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積極部署「立委」選舉不能再輸

與出戰「總統」大選的人選仍是舉棋不定相比,國民黨在部署二零一六年第九屆「立委」選舉方面,卻是頗為明快。朱立倫已經主持國民黨中常會決定,成立「立委輔選策略委員會」暨「中央提名審核委員會」,其成員包括委員包括國民黨副主席郝龍斌、黃敏惠,「總統府」秘書長曾永權,「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中評委主席團主席廖了以,國民黨秘書長李四川,「行政院」秘書長簡太郎等共七人,郝龍斌為召集人。據說這部選舉機器將會在今日啟動,正式運作。首先是討論「立委」選舉參選人提名的時程與原則,包括區域「立委」提名將要分為幾個梯次、各梯次提名時程為何等。但朱立倫已經授予策略錦囊,原則上單純選區列為第一梯次,最不易處理的選區列為最後一個梯次。並將會先行處理區域「立委」提名,隨後才處理不分區「立委」提名,希望能在各選區提出適當人選,爭取勝選。朱立倫明確指示,希望能事前協調、策略因應,讓提名作業更有彈性,不光靠初選。

在「九合一」選舉慘遭敗績之後,不少人除了對國民黨的「總統」大選選情表達悲觀之外,也對其「立委」選舉選情並不看好。由此,蔡英文已經躊躇滿志地宣稱,民進黨必須爭取「總統」大選和「立委」選舉雙勝利,達成完全執政。但從近來的發展事態來看,卻令人們悄悄改變對國民黨「立委」選情的研判,不少人產生了新的觀點,認為在「九合一」選舉中拒絕出來投票的原國民黨支持者,當時的行為是為了懲罰馬英九,並非是要懲罰國民黨。現在,一方面懲罰馬英九的「氣」已經出了,沒有必要再繼續糾纏下去;另一方面馬英九現在已經不再是國民黨主席,新任主席朱立倫是國民黨再起的希望,而且朱立倫也沒有對不起國民黨的支持者,因而沒有必要為難朱立倫。

另外,「立委」選舉與縣市長及縣市議員選舉不同,縣市長暨議員選舉是屬於地方選舉的層次,與「中央」政權也沒有直接關聯;而「總統」大選和「立委」選舉是屬於「中央」公職選舉的層次,國民黨的輸贏涉及「中央」政權,也關乎台海和平,不能大意。即使是受各種主客觀因素影響,「總統」大選贏不了,「立委」選舉也不能輸掉。否則,連「立法院」的主導權都讓民進黨拿走,就無法對屆時的蔡英文政權予以制衡,讓民進黨予取予奪,這並非是負責任的國民黨人都能接受並願意見到的情況。

因此,估計曾在「九合一」選舉中拒絕投票的原國民黨支持者,尤其是深藍選民,將會回流。即使一時難以恢復基本盤,起碼也不會像「九合一」選舉那樣糟糕。就此,就連被視為「藍皮綠骨」的王金平也認為,國民黨應當能夠在「立委」選舉中保持過半席位的優勢。

至於第三勢力和社運團體的蜂擁參選「立委」,對國民黨來說更是不足為慮,因為這些政治勢力,本來就不是國民黨的同路人,實際上他們所從事的所謂公民運動,其矛頭所向基本上都是馬政府,因而他們參加「立委」選舉,其選票基礎本來就不是屬於要投給國民黨的,而是投給民進黨或其他泛綠政黨的,因而並不會對國民黨的選情造成滋擾。何況,近日來的發展態勢顯示,既然他們聲稱自己是「第三勢力」,就刻意要與民進黨保持距離。第三勢力或公民團體雖然在政治立場上與民進黨沆瀣一氣,但在個人名位方面,未必是凡民進黨「神主牌」就要參拜,而是要表現自己的「獨立性」。因而在參選「立委」的提名策略方面,拒絕與民進黨協調,堅持自行運作,在各個參選的選區,都與民進黨產生杆格甚至是衝突。因此,對第三勢力的參選,國民黨不必恐慌,反而應當暗喜。當然,關鍵還是自己要爭氣,不要把勝選的希望寄託在對方的「鷸蚌相爭」。

國民黨內部就認為,只要國民黨的提名策略得宜,推出有戰鬥力的人選作參選人,就可以保住半壁江山。因此,朱立倫採取了與馬英九不同的方法,而是模仿民進黨成立「選舉對策小組」的方式,成立黨的選戰機構,進行策略研究及提名研究,以求科學合理地推出參選人,並加強其戰鬥力和知名度。朱立倫主席日前就明確指出,提名參選人希望能事前協調、策略因應,讓提名作業更有彈性,不光靠初選。而能夠充分領悟並執行朱立倫戰略意圖的國民黨秘書長李四川,也指出國民黨的「立委」提名方式將有兩大改變,一是顧及團結、避免實力懸殊者進入初選作不必要的廝殺,國民黨成立「立委」輔選策略委員會,就是要把以前的提名運作從後面拿到前面來,但依然是由地方黨部啟動、把有意參選同志報到黨中央;二是在艱困選區彈性與友黨或公民團體等合作,甚至是採用「柯文哲模式」。

從李四川的策略意圖看,國民黨將分三個階段進行「立委」參選人提名。其中第一階段將會優先考慮現任「立委」,如果只有一人參選就直接提名,若有兩人以上參選但新人實力相差懸殊,就會先協調。協調不成就提名現任「立委」,以避免進入初選廝殺、埋下分裂危機,也可避免資源浪費。

第二階段則是,如果挑戰者與黨籍現任「立委」實力相當,就會排進策略委員會討論後再協調,仍協調不成就依黨內初選機制進行。國民黨是著眼黨內團結,不要像過去由地方報上來幾個人就統統進入初選,然後廝殺到頭破血流,反而影響黨內團結。

至於第三階段則是處理艱困選區。過去國民黨都是直接徵召同志投入參選,明知會落敗還是要提名,未來會思考策略性提名,也就是跟友黨、公民團體或無黨籍人士合作,亦即「柯文哲模式」,進行利益交換,以國民黨支持他們的「立委」候選人,來換取他們支持國民黨的「總統」候選人。

採用這種方式,確實是將會比馬英九的「硬邦邦,欠人情」方式要靈活得多。但也有問題,就是將難以擺平某些平時就是對黨內意見多多者,如親民黨出身的羅淑蕾等。如果不從其意願,可能就將會脫黨自行參選,從而對國民黨的選情造成衝擊。實際上,這類人平時就自以為「眾人皆醉我獨醒」,對黨中央和馬政府的大小事都看不上眼,動輒就是大聲開罵,不服黨中央規管。今次倘宋楚瑜又要出來參加「總統」大選,說不好將會誤判「國民黨氣數已盡」,「宋楚瑜東山再起」,而「跳船」重新投靠親民黨,並在國民黨的鐵票區「打尖」,對國民黨的參選人構成重大威脅,讓其釀成「煮熟了的鴨子也飛走」之憾。對此,國民黨不得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