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連會」具有高度政治意涵翹首以待

中國國民黨昨日宣佈,黨榮譽主席連戰應中共新任總書記習近平的邀請,將偕同四十多名台灣各界人士,於本月二十四日起程訪問北京三天。其中將於二十五日會晤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二十六日會晤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其後還將與政協主席賈慶林等官員會面,訪問團預期於二十七日返臺。

本來,有關連戰訪問大陸並與習近平會晤的消息,據最新一期《新新聞》新聞週刊報導,其日期安排是在今年三月底、四月初,趁著在北京舉辦的展出百年來一百四十幾位台灣畫家、共一百六十八件作品的「美麗台灣」美術展開幕,屆時國民黨的連戰、民進黨的謝長廷、台聯黨的蘇進強等三黨「前主席」都將會前往北京觀展,並分別私下會見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豈知刊有該消息的《新新聞》出版翌日,國民黨就由訪問團發言人郭素春宣佈,連戰應習近平邀請,於新春期間前往大陸走春訪舊,「見見老朋友、好朋友」。並與習近平、胡錦濤、賈慶林等等重要領導人會晤。這比《新新聞》所報導的三、四月間「提前」了至少一個月。由此可見,習近平是未有等到自己接任國家主席,就「急著」要與連戰會晤的,並因此而「刻意」形成大陸方面首次安排黨領導人(習近平)和國家主席(胡錦濤)分別會晤台灣尊貴客人的「特例」(此前會見台灣客人的江澤民、胡錦濤等領導人,是在黨總書記兼國家主席任上進行的),因而所給予的禮遇非常特殊,顯示北京對連戰的高度重視。因此,這次「連習會」在各方面的意義,都很重大。。

而更重要的是,連戰的這次訪問北京,是在中共「十八大」後,首次國共兩黨高層的會面及互動。很明顯,習近平則把這個榮譽送給了連戰。實際上,自馬英九兼任國民黨主席之後,對黨的兩位榮譽主席的分工,就有了一個「不成文規定」,就是由吳伯雄繼續擔任其在主席任內所擔任的出席「國共論壇」的角色,而連戰則去為馬英九的「國際地位」開疆闢土,最主要的是代表他出席「APEC」非正式領袖峰會,並籍此與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會晤。也就是說,由吳伯雄、連戰兩人,分別在國內兩岸和國際場合與當時的大陸領袖胡錦濤會晤。

按照這個「不成文規定」,中共「十八大」後的兩黨領袖會晤,應是由吳伯雄繼續代表國民黨。但北京卻是邀請了連戰,而且還是由總書記習近平作出邀請,更重要的是,連戰還會將與已卸任中共總書記,但仍擔任國家主席(卻是還有半個月即會卸任)的胡錦濤會面,這個首次分別會晤黨總書記和國家主席的安排,就顯得頗為「刻意」。雖然這並非是黨對黨的正式「黨際交流」,但北京要把「國共合作」的最高榮譽贈送給連戰,等於「不是授勳的授勳」,以表彰他當年在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統一、反對國土分裂關鍵時刻,冒著被扣上「聯共反台」紅帽子的極大風險,毅然訪問大陸,達成《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建立「國共平臺」,創辦「國共論壇」,將「台獨」分裂勢力氣焰壓抑下去的義舉。

當然,中共前、現任總書記的分別與連戰會晤,也有著「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政治意涵。一方面,體現中共的對台政策既有傳承,又有發展,既有延續性,更有開拓性;另一方面,也是藉著與兩岸黨際交流開拓者及「國共平臺」創建者連戰的會面,鼓勵國民黨方面對兩岸政策也應是既有傳承,又有發展,既有延續性,更有開拓性。

胡錦濤在鄧小平「和平統一,一國兩制」、「鄧六條」(並輔以《告台灣同胞書》、「葉九條」等),江澤民「江八條」的基礎上,發表了「胡四點」,並在當年首次與連戰的會面中,提出了四點主張。為此,就有台灣學者指出,習近平也將會籍著與連戰的會晤,首次發表其在出任總書記後,對兩岸關係的完整主張,具有很大的觀察意義。而連戰也將藉此表達對發展兩岸關係的觀點,包括兩岸關係的政治定位、和平發展,以及對整個中華民族的期許等,加以闡述。為此,連戰的大陸政策幕僚張榮恭認為,「習連會」攸關海峽兩岸未來如何鞏固政治互信;如何進一步共創和平、共謀發展;如何共同提升兩岸人民福祉、振興中華民族。這都必然有助兩岸關係行穩致遠,對台灣、對亞太以及對馬政府大陸政策的成效,都會有利,非常值得各方拭目以待。

實際上,在中共「十八大」後,按道理也已接任中共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的習近平,卻很少有就台灣問題發表談話,多是由國台辦及其發言人予以論述。最近的則是日前召開的二零一三年對台工作會議,估計已接任中共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的俞正聲發表了八個「要」。而習近平會晤連戰,估計斷不會是說一些客套話,尤其是連戰在相隔了好幾年之後的再次訪問大陸,含有「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意涵,習近平總不會只是說一聲「你好嗎」,而必會針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及兩會協商均已進入「深水區」的現實情況,向作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重要開拓者的連戰,提出有助於有所突破現狀的思考方向,讓他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作出新的開拓性貢獻,並進一步強化連戰在兩岸關係發展進程中,至今仍具有「無人可替代」的超然地位,在史冊留名。

目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及兩會協商,呈現了「經熱政冷」,「只經不政」的膠著狀態,如何突破馬政府不願跨過「深水區」的僵局,應是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有心人的重大而光榮的責任。為此突發奇想,目前台灣方面最在意的,是「國際地位」問題,北京可否由此入手,作為推動兩岸政治協商的突破口?因為要達成滿足台灣方面「國家地位」意願的目標,又不能違背「一個中國」原則,避免在國際社會上造成「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就必須進行兩岸協商,而這種議題的協商,就是政治協商的層次。

另外,也可藉著海峽兩會互設辦事處,推動中共與國民黨也分別互設代表機構,及派出代表團或觀察員列席對方的黨代會。國民黨將於今年九月底召開第十九次全國黨員代表大會,就以這一次全代會開始,國民黨可邀請中共派出代表團列席觀察。

最令人握腕的是,曾經進行過「破冰之旅」的謝長廷,卻臨門退縮,婉拒出席「美麗台灣」畫展,因而無緣與習近平會晤。否則,他也是民進黨內在兩岸關係發展進程具有「無人可替代」的超然地位的歷史人物。反正,他已六十七歲,難以再在民進黨內東山再起,更不可能再次代表民進黨參選「總統」,因而不用像馬英九那樣前怕狼後怕虎。倘他能「豁出去」,就必也能在史冊上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