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輸賑災也是考驗特區與內地關係的態度 捐輸賑災也是考驗特區與內地關係的態度

雲南魯甸於八月三日十六時三十分發生六點五級大地震,此次地震具有震級大、震源淺、災區人口密集和災區房屋抗震性能差等特徵,災情較為嚴峻,造成重大人員傷亡。截至本文撰稿時,地震造成昭通市魯甸縣、巧家縣、昭陽區和曲靖市會澤縣三百九十八人死亡,三人失蹤,一千八百零一人受傷,一百多萬人受災。救援人員已進入災區搶救,但因道路中斷、仍急缺物資。習近平主席作出批示,指示各方面要做好抗震救災的工作;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親往災區現場視察強調,要把握黃金七十二小時救援期,「人是最寶貴的!」

震災發生後,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和社會各界人士,都以不同方式予以關切。行政長官崔世安在第一時間致函中央政府,關注雲南魯甸地震,代表特區政府和澳門居民對地震遇難者表示深切哀悼,並向遇難者家屬、傷者及受災群眾致以誠摯慰問。崔世安還表示,澳門特區將盡最大程度努力支援抗震救災。

地震發生後,澳門紅十字會迅速作出反應,由賑災基金撥款三十萬元人民幣電匯雲南省紅十字會協助緊急救災,兩名工作人員亦立即趕赴震央魯甸縣進行災情評估及物資派發等工作,並啟動緊急應變機制,調撥儲存於四川省南充市紅十字備災中心的五百個救災應急家庭包,於地震當天連夜送往災區,協助災民緩解困境。而澳門宣明會的當地救援人員也正趕赴災區評估災情,並將向受影響災民派發衛生包、帳篷,同時為災區兒童提供心理輔導。

澳門各界社團也紛紛發揚「血濃於水,人溺己溺」的歷史老傳統,紛紛向災區捐款賑災。中華總商會向紅十字會捐款三十萬元,並會繼續呼籲中總理監事捐款,幫助雲南災區。街坊總會除向紅十字會捐款十萬元之外,還動員屬下坊會和服務中心籌款,賑濟雲南受災地區。澳門紅十字會設立了兩個接收捐款專用戶口,該會表示所有捐款將全數用於本次雲南地震的救災工作。相信,在本文見報及以後,本澳社會將會展開一場籌款賑災熱潮,有更多的社團和人士,紛紛慷慨解囊,踴躍捐輸,協助災區人民及早度過難關。並賑災工作完成後,還將會參與災區重建工作,為受災同胞恢復正常生活和生產創造有利條件。

澳門各界社團和人士在內地的歷次自然災害發生後,都自發地踴躍捐輸,這除了是他們本身所具有的同胞情所促發之外,也是對祖國內地一向來無條件支援澳門的誠懇回報。實際上,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在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對澳門的建設和發展一直非常關心。特別是在保證澳門必需的淡水、糧食、副食品及原料、半成品供應方面,給予了有力的支援。每天從祖國內地源源不斷運到澳門的糧食、新鮮蔬菜和副食品等,保證了澳門同胞的吃飯問題,也促進了澳門的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

實際上,澳門特區十四年來的發展歷程,見證了祖國對澳門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傾力支援。中央政府在澳門特區發展的關鍵時期提供了全方位、強有力的支援。今日澳門的每一個成就,每踏上一個經濟發展的新臺階,都包含著國家的支援和關愛。從抗擊「SARS」時贈送醫療物品,到補淡壓鹹無償支援食水;從「CEPA」到開放內地居民到澳門個人遊;從支援澳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到設立珠澳跨境工業區,及向橫琴提供比經濟特區還要特殊的優惠政策;從將澳門與珠三角合作納入《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到以創新模式支援澳門大學在珠海橫琴島建新校區;這些有利於維護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的政策措施,為特區開啟了一個廣闊的發展空間。

中央政府和內地人民的關心與支援,對澳門的經濟發展與繁榮,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澳門回歸十四年來,確實是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民生改善。澳門GDP從一九九九年的四百七十三億元增至二零一三年的四千一百三十五億元,人均GDP從一點三八萬美元增至八點七三萬美元,超日本兩倍,超香港二點五倍,超韓國四倍,超中國大陸十三倍。特區政府財政盈餘從不足一百三十億元增至目前的二千四百億元,外匯儲備約一千二百億元。澳門實施十五年免費教育,免費基礎衛生護理,持續實行現金分享,減免稅收,積極興建公共交通設施和發展公共事業,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雄厚的經濟實力,增強了抵禦金融風險的動力,也為未來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澳門不同的宗教和族群和諧共處,中西節慶和文化藝術活動多姿多彩。澳門居民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攜手並進,共同守護澳門的美和善,努力建設美好家園,使特區的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更富內涵和更有活力。澳門,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回歸後的澳門佔盡天時、地利、人和,國際商貿往來頻繁,旅遊會展經濟蓬勃發展;國際體育盛事、文化藝術活動精彩紛呈……。澳門這顆祖國東南邊陲的明珠在國際舞臺上大放異彩。

相比之下,澳門對國家的貢獻,則顯得太少了。因此,澳門特區有必要充分發揮積極性,為國家多作貢獻,以回報中央政府和內地同胞的關懷和支援。尤其是在內地發生自然災害之時,更應積極捐輸支持救災並支援災區重建,其實也是對內地無私支援澳門特區的回饋。這正是「一國兩制」的核心。如果沒有中央政府支援澳門特區,澳門特區就沒有今日的繁榮發展。同樣,澳門特區也應以「一國」為主,內地有什麼困難,也應及時伸出援手,並積極參加中央政府部署的救災工作。因此,今次雲南魯甸地區發生地震,也正是考驗我們對特區與中央及內地關係的態度的重要時刻。

(八月四日發自英國曼徹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