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屆人大一次會議秘密召開記

1975年1月13日-17日,在北京召開第四屆第一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我有幸參加了這次大會的全過程。現把我印象最深的幾個鏡頭記錄如下。

鏡頭之一:受領秘密任務,神秘兮兮乘專機

1974年12月的一天。我的頂頭上司通知我及其他三位同事,到國務院第一招待所報到,幹什麼不知道。特別叮囑:不許告訴自己的妻子與家人,也不能打電話。就說因公出差。我們四人誠惶誠恐。報到後,才知道是參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秘書處工作。學習了兩天,由中央組織部副部長講話。主要講秘書處的工作任務與保密紀律。任務有二:一是把會議文件(主要是周恩來的《政府工作報告》和張春橋的《憲法修改報告》)送到各省市自治區,以備各地代表在當地召開預備會之需。二是一周後隨同當地代表回京,參加各地代表的小組會討論。在各地代表團長領導下,負責編寫本代表團的“簡報”。——這是主要任務。紀律也有二:一是保密;二是參加小組討論只動筆,不張嘴,絕對不許發表自己的意見與看法,云云。

我和另一同事被分配到湖南組,我是組長。另兩位分到湖北組。第三天早晨六點,我們四人由軍隊的吉普車送到北京市德勝門外的沙河軍用機場,在一架蘇製圖-154噴氣式專機的舷梯前停下。一位副團長領著他的機組向我們四人立正舉手行軍禮。弄得我受寵若驚,手足失措。好在天還沒大亮,掩飾了我的窘態,匆匆地踏上了舷梯。

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乘坐軍用專機,感覺自然很風光。這個專機三四十米長,其設置大致是:駕駛艙後就是首長座位,兩排對放著寬敞的沙發椅,中間有一茶几。類似長途火車上的軟席。用一道布簾隔開,接著首長臥室艙,擺一張雙人床,走廊在機艙的左側。據我觀察,這張床似乎也不很舒適,首長是無法入睡的。我想大致是用來當擺設的。接著首長臥室艙的是隨員的座艙,與普通客機經濟艙完全一樣。每排四座,擺有七八排,走廊在中間。接著它的是洗手間。我們四人在首長座艙落座後,一位著軍裝的空服小姐端上了點心與水果盤。飛機在轟鳴聲中起飛。一個小時後到達武漢某軍用機場,湖北組的兩位同事下了專機,然後專機又重新起飛,載著我們兩個“中央要員”直飛長沙。40分鐘後到達長沙。照樣,那位副團長帶他的機組人員在舷梯下向我倆敬禮告別。我則親切與其握手表示真誠感謝。我想他們大概也不知道我倆是“何方神聖”,到此有何公幹的。想到這裏,我啞然失笑。

鏡頭之二:招待所戒備森嚴

在長沙機場,湖南省委一位副秘書長帶兩輛軍車,把我倆接到省軍區第一招待所。此處周邊已戒嚴,加派一個排站崗防守。這時,該省八十幾位代表已全部集中在這裏。我倆帶著文件同住在一個標準間裏,任務只有一個:早晚發收文件,不許有差錯。而這些文件並不是我們直接發到每個代表手裏,而是統一交給那位副秘書長,晚間他再如數交回,清點份數就行了。該省代表第二天分組念讀與討論那兩份文件,我倆並不參加。這就是所謂的“預備會議”。這樣一直搞了五天。我們閑得發慌。承蒙那位副秘書長好意,在此期間,他派專人專車帶我倆遊覽了長沙的景點,其中主要的有湖南省第一師範學校、湘江的橘子洲、嶽麓書院。都是毛澤東青年時代的活動場所。想起“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等激揚文字,也有些感動。最令我難忘的是參觀“馬王堆西漢古墓”。當時這所博物館為避免紅衛兵破壞,早已封館多年。我倆去參觀時,湖南省委陪同者向館長介紹我倆是河南省委的二位領導(可見這個人代會保密,如何縝密,真是滴水不漏,有這個必要嗎?)這位館長很謙卑地領著我倆參觀,作詳細講解。

鏡頭之三:代表大都是黨政軍主要官員。83歲農民猝然過世

預備會開始前,副秘書長給我一份代表名單。我發現這些代表大多是當時省裏各級黨政軍的主要官員。這種集立法與行政於一身的做法,實難體現立法監督行政、兩者相互制衡的現代憲政精神。也有幾位“模範標兵”作為老百姓代表躋身其間。其中有位83歲的苗族農民麻老二,當時的身份是“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他常年居住在湘西深山老林的窩棚裏,從不出山。開會前,縣裏派輛吉普車跑了三天把他接到長沙。他老人家一字不識,滿臉皺紋,精瘦得很。數九寒天,只穿件褲管很肥的粗布夾褲,敞懷披著一件縣裏送的舊棉軍大衣,精神矍鑠。我問他冷不冷,他說不冷不冷,並連聲念叨:能到省城天天吃好的,能上北京見毛主席,要感謝共產黨,感謝毛主席大恩人……他並不參加小組會,成天待在房間裏,由縣委組織部一位副部長陪著,連一天三頓飯都在房間裏吃。最讓人痛心的是,挨到第四天,即代表團即將上北京的頭天深夜,他突發劇咳,大量血痰堵塞呼吸道,瞬間氣絕身亡,陪伴的也措手不及。第二天清晨,副秘書長告之。我默然,心裏堵得慌。我想,如果不這樣折騰他,不突然改變他的生活環境和習性,讓他平靜地生活在深山老林的窩棚裏,興許他老人家還能多活幾年哩。何苦把他弄來“參政、議政”,他又怎樣“參政、議政”呢?

鏡頭之四:人代會行禮如儀,寫簡報戰戰兢兢

在長沙的預備會議結束後,湖南省代表團及十幾位工作人員坐火車專列到北京,住進了動物園西邊的“西苑大旅社”。記得是第三天晚間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開幕式。提前兩個小時神秘兮兮地先把我們用大巴送到復興門西邊的“京西賓館”坐地鐵(當時尚未投產)進入大會堂。在大會堂周圍及天安門廣場靜悄悄,少有人跡和車流。我至今想不明白,為什麼召開這麼一個對廣大人民都是好事的人代會,需要如此保密?!

記得當時有兩千八百多位代表坐定,我們工作人員大部分坐在靠右的片區,我分配在第九排,算比較靠前的了。晚8點一到,迎賓曲響起,主席臺右側,由朱德牽頭步入主席臺。朱德當年已是九十高齡,眼力與神態十分不濟,基本上由兩個服務員架著,步履蹣跚地邁到他的座位上就座。主席臺成員就座完畢,他老人家站起,服務員替他帶上老花眼鏡,遞上事先寫好的紙片,由他宣佈大會開始,奏國歌,請周恩來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

這時,周從主席臺右側走出來,步履尚稱矯健但消瘦得很,病容滿面。代表們迅速起立,掌聲堪稱經久不息,周幾次招手請大家平靜下來。周開始作報告,五千多字的“報告”,他只念了開頭的一二百字和結尾的近百字。在全體代表再次起立的一片熱烈掌聲中退出。

事後,我十分可憐這兩位長者。一位九十高齡神志早已木訥,另一位七十大幾重病纏身,何苦再到這樣的場合,按規定的劇本與角色,行禮如儀。有這個必要嗎?不是難為他倆嗎?真是何苦來矣!

會議期間,我的唯一任務就是編寫湖南省代表團小組討論會的“簡報”。這個簡報共出了四期(周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二期,張春橋的《憲法修改報告》二期),每期二千字左右。開幕前,大會秘書處一位副秘書長,連續兩次開會,指示我們寫“簡報”注意事項。中心思想和反復強調的:千萬不要寫出廬山會議(1970年九屆二中全會)期間,華北組寫出的“簡報”(注:這是指當年廬山會議,林彪推出“天才論”、提出設“國家主席”主張。林彪的四位大將在華北小組就此發言,這份簡報記載了他們的發言。毛澤東看到後,借此批林彪、陳伯達,“九一三”事件後又開展“批林批孔”鬥爭)。他還說:為了避免這個情況再發生,因此這次會議改變了過去的辦法,由中央選派得力幹部組成各省市人大代表團的秘書組,由你們執筆,當然最後由各代表團團長(省委書記或革委會主任)審查定稿。……這個問題他拜託再三。我當然心領神會。

在編寫“簡報”時,我的精神狀態是戰戰兢兢,唯恐出錯。我極力搜集各位代表典型發言,極盡對毛澤東歌功頌德之能事。同時,編撰湖南土語方言,什麼“男主外,女主內”、“湘妹子”等等,這幾篇“簡報”竟得到秘書處好評。往事已愈數十年。幾千人的大會,好些天的勞動,全是演給一個人看的、聽的,全看他的臉色行事。難道這就是社會主義民主嗎?這就是人民參政議政嗎?

鏡頭之五:平民化聚餐,周總理的絕唱

1月17日晚7:30分,這屆人代會在人民大會堂閉幕。緊接著,全體代表和工作人員到大會堂二樓宴會廳聚餐。這可稱得上“國宴”,我有幸參加,自然欣喜。我而今依然記得當時場景:宴會廳很大,幾百張大圓桌有序排開,每桌12人。主食有饅頭、花卷、米飯、包子、蛋糕。10個熱菜,其中7個葷的,3個素的。最令人難忘的就是圓桌中央擺了一個直徑1.5尺的砂鍋,盛滿了白菜、豆腐、粉絲、海帶絲、五花肉片、肉丸和當時罕見的大蝦米。這些菜肴,鮮美清淡,盡顯淮揚菜(周總理故鄉)風味。砂鍋吃完了還可再添。餐畢,一人發一個大廣柑和一個大橘子。這兩樣水果當時市面上是沒有賣的,我沒捨得吃,第二天帶回家“孝敬”我的兩個女兒。這是我平生唯一參加的一次“國宴”,也是人數最多的一次聚餐。至今,我記憶猶新的有兩點:一是這次聚餐有三四千人參加,幾千份菜肴都還溫熱。二是菜品實惠豐盛,適合南北東西各地人群口味。

聚餐結束,深夜十點,我們乘大巴車返回住宿處。途經天安門廣場和寬闊的西長安街,夜色濛濛,靜悄無聲。第二天晚七點,中央電視臺在《新聞聯播》中公佈了這屆人代會的消息,宣告《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在二十世紀末全國實現四個現代化(工業、農業、國防、科技現代化)的奮鬥目標。——這也成了周恩來總理在中國政壇的“絕唱”。

(毛華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