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反服貿學運要角林飛帆:都在搞活動,真正念的書不多

從3月、8日到4月10日,歷經24天的台灣。太陽花學運。以學生正式退出議場宣告落幕。此次學運的頭號人物,無疑非總指揮林飛帆莫屬,這也讓他成為兩岸熱議的話題人物之一。這位年僅26歲的在讀研究生有過怎樣的經歷,因何成為這次反服貿學運的要角?臨危不亂的他,生活中又是怎樣的一個男孩?接下來,他是否會走上仕途呢?

人際關系不好,只好轉學

公眾所瞭解的林飛帆畢業于成功大學政治學系,現是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學生。其實在2006年,林飛帆先是考上寧台灣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兩年後才轉至成功大學。在“暨南大學”的那段求學經歷,對林飛帆後來參與社會運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林飛帆讀大學前,就讀于台南新化高中。林飛帆的大姐讀的是企業管理,二姐念的是政治,高中時期的林飛帆成績普通,但對政治情有獨鐘。由於父親是個白手起家的中小企業負責人,從事汽車螺帽的生產製造,希望林飛帆可以讀管理學。但同時,林父還很熱衷談論政治,算是林飛帆的政治啟蒙導師,另陽寸的林飛帆就在政治學和管理學中做選擇。2006年升學考試,林飛帆考上了“暨南大學”公共行政與政治學系。看科系名稱,林飛帆心想這好像是政治學裏的管理學,就決定去學校報到了。過了沒多久,林飛帆僦開始覺得很無聊,因為所學的內容很像是公務員考試會考的內容,更多的是用死記硬背的方式去記憶,這對林飛帆來說毫無吸引力,好在還有一些思想政治課程,讓林飛帆在無聊中找到了一些樂趣。

在當時的林飛帆的意識裏,大學生就應該像個知識分子,做些知識分子會做的事情。在選擇學生社團時,林飛帆拒絕參加高中時就曾參加過的熱舞社等偏娛樂性質的社團,有朋友認為他很有自己的想法,建議他參加學生會,林飛帆想了想,覺得學生會多數組織的活動都是娛樂活動,這些與他所感興趣的政治完全搭不上邊。就在林飛帆為參加社團頭疼的時候,班上有同學參加了台灣青輔會的“青年國是會議”,認識了一些民進党青年部的人,就介紹給了林飛帆認識。這仿佛讓林飛帆看到了參與政治的一道曙光。

在一次民進党成員徐永明的演講中,林飛帆聽到了他當年在學生時期參與過的一些事情。這令林飛帆茅塞頓開。回到學校後,林飛帆決定自己成立一個社團,取名為“暨大台灣社”。由於社團充滿政治色彩,知名度又不高,這個社團當時只有他與副社長,以及一個很忠實的學妹粉絲三個人。就是在這個階段,林飛帆接觸了彭民敏《自由的滋味》等一些“台獨”運動歷史的書籍,還結識了一些“左派”學生運動杜團的朋友,讓他開始意識到封閉而沒有資源環境的恰恰是政黨。此後他在進行社會運動的時候,不會刻意與政黨切割,因為他們很可能會做一些有助於社會運動的事情。

隨著在“暨大”讀書時間的推移,林飛帆越來越反感系學生會舉辦的活動,在他看來,那些活動只是一些風花雪月的庸俗活動。他找不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人際關系也處理得不好,孤軍奮戰的感覺糟透了,於是他萌生了轉學的想法。

權衡了自己的能力之後,林飛帆決定考成功大學政治系,如果沒考上再繼續留在暨大。參加考試後的第二周,林飛帆就遭遇了-場大車禍,顴骨碎裂需要動手術,在醫院住院的那一周,林飛帆覺得異常漫長,此時的他意識到,轉學其實是他從既有的人際關系中的-種逃離。

視“野草莓運動”為“政治啟蒙”

如願轉至成功大學政治學系後的第一節課,林飛帆就深刻感受到了名牌大學的不一樣。那節課是國際關系課,在課上林飛帆看到了同學們都積極發言、討論,這樣的情形,他在暨大的課堂上從沒見到過。為了達到成大學生的標准,林飛帆也積極地參與討論,即便是明明不懂,卻還要裝成很懂的樣子,講起話來滔滔不絕,同學們都對眼前這個新面孔表示贊賞。

轉至成功大學沒多久,台灣就爆發了“野草莓運動”。2008年11月3日,時任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赴台參加第二次“陳江會談”,台灣當局要求在陳雲林行經的高速公路上沒收民眾手持的“國旗”,禁止在圓山附近播放台灣意識歌曲,引起台灣大學生的靜坐抗議。一月3日至5日,林飛帆每天都盯著電視看,關注員警去了哪里,與學生有沒有發生沖突。11月6日,學生開始靜坐,林飛帆在網絡上看了一整天的直播,猶豫著要不要去臺北參加靜坐。第二天,林飛帆看到學生從“行政院”門口撤離時,與警方發生了衝突,不少學生口中喊著“人權”、和平,就是這個畫面觸動了林飛帆,他決定參加成功大學學生組織的相關活動。

按照約定的時間,林飛帆來到活動場地,現場已經聚集了四五十個學生,有大學新生,也有碩士、博士生。大家自我介紹之後,群體開始討論,台南“野草莓運動”正武開場,現場有些資訊科系的學生還架出網絡直播平臺,將台南視頻畫面連線到臺北現場,臺北看到了台南的學生也有了行動。

長達一個月的“野草莓運動”最終以被警方強勢驅離收場,這場運動對林飛帆影響很大,他將此認作他的“政治啟蒙”。“‘野草莓’是我第一歡參與的社會運動,如果當初沒有參加台南‘野葷莓’,之後也不會想去參與後續其他的社會運動。最後我們失敗了,這在我的內心留下了很大的挫敗感,我開始反省,要更有組織、更有計劃,這是個好的教訓,是-個在挫敗中的成長。”

因為這次社會運動,一群原本不曾相識的學生,成為了“志同道合”的夥伴。活動結束後,他們決定成立社團,取名為“成大零貳社”,在閩南語中,“零貳”的發音就是“抗議”。林飛帆被推舉為第-任社長。從這時起,林飛帆知道了自己不再是孤軍奮戰的一個人,他有了一群“戰友”,而且這些“戰友”並不單單是成大校友,通過網絡,他們可以與各校的同類社團聯盟,吸取前輩爭取校園民主的經驗,同時協助更多校園成立學運社團,讓更多的學生認識他們,加入到他們中間來。

與陳為廷“牽手”指揮學運

大學畢業後,林飛帆選擇繼續學業。2011年,他考取了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2012年,林飛帆與同學成立了“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率領學生發起“反旺中遊行”,阻擋當時“紅頂商人”蔡衍明的媒體並購,9月參與“反媒體壟斷大遊行”,成功讓“旺旺中時集團”並購中嘉計劃破產。在這幾次抗議行動中,站在學生團體第一線的林飛帆對於抗議場面、群眾情緒掌控純熟,令人印象深刻,也為今年的反服貿學運打下了基礎。

2013年,台灣學生為了反對服貿協議成立“黑色島國青年陣線”,簡稱“黑島青”,成員主要由台灣“清華大學”、台灣大學、成功大學等高校學生組成,林飛帆、陳為廷等是該社團的主幹成員。 “黑島青”成員以“台獨”為行動目標,他們反對兩岸交流,破壞兩岸服貿協議。

3月18日,林飛帆與陳為廷、黃鬱芬組織發動“太陽花學運”,其中大多數時間是由林飛帆、陳為廷發號指令,輪流指揮現場人員與場外聯系,並隨時說明警方動態,二人堪稱這場行動的“靈魂人物”。3月22日,台灣“行政院長”江宜樺現身議場,與林飛帆對話二十餘分鐘,卻被林飛帆一人掌控全局。

在整場學運活動中,林飛帆表現沉穩,陳為廷則像個熱血青年,直言敢沖,二人一文一武,優勢互補。陳為廷坦承, “林飛帆心思比較縝密,用我的話說,他比較不‘柯文哲’,我比較‘柯文哲’。他是規規矩矩地暴;中,我是莫名其妙地暴沖。”而值得一提的是,林飛帆曾在2012年擔任過蔡英文宜蘭競選總部青年軍,同年,陳為廷在蔡英文苗栗競選總部青年後援會擔任會長一職。

林飛帆指揮的反服貿活動,引發了兩岸的媒體、學者、時評員及民眾的討論及反對。不少台灣民眾在看到林飛帆支持“台獨”的言論後,強烈譴責。”反服貿是假議題,本質就是‘台獨’”、 “‘台獨’意圖十分明顯,卻要全台灣民眾買單他(林飛帆)該承擔的罪過?!”……台灣學者、時評員也發表文章表示,希望參與“學運”的台灣青年能夠及早擺脫“民粹”政治和“台獨”意識的侵擾,重新回歸理性、有序的正軌,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為台灣社會發展敝出實質性的有益貢獻,成為支持陽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的正能量。

生活中黏女友暫未考慮從政

在學運中超齡表現的林飛帆,私下裏卻和其他大學生一樣,喜歡眼朋友去熱炒店吃熱炒、喝兩杯,有時也會喝多出糗;他也喜歡沖浪,最喜歡去的衝浪地點就是台南的海邊。除此之外,他還非常愛黏女友。

林飛帆現在的女友名叫林雅萍,從林飛帆讀成功大學時,二人就開始交往了,在一起已有四五年的時間,感情很穩定。林飛帆時常在FacebOOk上大秀恩愛,他曾寫過“每次生病就更覺得林雅萍對我的重要,頭好痛啊!”,朋友見此都誇張地捂著眼睛,大喊“真是快瞎了!”

從1990年台灣爆發“野百合學運”之後,不少學運領袖轉戰政治領域,很多人認為參與學運的出路,都會歸於從政。當有媒體問林飛帆未來十年是否會從政時,林飛帆說:“我不想回答這個問題”。林飛帆表示,他目前並沒有這樣的規劃,即將畢業的他還有碩士畢業論文等著他,他還要面對服兵役問題,“我希望能出去深造,在知識上能有更多的學習,畢竟去我這幾年都在搞運動,真正念的書不多。”其實,從林飛帆所讀專業來看,不管是實踐經驗,還是學業背景,未來林飛幟走上政治之路都是順理成章的。

(劉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