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普天同慶、火樹銀花的國慶節之夜,「維澳蓮運」發出公開聲明,宣佈於當日正式申請破產。「維澳蓮運」在聲明中表示,在功投得公共巴士服務的經營權以來,由於外在不可控制的情況,加上員工成本遠高於最初預期,造成嚴重的財政困難,雖然政府明確批准去年六月十二日起可調整服務費,但有關調整至今仍未實行,令「維澳蓮運」已累計虧損至少一點二億澳門元,以及每月赤字六百萬澳門元。「維澳蓮運」又聲稱,為避免巴士服務中斷而引起市民不便,並保障員工權益,將進一步與政府商討,尋求最理想方案。
這可說是「維澳蓮運」的「自我解脫」,也給澳門特區政府在實施「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服務模式的成敗優劣提供一個深刻的教訓。或許,外來的先進技術和管理方式,由於未能與本地區實際情況密切結合,或是自視過高,輕視或忽視澳門的特殊情況,而致應驗了「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的古訓。
實際上,「維澳蓮運」的大股東法國威立雅交通—巴黎地鐵公司,是國際上著名的公共交通企業,在三十多個國家及地區經營地鐵、的士、巴士、穿梭巴士等公共交通業務,當中包括營運香港電車及南京的巴士服務。 「維澳蓮運」維修中心也於今年一月獲得OHSAS 1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標準認證,成為本澳首家獲得該項國際認證的公交企業]。為此,交通事務局在公開招投巴士服務的外判商時,也就為其「赫赫商積」而迷惑,竟然打算將全部五個標段中的三個標段,判給這家尚未在澳門實際營運過,因而未知其實質能力的新公司經營,「力壓」已在澳門服務半個世紀以上的「新福利」和三十多年的「澳巴」。後來雖然調整為兩個標段,但其仍然成為經營最多路線的營運巴士公司,佔全澳門百分之四十三的巴士路線網絡,共達二十七條巴士路線,批給額約為十四億元。
然而,「先天不足」而又「後天不良」的「維澳蓮運」,卻是糟蹋了交通事務局的厚愛。後來連交通事務局自己也不得不公佈數據,指出「維澳蓮運」的投訴率及意外率,為本澳三間巴士服務公司中最高,因而成為市民最不滿意的巴士公司。而且,從二零一一年開業至今,「維澳蓮運」接連發生多宗大小事故,引起社會各界人士關注。其中其旗下多輛「宇通」小巴於行駛途中拋錨,需要勞動警察及市民協助推車;也有網民指出,「維澳蓮運」引進的小巴實為內地的「村村通公交」,因而被指為隨意引入大批落後村巴,在城市街道服務,部份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也並不友善,令到居民頗有意見。由於由「維澳蓮運」經營的兩個標段,其沿途是連結了主要機關、學校、商號及出入口口岸,乘客流量很大的線路,但其服務的混亂情況不但使市民享受不到政府進行巴士服務模式改革的好處,相反還感覺到「仲衰過做女果時」。而由於巴士車內空間太窄,巴士台階很高,由車廂地台至地面相差達八十釐米,長者上下車都非常吃力,舉步為,並多次發生老者被捲進車底的慘劇。
在此情況下,交通事務局當然是拒絕依期給予百分之二十三點三的服務費調整率。但「維澳蓮運」卻並非是檢討自己的不足,而是反過來「嗆聲」,並要入稟法院控告特區政府。今次在宣佈正式申請破產的「聲明」中,就聲稱其經營成本遠高於最初預期,其實部分成本就是來自交通意外的賠償,因而就比其他兩家老字號要高得多。由於是外來公司,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只得向原有公司挖角,就必須提高薪金標準,因而也是成本較高的主要原因。但其在「聲明」中,仍然未能正視這些問題,相反還惡人先告狀,將其破產的責任推給特區政府未能落實對其調整服務費,似乎其一點二億澳門元的虧蝕,應由政府背起。
本來,澳門特區所實施的「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服務模式,是由政府向私人公司購買公共交通服務,只要其服務品質能過關,就是穩賺不賠的,至少是政府已經「包底」。但由於其服務素質達不到要求,政府無法兌現調整服務費,因而只能是「陰乾」,不虧蝕就假。
「維澳蓮運」的破產,已是不可避免。政府應及時介入,處理好其「後事」,
交通事務局也已發表聲明,要求「維澳蓮運」必須以公共利益放在首位,保障巴士服務不中斷,保障員工穩定,做好過渡工作。而為避免巴士服務因該公司的財政問題而突然中斷,特區政府也已成立跟進小組積極跟進事件,並會按事態發展適時向外發佈最新訊息。
目前需要做的事情是,其一、是在「維澳蓮運」的破產申請獲得批准之前,責令其必須繼續維持最起碼的巴士交通服務,不得「耍賴」撒手不幹,對本澳居民的日常生活,及來澳旅遊的遊客造成任何影響。
其二,是做好其員工的安排問題,安排到其他兩家巴士公司,而原雇主也不要為此而為難曾經「劈炮」的舊員工,既往不咎,歡迎其返回「娘家」。畢竟,做慣不如做熟,輕車可熟路。當然,這也是為了避免其員工的失業,而成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因素。
其三,將「維澳蓮運」所經營的巴士路線,盡快重新公平合理分配給現有的兩家公司經營。並在此基礎上,進行重複的巴士路線的整合。
(發自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