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禮賓司長披露歷屆領導人出訪秘聞

因工作不細緻 曾使中央領導人拜鄭和進錯廟門

76歲的魯培新向本報記者說道。他曾是中國駐斯洛文尼亞首任大使、中國外交部前禮賓司代司長,見證了從周恩來總理以來的幾代中國領導人的外交故事。

“外交工作無小事,涉外禮儀更是如此。”魯培新說。國家領導人在國際舞臺上展現出的外交形象,一方面是領導人氣質的自然流露;而另一方面,外交工作人員的悉心準備和服務也功不可沒。

國際慣例與東方特有魅力

和所有關注習主席首次出訪的民眾一樣,已經退休的魯培新是通過電視、報紙瞭解到這位新任國家主席的出訪活動的。“從外交禮儀的角度看,習主席和彭麗媛舉止都非常得體、適當,雙方配合得也非常默契。”魯培新說,習主席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回答學生提問時親切自然;與機場裏獻花表示歡迎的非洲小女孩低頭交流,平易近人。

“彭麗媛做得也很好,她的表現既符合國際標準,又有東方女性的特點。”魯培新說。按照國際上的禮儀標準,“第一夫人”隨同領導人在國外參加外事活動時,夫人通常要和領導人並行或者稍退後;跟外國領導人會見時,要先讓領導人跟對方握手,然後才輪到夫人上前握手;檢閱儀仗隊時,夫人要站到人群中,不能和領導人站在一起;領導人致辭和發表演講時,夫人也不能站在旁邊,而要到台下就座聆聽。

“第一夫人”因其女性特質,往往也有自己的外交使命。這包括參加文藝活動,訪問幼稚園、慈善機構等地。3月23日,彭麗媛訪問位於莫斯科的孤兒學校時,親切地說:代表中國千千萬萬個母親看望大家。這句話也讓魯培新感受到了暖意。

魯培新也向記者介紹了領導人和夫人出訪時著裝的國際慣例。比如領導人多穿西裝,夫人最好穿深色,正式場合要穿西裝,晚宴等輕鬆場合則可以著旗袍或者唐裝等。“總歸一句話,夫人的著裝要尊重東道主的要求,適應場合需要以及當地習慣。”

“打前站”探路著裝信息

事實上,對領導人和夫人以穿戴什麼樣的服裝亮相國際,禮賓司也做了不少幕後努力。

“在國家領導人出訪活動正式開展之前,禮賓司一般會派出一個先遣組‘打前站’。”魯培新介紹道。先遣組的工作內容包括:確定領導人的訪問日程、考察訪問地點、商議接待儀式、保障訪問安全等。其中,對夫人即將出席的場合,先遣組也必須打探清楚:是什麼場合?有哪些人參加?需要講什麼話?等等。待先遣組回國後,一般都要親自去領導人家中進行口頭彙報。

在這方面,外交部禮賓司並不是沒有教訓。1990年曾有一次到訪印尼的活動,有關工作人員在和印尼方面商談活動專案安排時,對方提出,對方領導人的歡迎宴會非常隆重,男士要穿“Blacktie”。這位工作人員誤以為這是指深色西服紮深色領帶,便同意了對方的安排。實際上,這是指晚禮服。

魯培新表示,領導人出訪國家的確定,是由外交部研究整體國際環境與國際形勢後決定的。“每年年初,外交部會有一個關於領導人出訪的初步計畫,擬訪問哪幾個國家。這當中要考慮訪問不同國家的頻率?兩國關係如何?兩國間有哪些重大事情需要領導人會晤?從整個國際形勢和國家戰略來看需要去哪里出訪?此外還要考慮有哪些主席或者總理必須參加的國際會議”。

在以往率隊“打前站”時,每談妥一個國家的訪問日程和項目,魯培新和同事就從當地使館發回電報,請領導人定奪訪問安排。如果有領導人認為不合適的訪問內容,那麼“前方”便可以立即取消。

“每一位國家領導人都非常重視‘打前站’的內容。”魯培新介紹說,繼任魯培新的禮賓司司長和他說起過,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曾在出訪前一天給他家裏打電話,詳細詢問出訪後參觀的內容。

“時任總理的溫家寶也曾專門跟禮賓司司長談過,禮賓工作不能光懂禮賓,還要懂中國國情。溫總理曾說,我們不是去遊山玩水的,而是去工作的。一個項目是否適合參觀,有沒有必要參觀,要懂中國國情。”魯培新回憶道。

尊重當地風俗習慣

魯培新還向本報記者講述了他陪同楊尚昆主席出訪時的一個故事。

楊尚昆1988年、81歲時就任中國國家主席。一次,在結束一項外事活動後,魯培新送楊尚昆回到賓館休息。楊尚昆叫住他,問道:你先等一下,剛才那場活動中,我有哪些禮儀方面的問題需要注意?我在談話中有沒有失禮的情況?如果有,你要坦率地跟我提出來,不要覺得我是主席,你是司長,不好意思說。

“在涉外交往中,入鄉隨俗、客隨主便,是涉外禮儀的一項重要原則。”魯培新說,中國歷代領導人都非常重視這條原則,也得到了被訪問國民眾的稱讚。

外交史上的一個經典案例來源於周總理。上世紀60年代初,周總理和陳毅副總理訪問緬甸。周總理當時穿上了緬甸民族服裝,戴上頭巾,和當地民眾一起互相潑水,慶祝潑水節。這段情景一直是中緬人民友誼的佳話。

外交無小事,禮賓無小事

二十多年的禮賓工作裏,魯培新並不是沒有出現過任何差錯。

1990年12月,一位中央領導訪問馬來西亞,為了表示對我國明代友好使者、航海家鄭和的敬意,日程中專門安排了領導人拜謁鄭和廟。由於“打前站”的時間緊迫,魯培新當時未能親自去看看鄭和廟,只好委託使館派人前去查看。但由於工作繁忙,使館也沒有派人去。於是,全團人員後來被帶到一個很大的佛廟,向“鄭和”三鞠躬。就在這時,一位當地的華僑老者告訴魯培新,這裏根本不是鄭和廟。魯培新一聽,頓時頭上一陣冷汗。事後,他和馬來西亞方面商量,重新補去了一次真正的鄭和廟。“細節決定成敗。”多年後,魯培新依然感慨,“這件事再次證明,外交無小事啊。”

細節雖然重要,但對禮賓工作而言,細緻的同時更要避免繁瑣。

“總體來講,新中國成立以來的60多年裏,我們一直在調研國外的禮儀,改革本國的禮賓過程,簡化禮儀。”魯培新說,“我的感覺是,接待外賓的整體效果要達到:隆重、熱情友好,講究實效、不繁瑣。”魯培新仍然記得周總理曾經對禮賓工作提出的要求:禮賓要為政治服務,其中,禮賓是服務政治的手段;此外還有“禮賓革命”,要建立新中國自己的禮賓風格。他說,在改革的路上,他的同事們還會繼續走下去。

(鄧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