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獨秀墓五次立碑背後的隱情

墓碑,死者的標誌,亡人的身份證。一般來說,人死後只立碑一次,但作為曾經的中共高層領導,半個世紀以來,陳獨秀墓碑共立了五次,從名字不同,到稱謂的變化,使小小墓碑,成了一部濃縮的歷史,它記載了中共對待歷史問題的曲折過程。

一、魂落江律 捐助安葬

陳獨秀,中國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

他的一生,前期是個叱吒風雲、熠熠生輝的思想文化界明星;中期創造了党,成為中共的領袖;後期,主要是從“八七”會議以後,他思想消沉,與中央產生隔閡與分歧,並開始接受託洛茨基觀點,在党內成立小組織,進行對抗中共中央和反對蘇聯的活動。

1929年11月5日,中共中央決定開除他的黨籍。1931年他成了中國託派組織的總頭目。1932年託派組織被國民黨特務破獲,陳獨秀被捕,判刑13年。

1937年,在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推動下,蔣介石被迫兌現釋放政治犯實現全面抗戰的承諾,陳獨秀由此出獄。

陳獨秀出獄後,先後到達武漢、長沙、重慶,最後定居在四川江津。他拒絕出任國民党高官,對國民黨施捨亦是餓死不食周粟,生活主要靠他的學生接濟和著作稿費,十分清苦。由於貧病交加,1942年5月27日逝世於江津鶴山坪石牆院,終年63歲。

陳獨秀的特殊經歷,引起人們對他是非功過的爭議,在中國共產党的歷史上可謂嘆為觀止,所以一時難以對他蓋棺定論。

巨星隕落,大地悲哀。但這樣一代偉人生前轟轟烈烈,死後竟無錢安葬,幸虧江津名紳鄧蟾秋、鄧燮康叔侄及同鄉、同學、朋友的捐助,才置了四川香楠木棺材,臨時厝於西門外鄧燮康園地(此地後修復為衣冠塚)。

當時,墓碑上刻有陳獨秀生前好友歐陽竟吾寫的“獨秀先生之墓”6個字。這是第一塊碑,碑上6個字,不含姓氏,直呼先生,多麼自然,多麼平易近人、同時也體現了朋友間的一往情深。

二、千里移墳 隱姓埋名

陳獨秀早年曾與友人登臨家鄉的獨秀山,見此山一峰拔地,雄峙眾山,觸景生情,大興感慨:“此山獨秀,如斯名也!”仰慕桑梓祖山,辛亥革命後遂名“獨秀”。樹高幹丈,葉落歸根。陳獨秀生前鐘愛獨秀山,死後仍想和蝕秀山在一起。臨終前,他囑咐三子陳松年說:“以後回家,把我的棺木和祖母的棺木都帶回去。”陳松年哭著答應了。

光陰荏苒,歲月蹉跎,一晃5年過去了。1947年2月,陳松年根據父親遺言,雇了一隻浙江幫船,載了祖母,父親兩具靈柩回到了家鄉安徽安慶,並將父親葬于安慶北門葉家沖(現屬十裏鋪),與原配夫人高曉嵐合於一塚。這既遂了父親的遺願,因為此處與獨秀山不遠,同時也遂了母親生不能與丈夫同寢,死能合塚的遺願,可謂兩全之策。

千里移墳,笨重的墓碑不便運輸,只好重新立了一塊碑。墓碑很小,正中刻著“先考陳公乾生之墓”8個字。為什麼不把”陳獨秀”3個字刻上墓碑,而改陳獨秀科考時用的“陳乾生”名字?因為在江津辦理陳獨秀喪事時,國民党曾暗令衛戍司令部特派得力人員親臨監視,妄圖進行幹擾。江津國民黨縣黨部也對鼎力相助的鄧蟾秋、鄧燮康叔侄糾纏不休。陳松年在運父親靈柩回安慶時,伯再招惹麻煩,特意在靈柩上刻上了“陳乾生”名字,因為此名知道的人很少。陳獨秀墓迂回安慶後,大概也是為了墓地的安全,仍用“陳乾生”名字立了個碑。這是第二塊碑。

三、墓地荒廢 只得重修

1953年2月,毛澤東到安慶視察時說:“陳獨秀早期對馬克思主義是有貢獻的。新文化運動他是思想界明星,他是五四運動的總司令,整個運動實際是他指揮的。中期,他創造了党,有功勞。後期他犯了錯誤,類似俄國的普列漢諾夫,”由此可見,毛澤東對陳獨秀的評價是中肯的,對他的功績還是贊賞的,但是,“文化大革命”期間,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鼓吹頂峰論,借突出某一個人的作用來誇大和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不恰當地誇大了陳獨秀的錯誤。在那個年代,誰也不敢問津陳蝕秀的墳墓。

“文化大革命”後,陳松年帶著子女去掃墓。墓地哪里還找得到,眼前是一片荒涼破敗的景象,半枯半黃的茅草和樹權交雜地生長著,即使墓地在自己腳下也認不出來。後來經過多方詢訪,找到當年抬靈柩的一位老農,認得陳蝕秀的楠木棺材,這才確認到墓。然而,墓巳不像墓了,只是荒草叢中的一個小土堆,原先的墓碑也無影無蹤。看到這一切,陳松年不禁潸然淚下,為自己30餘年來不能掃墓祭詛而內疚和悲傷。

1979年10月,陳松年請得當地有關部門同意和資助,以延年、喬年、松年、鶴年四個兒子的名義重修了墓地。墓,仍然是土墳,不過重立了碑,碑上沒有再用“陳乾生”名字,改為“陳公仲甫字獨秀、母高太夫人合葬之墓”。這是第三次立墓碑。從墓碑上看,雖然能大膽公開地使用“陳獨秀”名字了,但與普通的家墳相比沒有什麼兩樣,很難使人相信這就是名震一時的陳獨秀墓地。

四、墓碑稱謂 還有顧慮

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路線,這是建國以來中共歷史上的偉大轉折。1980年鄧小平指出:過去常說十次路線鬥爭,現在應該怎麼看?彭德懷同志那一次不能算了。劉少奇同志這一次也不能算了。這就減去了兩次。林彪、江青是反革命集團。陳獨秀,還有罌秋白、李立三同志這三人,不是搞陰謀詭計的……“重要問題要加以論証”。(《鄧小平文選}第二卷第257頁)鄧小平的講話像春風一樣吹過安慶大地,使封凍幾十年的陳獨秀研究工作開始松動了,陳獨秀墓也開始受到關注。

1982年安慶市政府確定陳獨秀墓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重修了墓塚。墓塚坐北朝南,四周用白石條砌了石欄,石欄外圍是一條防山水的土溝。墓頂仍是土塚,未封蓋。既然是市文物保護單位,那麼原碑的內容就不再適用,於是,又重新立了一塊墓碑。這是第四次立碑。碑上刻著“陳獨秀之墓”5個字,石碑的背面僅有生卒年月,無其他字樣。此碑內容與前幾次相比,可以看出,不再是普通的家墳了,但遺憾的是,沒有任何稱謂。正如肖克將軍所言,當時陳獨秀問題正處於“半禁區”,“還有頤慮”,所以只能如此。

五、實事求是 公正對待

隨著撥亂反正工作深入開展,特別是1989年蘇聯解體後,原蘇聯和共產國際的歷史檔案公開了,大革命時期陳獨秀問題的史實真相大白了,強力口給陳獨秀的一些罪名也一個個被否定。

1991年新版《毛澤東選集》的陳獨秀條目注釋,摘除了原版注釋中“投降主義”“取消主義”兩頂大帽子,肯定陳獨秀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領導人”、“在党成立後最初6年中是黨的主要領導人”。

1993年出版的《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在“陳獨秀”條目注釋中又明確肯定陳獨秀“是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只提“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誤”,什麼“右傾投降主義路線”、“託派取消主義”等統統沒有了。

2001年江澤民“七一”講話以後,重新修訂、審定出版的《中國共產党歷史》第一卷,進一步具體地肯定陳獨秀從建黨到大革命運動前期都是有巨大功勞的。於是陳獨秀墓也逐步得到各級領導的重視。安徽省政府於1998年5月批准陳獨秀墓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同年中央領導李鐵映、曾慶紅對陳獨秀父子故居和墓地的問題作了批示,11月中央還派督查員到安慶就批示辦理情況進行了專項督查。中央和省、市有關部門計劃投資1300萬元,對陳獨秀墓進行全面修繕,開辟陳獨秀生平事跡陳列館,供後人瞻仰。

現在,陳獨秀墓已開辟為獨秀園,一條整潔的水泥路直通墓地。墓塚是在原墓的基礎上升高擴大,用漢白玉包蓋為半球形,墓基是用漢白玉鋪砌的兩層平臺,四周有雕石欄杆,墓前有寬闊的石階和通道,兩米高的黑色花崗岩石碑十分醒目,這是第五次立碑。碑上刻著“陳獨秀先生之墓”7個大字。此碑與上一次相比加了“先生”二字。

半個世紀以來,陳獨秀墓碑共立了5次,從名字的不同,到稱謂的變化,使小小墓碑成了一部濃縮的歷史,它記載了中共對待歷史問題的曲折歷程,同時,也記載了安慶人民與時俱進的精神風貌。

(江忠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