十日澳門特區「區慶」之日舉行,以往幾乎成了「新澳門學社」的「專利」。「新澳門學社」既然是一個主旨是「民主」的政治團體,故其所主導的遊行,訴求當然是與民主政制有關,並曾長期以「爭取雙普選」作為最響亮的口號。

但最近「事情正在起變化」。那就是既然遊行是全體澳門居民所享有的權利和自由,故在澳門「區慶」當日舉辦遊行活動,就不是哪一個團體的「專利」以至是「禁臠」,任何人都可以進行。因此,在近年,尤其是今年,組織遊行的團體就有了「多元化」的跡象,而不單止是「新澳門學社」一家。而且,他們的主訴求,也不盡然與政治及民主政制有關,如要求平等對待同性戀,又如要求在賭場全面禁煙,再如要求尊重離島村屋的權益,還有要求興建青年夾心屋的。另外,在本周日,還追加了一場要求盡速為保護動物立法的遊行。

這些「非政治議題」的遊行,一方面等於是「入侵」了「新澳門學社」的「地盤」,嚴重擠壓「新澳門學社」的「政治議題」空間,將其「政治議題」訴求高度淡化,大有被「邊緣化」的危險。更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那場呼籲從速制訂保護動物法律,被一些街坊稱為「爭取狗權貓權」的遊行,據說有一千三百多人參加,頗為壯觀;而據說「區慶社」當日的遊行,四支隊伍合共也只不過是一千三百餘人參加,其中帶有「爭取政治人權」意涵的「新澳門學社」所舉辦的遊行,據說只有三百多人參加。這似乎是對「當人們的溫飽問題獲得解決之後,就會關心自己的政治權利」的理論的悖論:也有不少人甚至是更多的人,在生活安定富足之後,更喜歡休閒生活,美食扮靚、餵養寵物,這是一種中產人生方式。

還有一個疑惑之處,明年就是立法會選舉了,過往「新澳門學社」是在立法會選舉前藉著舉辦遊行來壯己聲威,吸引支持者的,但今次參與其所舉辦的遊行的人數,竟然抵不上提出其他訴求,尤其是「爭取狗權貓權」遊行的人數。這是否折射其所提出的訴求,或是得不到共鳴,或是已被其他訴求分散?實際上,就連「新澳門學社」自己所提出的訴求,也很分散,並非全部是以往最「煞食」的「政治議題」,也有「全面開放公屋申請」、「實行澳人澳地」、「打破物價壟斷」等「非政治訴求」。而且,也不再提出以往的「雙普選」訴求,只是要求儘早安排「普選特首」。

這就引帶出第二個問題來,那就是就連以「政治議題」為主訴求的「新澳門學社」,在經過去冬今春的「政制發展」之後也終於明白到,根據《中葡聯合聲明》和《澳門基本法》的相關規定,盡管未來不排除會有特首普選,但卻並不存在實行立法會普選的法理依據和條件,未來不但是仍然間接選舉議員,而且還將繼續存在委任議員。因此,「新澳門學社」今次的「區慶」遊行,其政治訴求就從過去的「爭取雙普選」,弱化為只爭取「特首普選」;而在立法會方面,只是要求增加直選議員比例,減少委任和間選議員的比例而已。這就顯示,「政制發展」是一場成功的公民教育,也是一次成功的普及基本法的教育,就連「新澳門學社」也從中明白到「雙普選」是抵觸基本法

的。

從今年「區慶」遊行的發展態勢看,澳門的遊行文化,已經開始「轉型」,轉向舉報者多樣化及利益訴求多元化,而不單止是政治。而且,在形式上也顯得活潑溫馨,貓貓狗狗也走上了街頭。這才是「一國兩制」下的遊行文化,值得按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