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錯位”拉低CPI 中國控物價或添新壓力

【中新社北京2月8日電】在2012年全年上漲2.6%大幅低於4%的控制目標後,中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CPI)1月份再度回落至2%。不過此間專家指出,CPI大幅回落源於春節“錯位”對基數產生的影響。2013年,物價上漲的壓力依然存在,各國央行“放水”以及中國提速價格改革所產生的“新”壓力須引起關注。

2012年12月,受蔬菜價格大幅上漲推動,中國月度CPI資料反彈至2.5%,創出近七個月新高。2013年1月,隨著春節臨近,中國食品價格再度明顯上行。但統計局8日發佈的資料顯示,當月,中國CPI同比漲2.0%,漲幅較上月大幅回落0.5個百分點。

食品價格明顯上漲而CPI同比漲幅回落的局面,源於春節時間“錯位”。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分析說,2012年1月份是春節所在月份,當月價格上漲較多,因而導致2013年1月份CPI同比漲幅出現回落。

不過,“錯位”的春節也會產生推高CPI同比漲幅的效果,經濟學家范劍平分析說,受春節挪到2月份因素影響,2013年2月CPI同比漲幅料升至3%左右。

雖然余秋梅認為,隨著節日因素的消除和天氣狀況的好轉,中國食品特別是鮮活農產品價格上漲勢頭將會趨於平穩。但一些物價上漲的長期因素並沒有改變。

首先是內部成本上升。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王軍分析說,目前,中國無論勞動力還是土地成本都在上升,雖然速度較緩慢,但這是個“易上難下”的過程。

其次是外部壓力。王軍指出,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美國、歐洲和日本等國都在進行持續的貨幣寬鬆,這已經引起了主要幣值的變動和大宗商品的波動。

雖然“輸入性通脹壓力”在過去幾年的物價“防控戰”中早已為各方所熟知,但一些新的情況或讓其帶來的挑戰更為艱巨。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錫文介紹說,2012年,中國穀物和穀物粉去年的進口量和前年相比增加了156.7%,大豆和前年相比增加了11.3%。中國國家能源委員會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張國寶也透露,2012年,中國進口原油2.85億噸,對外依存度已經達到了58.7%。

糧食、能源進口量的上升所產生的最直接影響是,輸入性通脹的傳導效應會更加明顯。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谷源洋提醒說,歐美等國同步實施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中國受到的影響會遠遠大於發達國家。

除了外部壓力,中國國內也有新情況。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郭田勇分析說,從未來的改革層面來看,官方或出臺理順價格的改革措施。

目前,“上調鐵路貨運價格”、“提高石油價格對國際市場反應的靈敏度”等官方可能採取的措施已經引起內地媒體熱議。

有基於此,相關方面對2013年中國控物價的局勢展現出審慎態度。中國央行日前發佈報告稱,勞動年齡人口增長趨緩、經濟回升可能會較快向CPI傳導、全球超寬鬆貨幣這三大因素將加大物價上行壓力。央行強調,在經濟轉軌發展階段,金融宏觀調控需要始終強調防範通脹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