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局應盡快補救公天轉播澳視兩節目

本來,澳門電信管理局在經過頗為艱苦細緻的斡旋協調工作,才既能令到原本認為「吃虧」、「貼錢做」,因而可能會「要天價錢」的「有線」,終能顧全大局,接受其解決方案,又能令到原本不願做「二奶仔」,及擔心播出頻道大幅刪減而對不起用戶的「公天」,也在「站在矮簷下」的無奈心理之下,都同意接納電信局的解決方案。根據這個方案,「有」與十四間「公天」服務商於日前簽署了合作協議。終能趕得及在中院裁決的「九十日」期限,尤其是在第五屆立法會選舉的競選宣傳期尤其是投票日之前,政府付出相對較低的代價,解決了這個棘手問題。

在達成協議之後,多數市民雖是並不滿意,但仍認為可以勉強接受。因為必須執行中級法院的裁決,以彰示澳門特區是法治社會,也必須照顧歷史傳統和市民們的收視基本權益,這是雖非最佳但在目前條件下,沒有辦法中的唯一辦法。因而盡管仍有一些民眾對「被裁掉三分之二」收看頻道感到不滿意,但在知悉在「有線」的專營權合約仍然有效,不能侵犯之下,也就只能是無可奈何被迫接受事實,並忍耐九個月。唯一祈求的,就是在明年四月「有線」專營合約期屆滿之時,電信管理局找出一個妥適的辦法,開放所有由大氣電波傳送等的電視頻道的播發服務權,及重新開投有版權限制的電視頻道的轉播權,並籍此之機整頓目前「蜘蛛網滿天飛」的亂象,及整合「公天」服務商林立的現狀,將其納入規範化管理。更希望電信管理局在「有線」專營權屆滿之前,及早未雨綢繆,擬妥有版權的電視頻道轉播服務的競投辦法方案,並及時進行公開公平的開投,避免再次發生「澳門電訊」的固網專營合約屆滿之後,由於未能及時開投固網專營權,而不得不繼續以租賃形式委託「澳門電訊」繼續管理經營固網,以至是後來在由於是「等額競投」幾乎等於是沒有未經開投之下再增加一家固網經營者的情況。

也就是說,不要再「漏氣」到明年四月「有線」專營合約屆滿時,又被「有線」以「澳門電訊模式」繼續壟斷經營多幾年。

平情地說,電信局為了執行中院裁決而設計的這個方案,已是在受到種種主客觀條件限制之下,得以搶在「九十日」期限之前,並以最低代價獲得解決的唯一方案。儘管這是由於電信局此前不作為,未能及時解決「有線」與「公天」之間的矛盾而引致,但總說是比起繼續不作為,認可算是有擔當的作為,「將功補過」。但意想不到的是,電信管理局卻是「臨天光賴篤尿」,在研究解決方案及在「有線」與「公天」業者斡旋協調的過程中,忽略了「澳廣視」中的「澳視高清」和「澳視體育」的「版權」問題。盡管有部份並不關心體育比賽的觀眾並不在乎,只要有綜合節目尤其是「無線」、「亞視」,「澳廣視」、「澳亞衛視」、「蓮花衛視」,「央視」一套及廣東省的電視頻道收看,就感到「冇乜所謂」;但不可諱言的是,「澳視高清」和「澳視體育」頻道內的「英超‘等體育競投節目,卻是本澳許多電視觀眾的「最愛」。而對此類節目有濃厚興趣者,又大多是具有一定經濟能力和文化水平的中產階層,他們的公民意識比較強,因此而對特區政府的不滿心情所形成的批判性及破壞力之強,也就可想而知。

這是十分荒謬的。眾所周知,「澳廣視」的經營除小部份廣告等營運收入之外,其餘佔較大比例的收支,差額幾乎是全由特區政府「包底」。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可說是由特區政府以公帑亦即俗語上的「納稅人金錢」來支撐其營運,因而是「全民所有」的電視台,亦即是由全體納稅人在名義上擁有的電視台。而「澳廣視」以公帑亦即「納稅人金錢」向「英超」等購買的版權,卻令佔全澳納稅人三分之二的「公天」用戶,都未能收看得到,這就分明是「交足了錢卻未能享受服務」,典型的消費者利益受損的事件了。

更荒謬的事情還在後頭。陶永強局長說,居民們可以自行架設魚骨天線(其實,這是有損「世界旅遊休閑中心」的形象的),或經法定手續後安裝「鑊型」衛星接收器來收看「澳視高清」和「澳視體育」頻道。亦即是說,用魚骨天線或「鑊型」衛星接收器來收看「澳視高清」和「澳視體育」頻道,卻又不會觸犯「澳廣視」對「英超」等的版權。這豈非是「雙重標準」?按道理,既然澳門居民可以自行安裝魚骨天線或「鑊型」衛星接收器來收看「澳視高清」和「澳視體育」的方式來收看「英超」等節目,當然同樣也可透過由政府「公帑」來支撐的「澳廣視」,來收看以公帑來購買的「英超」等節目。既然如此,由於「英超」等節目是由「澳廣視」以公帑購買的,就應向全體市民開放,而不是一方面由「有線」來「轉壟斷」,另一方面卻又可透過以自行安裝魚骨天線或「鑊型」衛星接收器來收看,變成變相開放。因此,電信局有權責令「有線」在向「公共」供應電視頻道時,將本來是來自全體居民稅收公帑購買的「英超」等節目,交還給全體納稅人。由於澳門境外的觀眾是無法收看到「公天」的頻道的,因而也就無須有「侵權」的疑慮。

或許,「有線」仍會以「專營權」為由,予以拒絕。問題是,在一九九九年前澳葡政府與「原有線」簽署專營合約時,「澳廣視」尚未建立「澳視體育」和「澳視高清」節目,因而「澳視體育」和「澳視高清」節目應不存在「版權」問題。而在「廣星」收購「原有線」時,是否將「澳視高清」與「澳視體育」也作為「專營權」一併移交給「有線」,這就要查究是否有「貓膩」存在,將原屬於特區政府以公帑購買。因而屬於全體澳門居民所擁有的權利,交由一個私人企業去壟斷?這其中是否真的有「官商勾結」、「利益輸送」的問題存在?--畢竟,「澳視高清」與「澳視體育」與境外的版權節目不同,應是屬於全體澳門居民不受任何限制的收視權利。

就此,電信局應當認真研究中級法院的判詞,是否等於是不承認「有線」對「澳廣視」的「澳視高清」與「澳視體育」節目擁有專營壟斷權?因此,電信管理局必須盡快「補鑊」,予以補救。一方面,與「澳廣視」探究其所購買的「英超」版權,是否已包含了可採任何方式向澳門居民播發(比對澳門居民可以自行安裝魚骨天線或「鑊型」衛星接收器來收看之說)?另一方面,研究中級法院的判詞,未有回應「有線」控告「澳廣視」的原因,是否也包含了並不認同讓「有線」一家私人企業,壟斷本屬於全體澳門居民收視權利的意思?或許,可由此找出解決辦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