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在創新創業發展上不應落後

陳觀生

日前,香港立法會財委會雖然多次加開會議,在泛民議員拉布下,結果趕不及死線前表決成立創新及科技局的撥款。香港特首梁振英批評議員玩政治,妨礙香港經濟發展。澳門在看熱鬧的同時,應否思考一下為何香港政府那麼著緊成立創新及科技局?澳門有無這種需要?從香港的經驗中得到什麼啟示?

香港政府著緊創新科技的啟示

香港特區立法會財務委員會(財委會)2月14日加開會議,審議成立創新及科技局的撥款申請。但因反對派議員“拉布”,財委會最終未能表決撥款申請。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表示,反對派議員為香港的競爭對手送上一份難得的“情人節禮物”。

為何香港特區政府如此著緊創新及科技局的成立?梁振英表示,創新及科技對香港十分重要,他在成為候任行政長官時已向當時的立法會提出成立創新及科技局。當時因反對派議員“拉布”,直至上屆立法會任期結束,都未能審議通過成立創新及科技局撥款的申請。本屆立法會成立後,特區政府向立法會第二次提出申請,但再次失敗。

梁振英指出,世界其他地方亦很重視創新、科技,它不單是一個產業,也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創新及科技事業發展得非常快。因此,香港需成立一個創新及科技局,統籌產業發展,讓市民的生活可以更便捷、更安全、更舒適。成立創新及科技局的撥款申請14日最終未能表決後,特區政府決定暫時撤回申請。梁振英表示,已經決定,將第三次向立法會提出申請。

香港特區政府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成立創新及科技局,其目標是澳門一直以來也十分著緊的“經濟多元化”。按照梁振英的說法,香港整體經濟發展良好,但仍面臨長、短期的挑戰,需大力發展多元化經濟,兼具創意及創新。他說,香港一直在創新科技的研究及應用範疇領域投放資源,但欠缺協調架構以確保資金用得其所,創新及科技局的成立將在香港發展多元經濟中起到主要作用。

據香港傳媒報導, 香港科技發展水準每況愈下,主因有二:一是工商產業升級轉型速度較預期慢,這涉及投資信心及資金問題;另是,政府多年來對科技發展缺乏前瞻和潮流觸覺,以致與鄰近地區差距愈拉愈遠,這與人事及守舊思維有關。若要徹底改革,必須提升官產雙方的視野和效率,通過創新科技發展高增值產業,提升香港競爭力及經濟活力。

現今知識型經濟,講求的是創意含量、創新速度及技術人才,缺一不可。香港業界指出,創科局應就本港科研方向、鼓勵企業投資、人才培育等方面,提出實際可行政策,儘快提升香港的技術研發和創新能力。在這過程中,政府除繼續支援應用研究和科技轉移外,也應把通訊科技放在重要位置,例如,鼓勵各行業善用物聯網、雲端運算科技等,探索更多創意發展領域。

香港傳媒認為,香港朝高增值產業發展,除要強化學術研究與產業合作外,相關人才培訓也很重要。首先,專上教育課程內容必須緊貼科技趨勢及實用。現職企業員工,也應鼓勵持續進修,以配合市場多變及發展需要。另外,設立創科局加強向青年推廣香港創意科技發展的遠景,唯有決策局帶頭推動才能展示政府決心,這才容易說服及吸引年青新一代入行。要達至以上目標,確實不容易,但可作多方面嘗試。首先,創科局領導班子應是富創意、肯嘗試、對創意科技行業熟悉的專才,這才有望一洗過去只求穩妥、不重創意的官僚作風。在引進或轉移技術方面,政府可制訂優惠政策(如稅務或地價等),吸納海外著名科技公司來港發展;為吸引年輕人入行,可推出創業資金及廉價辦公室等措施。在技術應用層面上,可鼓勵業界將傳統工業與物聯網等主流科技結合,以擴大各行業合作的可能性。

香港傳媒指出,在政策規劃上,可考慮將創新科技納入更高的戰略層面,制訂香港未來五年發展計畫/藍圖,規定政府需每年投放指定金額,支援科研、創新和企業發展;設立中長期規劃機制後,政府需定期評估推行成效及評估未來需要,隨時制訂微調政策,目標將科技創新定為經濟發展新引擎,為各行業創造更多發展及就業機會。眾所周知,推動科技產業是一漫長工作,不是今天改個局名或調配一下內部人手,明天就可以見到成效。儘管不少人關注其功能架構及資源配置問題,但面對著鄰近地區大力發展科技產業,並以此作為經濟新動力競爭下,設立創科局確有急切必要性。但更迫切的是,應儘快制訂前瞻性產業政策,設法鼓勵業界投資創意科技,為香港經濟和青年就業創造新空間。

因此香港設立創新及科技局,香港社會對此是寄予很大期望--冀能加快產業升級轉型,為本港經濟注入新動力,為社會創造更多中、高端就業機會。

大眾創新創業是多元化基礎

各地在推動創新科技發展時,大多是推出創新創業園的方式,可見兩者之間關係密切,創新創業基本可以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國家科技部副部長曹健林表示,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繼續擴大開放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內地迎來了世界科技創新格局調整時期,技術市場亦迎來機遇。為此,需要進一步加快推進大眾創新創業。但大眾創新創業正面臨一些問題,曹健林指具體表現在創業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後、場地或服務等創新創業成本偏高、創業融資管道不暢、初創創業大多處於市場失靈的真空地帶、創新創業區域發展不平衡、社會對大眾創新創業的認識還有待提高等方面。

至於解決上述問題的突破口,他認為要構建一批滿足大眾創新創業需求和特點,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創業服務社區「眾創空間」。曹健林指,下一步將堅持政府引導和市場主導,進一步降低創業成本和門檻,釋放蘊藏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之中的無窮創意和無限財富。

曹健林並透露,2014年內地技術合同成交額8,577億元(人民幣,下同),近30萬項技術成果通過技術市場轉移轉化。截至目前,內地科技企業孵化器數量超過1,600家,在孵企業8萬餘家,就業人員175萬。內地創業投資機構超過1,000家,資本總量超過3,500億元。

科技型的小微企業是技術創新體系中最活躍、最具效力的群體,在推進自主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科技型的小微企業資產輕、風險高的特點,使商業資本較少介入其技術創新活動,大量初創期的科技型小微企業由於資金短缺而難以發展壯大。

近期,內地省市相繼推出政策助創新小微企業發展。2015年,新疆自治區將實施中小微企業“大眾創業萬眾就業”行動,爭取新增3000戶創業型小微企業;北京市決定實施科技創新券制度。創新券主要用於鼓勵本市小微企業及創業團隊充分利用北京地區開放實驗室的資源開展研發活動和科技創新,由政府發放。小微企業及創業團隊向高等學校、科研院所購買科研活動時使用。創新券以事前立項、事後補助的方式進行支援。支持對象為小微企業和優秀創業團隊,對其與指定實驗室圍繞科技創新創業開展的測試檢測、合作研發、委託開發、研發設計、技術解決方案、新技術新產品(服務)等科研活動給予資助。創新券採用網路認證的模式,僅作為企業在購買科技服務時的憑證,不直接對企業發放經費補貼。這一過程不僅緩解了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創新資源不足的困境,而且也引導其使用社會科技資源的能力,同時也優化了科技資源參與企業創新的環境。

種子期、初創期的科技型小微企業在起步發展階段,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最急需的就是資金支持。但由於這些企業資產輕、風險高,大多數金融機構不願投,也不敢投,限制了企業的快速成長。1月8日,山東省首支科技型天使投資基金——山東科融天使投資基金在濟南啟動,這一基金將致力於打造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創業發展投資平臺。

本澳也一直期望透過鼓勵創新創業來實現經濟多元化。2013年8月,澳門特區政府推出“青年創業援助計畫”。這個計畫將為首次創業的澳門青年提供最高30萬澳門元的無息貸款。政府希望借此鼓勵澳門青年在傳統就業取向以外,開拓新的選擇和機會,幫助他們實踐創業理想,也更好地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澳門特區經濟局介紹,計畫推出以來,已經接到523宗申請,其中,處理完成424宗,批准344宗,批准金額已達8198萬澳門元。

在澳門回歸15周年的眾多新聞之中,或者有一條新聞為很多人忽略。12月16日,在澳門回歸15周年前夕,在橫琴新區成立5周年之際,澳門青年橫琴創業谷啟動,橫琴同時為澳門青年創業提供首期20億元人民幣扶持資金。

澳門受限於土地面積狹小等先天條件,缺乏推動經濟實現多元化所需的空間資源。創業谷的啟動,為澳門提供了寶貴的充足空間。另一方面,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也需要一大批朝氣蓬勃的創新創業人才。澳門有限的土地空間以及較高的租金成本,使不少澳門青年的創業夢想難以施展。創業谷搭建澳門青年的創業平臺,拓展澳門青年的就業管道,為澳門青年提供了用武之地,能夠充分激發澳門青年的創造活力,也為珠澳兩地的合作發展提供支持。

眾所周知,一個創意要想孵化為成功企業,需要政策、資金、機遇等眾多因素的扶持。而創業谷提供強大的辦公場地支援、資金扶持、服務支援以及眾多政策優惠,使澳門青年在橫琴得以零門檻創業。一流的創業環境,可以幫助澳門青年發展事業進入無障礙跑道。

當然,除了充足的資金和一流的硬體投入,“軟環境”的建設也至關重要。比如文化氛圍,思想的自由,學術的獨立,比如健全完善的法治,對智慧財產權的有效保護等。有了這些看不見的“軟支持”,澳門青年在橫琴創新創業才能一路高歌。

打破本澳創新創業市場小的迷思

一說起澳門發展經濟多元化相關的話題,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市場小,特別在創新科技發展上,基本可以斷定“澳門發展不出互聯網創業”。有業界人士稱,澳門互聯網創業可取的只有營商手續簡單,稅務友善,和科技產品反覆運算迅速寥寥數點. 這個主要是沖著60萬人口封頂的市場容量而來,慣性思維認為潛在用戶基數不足以撐起一家像樣的互聯網企業。把市場簡單與人口劃上等號似乎是互聯網業者特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