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歲的臺灣民進党前主席蘇貞昌,將党主席印信交給58歲的現任主席蔡英文。在1986年臺灣戒嚴時代結束前率先成立的民進黨,自此正式完成了新老交替。
這是蔡英文第三度擔任民進党主席,在5月25日舉行的民進党主席換屆選舉中,蔡英文得票超過九成。和前兩次不同的是,大佬蘇貞昌和謝長廷退選,為蔡英文讓路。
蘇貞昌和謝長廷是“美麗島二代”的代表人物。至此,民進黨內除了“南霸天”的陳菊仍然在高雄當市長,整個美麗島世代的風雲人物皆已退場。 2014年4月26日,臺灣民眾走上凱道,發起反核四運動。傍晚,蔡英文(前排中)到場聲援靜坐,受到民眾歡迎。
《美麗島》是一本雜誌,名字來源於臺灣舊稱“福爾摩沙”的意譯。
在臺灣1988年解除黨禁和報禁之前。反對國民黨的黨外人士並沒有統一的發聲平臺,在“國民大會”和“立法院”裏更無代理政黨。
相對於組黨,辦報和辦雜誌要容易得多。1978年美國突然宣佈和臺灣“斷交”後,國民黨當局的最後一塊“遮羞布”蕩然無存,一時之間,“反國民黨專制”“反戒嚴”等訴求迅速登上各大黨外雜誌的版面,國民黨當局和黨外媒體人的衝突緊張到了極點。在公認的臺灣民主化先驅中,無論是自焚殉道的鄭南榕,還是將“牢底坐穿”的施明德,都是當時著名的地下媒體人。前者主辦的雜誌名為《自由時代》,後者就是《美麗島》。
1979年12月10日,《美麗島》雜誌在高雄舉辦了紀念世界人權日的集會遊行。為了阻擋遊行的舉辦,國民黨當局宣佈當天進行演習。即便如此,《美麗島》雜誌社還是號召了數千民眾,並且和軍警發生衝突。事後,臺灣“軍事法庭”對主導遊行的8個人進行了審判,施明德獲無期徒刑,黃信介獲14年有期徒刑,陳菊、呂秀蓮、姚嘉文、林義雄等6人均獲刑12年。
基本上是按照版權頁來抓的:施明德是雜誌總經理,黃信介是雜誌的發行人,呂秀蓮是副社長,陳菊是編委,姚嘉文是雜誌社基金會主任委員,林義雄則是雜誌的編輯。
施明德坐牢25載,從一個38歲的年富力強的媒體人變成年逾花甲之人。在獄中,他遭遇刑訊逼供,牙齒被一顆顆拔掉。
而他的“戰友”們也未逃脫悲慘境遇:呂秀蓮、陳菊這兩位女性曾經被扒光了身體審問,林義雄遭到了滅門慘案,老母和雙胞胎女兒被殺手殘忍殺害,“林宅血案 ”震驚臺灣。
在遊行中取得的聲望和他們為事業付出的代價,讓以施明德為首的美麗島一代迅速成為之後成立的民進黨的主力軍:施明德和林義雄先後擔任了民進党的党主席,呂秀蓮擔任過臺灣的副領導人,陳菊則是一直擔任高雄市的市長。
另一批分享了美麗島的政治遺產的是美麗島辯護律師團,人被稱作“美麗島世代的第二代”。這批人在仕途上比第一代似乎更加順利。
在1980年的“美麗島大審”中,出現了一個15人的律師團,其中陳水扁、謝長廷、蘇貞昌和張俊雄最為有名:後三者均擔任過臺灣的“行政院長”一職,而陳水扁則成為了民進黨歷史上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攻下過臺北市長和臺灣地區領導人的人。
和媒體人狂飆一般的激情相比,口才好、邏輯縝密的律師更適合治理國家。這也是為什麼最終是年紀輕輕通過了司法考試的陳水扁獲得了政權。老前輩們的半生都在做反對派,事實上他們的氣質也確實更適合做反對派。
去年11月,在臺北市郊的一座山上,我見到了民進黨前領導人施明德。自從淡出政壇後,他就從臺北市區搬到了這座山間別墅。這間別墅有一面巨大的玻璃屏風,上面刻著施明德這輩子最喜愛的一張相片:美麗島大審。在這場審判中,“政治犯”施明德雙手叉腰,表情自信、放鬆、樂觀。審判之後,施明德得到了“民主先驅”的稱號和無期徒刑的判決。
儘管事先知道施明德不是一個容易控制的採訪對象,並且也做了相關準備,但採訪走向還是被他控制了。施的前妻曾說,她最受不了的就是施每天沉迷于“民主先驅”的光環和記者的追捧,無法“接地氣”地生活。記者在採訪中也發現,這個人似乎永遠不會正面回答問題,而是一直向記者闡釋自己政治生涯的光輝以及人性品德的高尚。
2000年,在國民黨分裂的大環境下,陳水扁以不到四成的得票率獲得了臺灣地區領導人大位。民進党所有的支持者歡呼雀躍,黨內的政治人物也都摩拳擦掌,等待陳上任後能夠大展拳腳。
在陳水扁獲勝當天,施明德給當時的党主席林義雄致電,表示退出民進黨,理由是國民黨政權已經被推翻,他加入民進黨的目的已經達到。
“兄弟們再次別過了。”即便是陳水扁拿出諸多條件挽留,施明德依然拂袖而去。一如明教教主張無忌不當皇帝的灑脫。
而在2000年勸說施明德留下來的林義雄,在2006年陳水扁貪腐弊案爆發時也憤然退黨。當2008年國民黨全面掌權之後,出於對國民黨“一黨獨大”的憂慮,林義雄又重新加入了民進黨,為監督國民黨努力。不久之前,為了在“核四”問題上向國民黨施壓,七十幾歲的林義雄還宣佈絕食,再次以“犧牲者”的姿態出現在公眾眼前。
昔日戒嚴時代在黨外一呼百應的時代已經過去,失去了龐大怪獸對手之後,政治人必須要找到一個現代政黨當做自己的平臺,遵循政黨政治的規律。
離開民進黨的幾位美麗島第一代大佬的政治之路相對困難很多,也逐漸地淡出了政壇。施明德曾以倒扁運動的班底先後兩次參加不分區“立委”的選舉,在已經形成穩定兩黨制的臺灣,這兩次嘗試全都以失敗而告終。
留下來的美麗島大佬過得都不錯。陳菊、呂秀蓮兩位至今未婚的女性最富有代表性:陳菊目前是活躍在政壇一線的唯一一位美麗島第一代大佬,在臺灣歷次的地方首長民調中都高居榜首,牢牢佔據了高雄市長的地位,沒有意外的話,年底的高雄市長選舉中陳菊還會繼續連任。 呂秀蓮則憑藉自己在美麗島事件上攢下的政治資本一路從桃園縣長、“立委”直到擔任了副領導人。儘管是陳水扁的副貳,呂秀蓮眼中的陳水扁仍然只能算是美麗島世代的晚輩。甚至在就職典禮上,也要和陳水扁並肩站在臺上,不肯退後一步。
這種“沒有我哪有你”的“母上大人”態度不會讓陳水扁身邊的人滿意的。坐過牢流過血,不一定要時時掛在臉上,許多民進黨大佬也非常不滿。
2004年3月19日,陳呂二人在選前一天的拜票行程中遭遇兩顆子彈襲擊,呂秀蓮膝蓋中彈,陳水扁肚皮被子彈劃破,兩顆子彈成為臺灣政壇的未解之謎。
一直有一種陰謀論,認為兩顆子彈是民進黨為翻轉選情而做的細心策劃,原計劃是打死呂秀蓮,製造悲情氣氛,保證陳水扁獲勝。這種說法雖然未經證實,但陳、呂心結就此埋下,陳水扁深陷貪腐弊案時,呂秀蓮多次發表“落井下石”的言論,不斷要求陳水扁家族向臺灣民眾道歉。在重啟3・19槍案的呼籲中,呂秀蓮甚至比藍營還要積極。
不按常理出牌,個人感情用事的呂秀蓮在政壇上已經難有作為。在年底將要進行的臺北市長選舉中,呂秀蓮還曾表態要參加民進黨的初選,結果民調中排名末尾,無奈之下只好宣佈退選。
在呂前輩肆意張揚的時候,美麗島二代的律師們的表現則中規中矩,像政治人的樣子。
在因為貪腐身陷囹圄之前,陳水扁一直是臺灣民主化後評價最高的一位領導人。草根出身,在大三時依靠優秀學業成為臺灣當年最年輕的律師。放開黨禁之後,他在臺灣政壇表現亮眼,攻下了臺北市,又攻下了“總統府”。
美麗島一、二代感情不和在臺灣政壇早有傳聞,為了凝聚團結的表像,2004年陳水扁競選連任時還曾請廣告公司拍了選舉廣告,廣告中美麗島世代團結在一起,力撐陳水扁。然而陳水扁弊案爆發後,施明德便組織紅衫軍倒扁,誓將阿扁拉下馬,祖師爺清理門戶的姿態非常強硬。
言語犀利,嘴上一貫不饒人的陳水扁也沒給施明德好的評價,當紅衫軍街頭倒扁遭遇暴雨後,阿扁還幸災樂禍地表示:“倒扁運動被水扁了!”
美麗島一代不能容忍昔日的戰友變成他們反對的人,面對弊案,施明德、林義雄和呂秀蓮紛紛站隊,盡力切割。
相比這三位一代大佬,謝長廷、蘇貞昌等律師的態度則顯得曖昧而且現實。在謝蘇二人搭檔參加2008“大選”時,雖然對於阿扁議題採取的是切割態度,卻也從未落井下石過,充其量只是不褒不貶,不因力挺阿扁得罪藍營,也不因倒扁得罪綠營,計算得相當嚴密。和“大義滅親”相比,保持一種留有餘地的態度才是政治人的合適做法。
“美麗島大審判”過去了30年,政治紅利已經消耗殆盡。
早在2006年林義雄退出民進黨之時,就有人發出“美麗島時代結束”的宣言。“與當年更多是為了理想相比,現在的人加入民進黨就是為了赤裸裸的權力。”林義雄主張,“改造民進黨,全力為新生代讓路。”
擁有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博士學位的蔡英文就是這樣一位民進黨內新生代。與美麗島世代相比,蔡英文擁有留洋經歷,形象清新、溫和,符合臺灣年輕人對政要形象的定位。反服貿運動之後,臺灣世代交替的喊聲震天,讓民進黨內進行的党主席改選也變了樣子,原本是蘇、蔡、謝三足鼎立的競爭,變成了蔡英文的一枝獨秀。
和那些落寞的大佬相比,真正聰明的是最後一位美麗島人陳菊。她的轉型是一個正面例子,她放下了美麗島的民主鬥士標簽,認真做自己的地方官,儘管一直被視為“獨”派,卻毫不猶豫地接觸大陸來訪的高級官員。不糾結、不鑽牛角尖是一種真正的智慧,這也是最後一位美麗島大佬保持權勢和影響力的關鍵。
(馬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