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黔西南州水務局
黔西南州國土面積為16804.4平方公里,全部屬于珠江流域。按三級流域分區劃分為南盤江、北盤江和紅水河三大流域,州內南盤江流域面積6448.2平方公里,北盤江流域面積8760.5平方公里,紅水河流域面積為1595.7平方公里。
根據《黔西南州水資源公報》統計,2006-2012年本州境內午平均產水量88.01億立方米,耗水3.33億立方米,入境水量190.83億立方米,出境水量275.51立方米。
為了保證為下游輸送足夠的水量,同時保證水質達標。我州在保護流域水環境方面承擔了主要義務,多年來投入大量資金保護和建設生態環境,放棄對水環境資源存在損害的經濟活動,較好保護了流域生態環境, 目前南盤江幹流全年期水質為Ⅱ類。
截止2013年,我州先後實施退耕地造林60.90萬畝、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153.80萬畝,石漠化綜合治理89.58萬畝,珠江流域防護林體系建設175.73萬畝,岩溶草地治理160萬畝,水土流失治理3567平方公里,生態移民5.7萬人。森林覆蓋率提高到44.70%,森林蓄積量達到2307萬立方米;水土流失面積減少到5744平方公里,生態安全屏障作用得到明顯加強。
同時,關閉一批高耗能高污染企業,大力實施節能減排技術改造,著力改善人居環境,建成城鎮污水處理廠12個,加快有機綠色生態效農業發展,特色(綠色、反季節)蔬菜、茶葉、中藥材、幹鮮果等生產基地初具規模,形成了面向港澳和珠三角的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工業結構不斷調整優化,特色農副產品深加工、新能源、生物制藥、裝備製造、礦產資源精深加工,民族工藝品加快發展,形成一批省級以上工業集中區,促進企業集聚發展。生態文化旅遊和健康養生產業快速發展,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初步形成,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初步成效,為構建珠江上游生態屏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04年秋,江河來水明顯減少,水位大幅度降低,珠江三角洲地區遭遇近20年來最為嚴重的鹹潮上溯,嚴重威脅澳門、珠海、中山、廣州等地供水安全。應廣東省政府請求,國家防總批准實施珠江壓鹹補淡應急調水,並於2005年1月17日正式啟動,至2月14日結束。按照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的統一部署和調度,我州境內的南盤江天生橋一級電站作為龍頭水庫,從2005年1月17日起至2月1日止,每天以每秒560立方米的流量向珠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地區開閘送水。珠海、中山、廣州、江門、佛山等5市利用水庫、水閘累計直接取水5411萬立方米,利用河道河湧儲蓄淡水4500萬立方米,保証了珠海、澳門、中山等市鹹潮嚴重時期的正常供水,澳門居民喝上了符合飲用標准的自來水。自此,天生橋一級水電廠共5次對珠江下游調水“壓鹹補淡”,這雖之間減少了我州的興義、安龍、望謨、冊亨4個縣(市)的可利用淡水資源,威脅沿江的3個鄉鎮400多個村寨,6萬餘群眾的飲水安全和灌溉農田,而且直接造成天生橋一級、二級電站上千萬元的發電損失和庫區以及下游地區水上旅遊業、漁業生產、水上運輸業嚴重的經濟損失,但卻換來了珠三角地區1500多萬人民的飲水安全,充分展現了黔西南州“顧全大局,克服困難,精心組織,通力協作”的協作精神,更彰顯了天生橋一級電廠胸懷全局,用於擔當社會責任的央企風範。
天生橋一級水電廠調水壓咸工作開展情況
天生橋一級水電站是紅水河流域梯級的龍頭電站,位於南盤江幹流上。工程以發電為主,水庫總庫容102.56億m3,調節庫容57.96億m3,為不完全多年調節水庫。電站裝機多量1200MW(4X300MW),年發電量52.96億kW‧h,保証出力405.2MW;並將增加下游已建的天生橋二級、岩灘和大化3個水電站的保証出力883.9MW,年電量40.77億kW‧h。送電貴州、廣西和廣東。
壩址以上流域面積50139k㎡,多年平均流量612m3/s,年徑流量193億m3。洪峰流量大,千年一遇洪峰流量20900 m3/s,可能最大洪峰流量28500 m3/s。多年平均輸沙量1574萬t,平均含沙量0.81kg/ m3。
大壩為混凝土面板堆石壩,按千年一遇洪水設計,可能最大洪水校核,最大壩高178m。,壩體剖面採用常規設計。壩頂長1104m,壩頂寬12m,頂部設置4.9m高的防浪牆。上游壩坡1:1.4,下游壩坡平均為1:1.4,壩體填築總方量約為1800萬m3。
(一)2005-2009年調水壓咸工作開展情況
2005-2009年,根據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關於天生橋一級水電站“水庫應急調水壓鹹預案”要求,從2005年,1月17日開始至2009年12月31日,天生橋一級水電站共5次對珠江下游調水壓鹹進行了補水供給。其中前三次由珠委直接下文由天生橋一級水電站向下游補水,調度方式採用加大發電提前消落庫水位向下游補水,後兩次由南網總調根據電力負荷需求自行調度。在5年調水壓鹹期間共向珠江下游放水120.16億m3,-確保了澳門、珠海的供水安全。
1.參與珠江流域“壓鹹補淡”應急調水次數
2005年 1次
2006年 1次 2007年 1次
2008年 1次(正常運行調度)
2009年 1次(正常運行調度)
2.每次應急調水的時間及調水量
2005年1月17日;一2月4日調水水量了7.46億m3
2006年10月1日一12月31日調水水量38.04億m3
2007年1月1日一3月2日調水水量29.32億m3
2008年1月1日一3月1日調水水量25.5億m3
2009年9月15日一12月31日調水水量19.84億m3
(二)2010-2013年向下游放水情況
2010-2013年,南盤江流域連續數年出現枯水年,珠委未明確下文要;求開展調水壓鹹工作,散僅以正常發電方式向下游放水。
2010-2013年向下游放水的時間及放水量
2010年10月一2011年2月放水水量53,2062億m3
2011年1.0月一2012年2月放水水量6.7126億m3
2012年10月一2013年2月放水水量37.9454億m3
(三)主要做法
調水壓鹹工作的主要做法是:結合調度方武採用加大發電量,提前消落庫水位向下游補水,從而即增加了下游梯級電站的發電效益,又確保了澳門、珠海的供水安全。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
調水壓鹹跨越時間長,從而增加了水庫調度的難度,尤其是庫水位提前消落,使得發電耗水罕增加,不但造我電量損失,而且年度來水較枯時,將影響整個年度發電計劃的完成以及發點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