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台獨乃最低要求擴大強調為轉移視線

「汪辜會談」二十周年,海峽兩岸都有進行紀念活動,但似乎都只是「停留」在分別由海協和海基會舉辦,「自己紀念自己」的層次。實際上,大陸方面是由海協將「汪辜會談「二十週年的紀念活動,與其第三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一道舉行;而台灣方面則是由海基會自己進行。兩岸都沒有由更高層級的單位舉辦之意,但分別卻又由管台灣事務的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和「總統」馬英九出席並發表談話,似是又顯得頗為重視。

當然,台灣方面的由「一號首長」馬英九親自出席,似是比大陸是由「四號首長」俞正聲出席,顯得更為重視。而馬英九在講話中強調,台灣當局無論是在台灣島內還是在國際上,都不會去推動「兩個中國」、「一中一台」與「台灣獨立」,也似是擲地有聲,奪人眼球。實際上,港澳臺的中文媒體都以主要篇幅突出報導了馬英九的這句話,這是他很久已經沒有享受到這樣的報導「待遇」了;而大陸媒體也都對馬英九發表這句話給予了較高的報導「地位」。

但想深一層,馬英九這番慷慨激昂的話,似乎又是「欠缺」了甚麼。實際上,馬英九這番話固然是適用於紀念「汪辜會談」二十周年的場合,但卻是中國國民黨的最基本綱領,也是中國國民黨對自己的最低要求,是必須牢記於心的基本詞彙。如果連這一點都做不到,那就與民進黨差不多了。

相反,在標的是紀念「汪辜會談」二十周年的特定場合上,作為統籌全局的最高領導人的談話內容,應是具有針對性及所在領域範疇的專業性。在這方面,俞正聲的談話內容就顯得專業得多及具有較強的針對性,他提出了「四點要求」:首先,要深入學習領會中央對台工作方針政策和關於兩岸協商的指示精神,鞏固和增強兩岸協商的政治基礎,保持協商的正確方向。第二,要著力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制度化建設,當前要盡快完成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後續協商的各項目標,積極推進兩會互設綜合性辦事機構,並且推動商簽兩岸科技、文教交流協議。第三,要積極推動兩岸交流合作,加強與台灣社會各界的聯繫,廣泛團結台灣同胞共同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第四,要熱情服務兩岸民眾,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切實維護兩岸同胞正當權益。都是對海協在「汪辜會談」及「陳江會」的基礎上,未來繼續扮演其角色時應當遵循的要求內容。

就此而言,馬英九在紀念「汪辜會談」二十週年的場合發表的談話內容,也應說是對海基會未來在兩會會談中,應當遵循的談判方向具有指導性意義的專業意見,而不是像類似黨代會或一般重大黨務政務活動時強調的「普遍價值論」,使人感覺到欠缺了對海基會這個特定機構的權威性及專業性的指導意見。

實際上,從馬英九在海基會舉辦的「汪辜會談」二十週年紀念會上的談話內容來看,他雖然對「汪辜會談」給予了很高的歷史評價,也籍此再次強調了「九二共識」的重要性,並為自己就任「總統」後迅速恢復協商,繼承汪辜二老留下的「寶貴香火」,讓兩岸關係繼續向前邁進,而自我評功擺好;也雖然提出了馬政府在兩岸關係領域內的近期任務:將進一步擴大兩岸交流,推動兩會互設辦事處,檢討、修訂《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但卻並沒有對海基會今後的工作,以至是馬政府今後在兩岸關係領域內的政策方針,作出方向性、專業指導性的論述,則未免讓人感到只是為了紀念而紀念,徒具形式主義,並不打算籍此難得的機會,一抒繼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雄心壯志,因而頗有「船到碼頭車到站」的闌珊意氣之意。甚至還令人強烈地感覺到,馬英九這是以不會去推動「兩個中國」、「一中一台」與「台灣獨立」的重大口號,來遮蓋兩岸交流合作已經進入「深水區」,必須突破「瓶頸」,推動兩岸政治對話以至政治談判,貫徹落實好已經被收納進國民黨黨綱的「胡連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所列五項任務中,所餘的進行政治談判,結束兩岸敵對狀態,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簽署和平協議,及討論台灣民眾關心的國際活動空間問題兩項屬於政治範疇議題的協商的實質性要求。

由此,這也難免讓人產生這樣的感覺:這是馬英九面對近來海峽兩岸的有識之士,都在呼籲兩岸當局應當審時度世,進行兩岸政治對話的強烈呼聲,作出了間接的否定,並進行轉移視線之舉,以不會去推動「兩個中國」、「一中一台」與「台灣獨立」的重大口號,來「阻嚇」這些實務性訴求的「擋火牆」。

當然,馬英九對進行政治對話的實務性訴求並非沒有回應,但他又不敢自己親自出「馬」,就由他的「曾經副手」蕭萬長出面,在也是紀念「汪辜會談」二十週年的另一場合聲稱,以現階段兩岸的政治生態與現實,沒有進行兩岸政治談判的條件。

因此,馬政府這次重提不會去推動「兩個中國」、「一中一台」與「台灣獨立」的重大口號,其實是以最基本要求的普遍性原理,來分散和轉移人們對進行兩岸政治對話的迫切願望和訴求;並以「時機為成熟」來作「擋箭牌」,拒絕這些合理訴求。

其實,馬英九即使是認為目前階段進行兩岸政治對話「時機未成熟」,也不應完全推搪之,而適宜留下迴旋餘地,順水推舟地接納兩岸學者們關於在兩岸政治協商正式商談還談不起來的情況下,可從民間開始對話,或舉辦民間性質的和平論壇的建議。這樣,就既能表達目前不願進行兩岸政治對話的心態,又不會挫傷那些將他拱上「總統」寶座的有識之士的心,而且還可連消帶打地化解人們對他「只經不政」的批評。

由此看來,要將馬英九推上政治對話的協商桌子上,還得借助民進黨的「力量」,採取「倒逼」戰術,造成前年十月「總統」大選呈現膠著態勢之際,當馬英九得知正在訪美的蔡英文,向美國智庫表示自己倘當選,將會與對岸進行政治談判的信息,擔心自己賴以制勝的兩岸關係旗幟會被蔡英文奪走,因而急忙從南台灣救災現場趕回臺北,急匆匆地宣示《黃金十年》的「兩岸篇」,聲稱當選連任後將會與對岸進行政治談判,簽署和平協議的效果。因此,北京應當調整對民進黨的政策,對民進黨員「登陸」採取更寬鬆的措施,加強與民進黨交流派的交流,由他們去推動民進黨的轉型,從而形成對馬政府的強大「倒逼」壓力,促使其為了保住「旗幟」,而不得不採取比民進黨更為積極主動的兩岸政策,與大陸進行政治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