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9月份CPI同比漲3.1%預計年內續走高但處良性水準

【中新社北京10月14日電】在連續3個月在2.7%左右這一年內高位徘徊後,中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CPI)同比漲幅9月份繼續攀升至3.1%,達近7個月來的最高點。1-9月平均,中國CPI同比漲2.5%。

食品價格依然是CPI上漲的主要推手。9月份,食品價格上漲6.1%,非食品價格上漲1.6%。在食品價格中,鮮菜價格上漲18.9%;肉禽及其製品價格上漲6.6%(豬肉價格上漲5.9%);鮮果價格上漲12.5%;水產品價格上漲5.9%;糧食價格上漲4.0%。

食品之外七大類商品的價格五漲二跌,出現分化。其中,衣著價格同比上漲2.3%、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價格同比上漲1.4%、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價格同比上漲1.1%、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價格同比上漲1.9%、居住價格同比上漲2.6%。當月,煙酒及用品價格同比下降0.2%、交通和通信價格同比下降0.2%。

內地CPI同比資料上一次攀升至3%以上還是在2013年2月份。不過,這一局面主要是受“春節錯位”的影響。2013年的春節在2月份,當月物價漲幅較大。而2012年的春節在1月份,當年2月份時物價已開始回落。上述“剪刀差”是推高CPI的主要原因。

相較而言,9月CPI再度攀升至3%以上,則是實實在在的受到物價上漲的推動。據統計局測算,在9月份3.1%的CPI同比漲幅中,去年價格上漲的翹尾因素約為0.8個百分點,新漲價因素約為2.3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分析說,9月份CPI同比漲幅中的新漲價因素增加較多,體現在CPI環比上漲0.8%。

余秋梅表示,9月份食品價格環比上漲1.5%,略高於2003年至2012年同月1.1%的平均環比漲幅,影響CPI環比上漲約0.51個百分點。其中,鮮蛋、鮮菜、鮮果和豬肉價格環比分別上漲7.9%、6.7%、5.4%和2.2%,合計影響CPI環比上漲約0.44個百分點。

余秋梅指出,食品價格環比上漲較多有著多方面的原因:既有中秋、國慶日日因素,也有季節性影響因素,還與部分地區旱澇災害有關。

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牛犁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從全年來看,中國通脹壓力仍比較溫和,但四季度通脹壓力值得警惕。

年內通脹將繼續走高

【中新社上海10月14日電】據中國國家統計局14日發佈的統計資料,9月份中國CPI同比上漲3.1%。這是CPI漲幅自3月份以來首次突破3%,且創7個月新高。此外,9月份的PPI降幅進一步收窄,同比下降1.3%。金融機構分析人士認為,今年內中國通脹水準可能繼續走高,但仍處於良性水準。

“9月份高於預期的CPI沒有改變我們‘中國近期通貨膨脹仍處於良性水準’的觀點”,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分析說:“相對良性的通脹動態預示著,穩定增長和經濟改革仍是短期內中國政策制定者優先考慮的問題”。

朱海斌表示,需要關注的是PPI通脹動態,中國PPI通脹率在近幾個月收窄令人鼓舞,表明近幾個月國內和外部需求均有改善,展望未來,PPI指標走出負值區間將對公司的利潤前景意義重大,並可能會使市場看好目前經濟活動增長的力度和可持續性。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宏觀分析師唐建偉稱,從環比資料看,9月中國CPI環比上漲0.8%,主要是由中秋、國慶假日效應相關的食品價格以及非食品中的衣著、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居住環比漲幅較大所引起的。

他預計,中國年內CPI同比呈現小幅緩慢攀升的趨勢,四季度CPI同比仍有可能繼續小幅走高,但考慮到國內需求並未出現大幅回升、豬肉等食品價格總體漲勢平穩以及輸入性通脹也沒有明顯抬頭等因素,年內CPI同比漲幅仍然溫和。

澳新銀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師劉利剛稱,9月中國PPI通脹率連續19個月為負值,表明企業並沒有明顯的再庫存的動作,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企業對於未來的經濟展望仍然保持謹慎。從目前的趨勢來看,PPI通脹率在年內轉正的可能性並不大,這表明自PPI向CPI的傳導效應也仍然較小,這也顯示目前中國的通脹壓力主要來自於食品,而非工業製品。

劉利剛和朱海斌同樣認為,儘管9月份的CPI指標突破3%,但這不太會導致中國的政策立場發生變化,中國央行短期內應不會改變目前相對緊縮的貨幣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