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顯示:大陸職場同性戀者面臨壓力與歧視

【中新社北京5月17日電】一項針對性少數群體在中國內地職場內生存環境的調查報告17日在北京發佈。報告顯示,中國的同性戀與雙性戀群體大多選擇在職場隱瞞自己的性傾向,他們在工作環境中還面臨各種壓力與歧視。

為更好瞭解中國內地性少數群體(LGBT)即男女同性戀者、雙性戀者、跨性別群體在企業中的生存環境,中國同性戀親友會、愛白文化教育中心、拉拉風向標等多家組織,於今年年初發起為期三個月的調查,共收集到2161份有效樣本。其中,63.44%為男性,36.56%為女性,絕大多數在16-44歲年齡段,八成以上受訪者認同自己為同性戀。受訪員工中來自廣東、北京、上海的比例最高。

調查顯示,在工作場合中完全公開自己性傾向的性少數群體非常少,僅占受訪者的6.29%;47.62%的人選擇完全不公開自己的性傾向或性別認同;還有45.63%的人選擇向好友或部分同事公開。

“出櫃前每天都很壓抑,要刻意掩飾,還要對人撒謊,一直很累。”在某雜誌社工作的男同性戀心心(化名)坦承,他已向部分好友和同事“出櫃”,“感覺一下輕鬆多了”。他同時提到,出櫃後自己也遭遇了一些歧視性的言語或行為,“有人在廁所看到我就故意避開,還有人說我是變態。”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心心的工作及生活狀態。

調查顯示,過半受訪者曾被老闆、同事間開玩笑侮辱、冒犯,超過三分之一的受訪者經歷了針對公司內其他同事的言論攻擊,少數受訪者經歷過欺淩、性騷擾以及肢體暴力等情況。

當在工作環境中遭遇不公平對待後,過半受訪者沒有得到同事任何的幫助或支援,僅有22.07%的受訪者表示有人安慰自己。

報告指出,不同性別、企業性質、所在地域、教育程度的LGBT人群所遭受的職場壓力也呈現出顯著差異。例如,相比外企和民營企業,性少數群體在國有企業環境中更少出櫃、更擔憂性取向對他們職業晉升的影響,也感受到更多歧視與不友好;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越顯謹慎與保守,選擇不出櫃;男同性戀比女同性戀者在職場因起性傾向而承受的壓力更大;大城市與中小城市在職場中出櫃比例相似,但感受到的壓力相對較小,前者更擔心前途,後者更擔心家人知道;雙性戀比同性戀者更傾向於隱藏自己的性傾向。

國際勞工組織官員代表周海濱表示,現在世界上很多跨國企業已經在企業內部建立了相關的反歧視政策或同性伴侶福利政策,但絕大多數中國企業並未意識到建立多元工作環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對此,報告建議中國內地企業制定相關企業章程,反對基於性傾向和性別身份的歧視;成立專業小組負責企業內部LGBT事務的管理;宣導和創造寬容和多樣的企業文化,為LGBT員工就業創造平等的福利待遇和晉升機會,以及共融的工作環境。

國際不再恐同日(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Homophobia)源於1990年5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將“同性戀”從精神病名冊中除名。2005年,加拿大大學教授和社會活動家路易士—喬治•汀發起倡議設立國際不再恐同日,每年5月17日呼籲社會大眾對恐同議題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