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西發展或是澳門經濟新機遇

陳觀生

早前,有團體主辦研討會,有專家建議,澳門具地緣優勢,未來若能說服香港共同拓展粵西地區新巿場,將帶來無限商機。希望與粵西加強合作,促進發展是本澳從政府到民間曾經的熱點之一,如前澳門特首何厚鏵曾經前往粵西多個城市考察,提出了一些合作計畫並爭取到一定的政策支持,但近年本澳對與粵西合作有所忽視。今年全國兩會,澳區全國政協委員崔世昌和蕭德雄聯合提案,希望研究澳門與粵西江門地區的合作,再次引發本澳與粵西合作的熱情。隨著港珠澳大橋即將建成,以及日後有粵西沿海鐵路和高速公路,廣東省方面逐漸重視港澳與粵西的合作,積極參與粵西發展合作,或是正面臨一定經濟困局的澳門經濟新機遇。

澳門與粵西合作曾經熱鬧

回歸後,澳門特區首任行政長官何厚鏵提出的三大發展戰略中,打造粵西地區經貿服務平臺成為鼎足之一。2003年4月,何厚鏵率領特區政府和經濟界代表團參觀考察湛江、茂名和陽江,期盼粵西把澳門當作優良服務平臺,促進澳門與粵西兩地深層次的合作。

其中,何厚鏵與湛江市政府及有關部門領導舉行了座談。何厚鏵說,湛江作為粵西樞紐並延伸到祖國西部地區的戰略性地位,對澳門企業家有很大吸引力。他希望湛江充分利用澳門作為對外開放的聯繫橋樑和視窗,發揮澳門的服務平臺作用,澳門特區政府非常支持澳湛合作。

或者是對與粵西合作繼續情有獨鍾,10年之後,已卸任澳門特首並升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的何厚鏵率澳門考察團,再到粵西江門市廣海灣經濟區進行調研考察。何厚鏵在考察中指出,大廣海灣經濟區處於珠三角輻射粵西及大西南的樞紐位置,區位優勢明顯,發展潛力巨大。開發過程中要加強同港澳的合作。要規劃先行,從容開發;要以市場為主導來推動大廣海灣經濟區的開發。

當年何厚鏵率領澳門代表團粵西考察後,即在澳門舉行粵西名優產品展銷會。粵西9個城市的荔枝、手工竹藤工藝等以“名優產品”的身份首次進入澳門,“粵西製造”從此通過澳門這個視窗被源源不斷地推介至歐美、東南亞以及眾多葡語國家。之後,澳門與粵西的各項合作也頗為熱鬧一番。

2003年繼澳門首屆粵西9市名優產品展銷會後,澳門與湛江達成快速物流通道連線協定。大量粵西出口貨運經澳門機場中轉,可大大節省到達目的地的時間。湛江幾十萬噸富貴竹、水產品的冰鮮及活鮮出口項目與澳門達成了定期貨運快班意向。

之後,隨著《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的簽署,澳門和粵西地區的合作向服務業拓展。2005年,澳門利福泰發展有限公司在粵西陽江出資3億元人民幣興建五星級酒店等旅遊商貿專案,向粵西地區輸入國際酒店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經驗。何厚鏵親赴陽江出席簽約儀式,不遺餘力推動澳門粵西互補型合作。

隨後,兩地基礎設施建設的合作為兩地經貿往來升溫,為兩地經濟發展提速。粵澳合作專案——南琴路於2008年1月31日通過驗收,正式建成通車,它貫通橫琴島和粵西沿海高速公路,北上即京珠高速公路,打通了澳門連接粵西和內地的又一交通脈絡。而面對即將建成的港珠澳大橋,粵西多市表示將建造相應的對接高速公路,拉近與澳門的距離。兩地中小企業在旅遊、零售、分銷、物流、運輸及會展等服務市場的合作趨向活躍。同時,澳門醫療界、律師界等也紛紛挺入粵西,進行交流,提供服務。

新改革興起帶動粵西市場開拓

不過,由於各種原因,如澳門在獨沽一味之下經濟實現了高速增長,其他發展方向與模式逐漸邊緣化,區域合作大多掛在口邊,而粵西各地也主要期望資金實力更強的香港企業到粵西合作發展,近10多年來澳門與粵西合作的聲勢逐漸減弱,就連在澳門舉辦的粵西名優產品展銷會也改變為粵澳名優產品展銷會。

近期,自貿區與“一帶一路”兩大國家戰略引起各方重視,同時本澳經濟在多年高速發展之後,出現了“10連跌”,甚至被認為將是一段時間內的新常態,所以如何抓住這兩大國家戰略機遇,實現在新常態下有新出路,是特區政府及社會各界關注的問題。

日前的研討會上,專家指出,自貿區戰略是國家經濟新常態的契機,包括“請進來,走出去”,將國際高端的企業服務提供者引入中國,可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外資企業以往是看準內地廉價勞動力設廠,現時已不堪回首,既然要吸引外資,透過自貿區搭建平臺與外資架接,再與本地民營企業拓展龐大巿場,將是自貿區未來目標。商機需要發掘,內地廣闊巿場要在醫療、教育、文化、創意等地方發展,相信由中小企發掘最好,而澳門則具備無可替代的優勢。他認為澳門創意產業比香港弱,要能將此優勢把握,中小企正好扮演著此角色。他提議澳門服務業做投資顧問,幫助東莞等地的潛在富商做投資服務,設計項目、融資方式都由澳門包辦,以洗澳門一業獨大形象。加上澳門特色在於在珠三角西部,國際城巿優勢明顯,未來若能說服香港共同拓展粵西地區新巿場,將會帶來無限商機。

國家最近宣佈將澳門納入“一帶一路”戰略。據傳媒日前報導,國家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許英明表示,澳門應該透過自身優勢參與“一帶一路”,尤其憑著過去與歐洲及葡語國家交往密切,更可透過語言、熟悉當地法律及金融等優勢,助內地企業打入葡語市場。他認為,“一帶一路”要發揮成效需要過程,難以短時間內有明顯效果。澳門如果要參與其中,應該盡量發揮澳門特色,澳門最大特色就是中國與葡語國家和歐洲交往的平臺,這方面擁有最大優勢,文化交流、文化融合亦是“一帶一路”重要部分。澳門與歐洲文化交流向來很密切,且與歐洲等地經濟往來頻繁,澳門在交往上可以發揮語言優勢、制度優勢。如語言服務、金融及法律服務,或者邀請內地企業到澳門成立分機構,透過澳門的作用拓展葡語國家市場,這些優勢可以幫助澳門發揮更大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的快速發展地區主要在珠江東岸。隨著港珠澳大橋的即將開通,珠江西岸尤其是粵西地區將成爲廣東加快發展的重點地區和新的增長點。粵西如何搶抓港珠澳大橋通車機遇?去年,由國家、省、市、縣四級政協組成的調研組對這個命題展開聯合調研,並提出了一些建議。其中本澳應該關注:一是其建議進一步做好旅遊發展規劃,打造旅遊者的樂園,加強與港澳和珠三角實力強大的旅遊集團以及周邊地市開展無障礙區域旅遊合作。二是粵西地區基礎設施優越,具有得天獨厚的深水良港,臨港工業區設施完善,是石化、煉油、能源、造船、物流和溝通大西南省區産品進出口的重要基地。港珠澳大橋的開通將爲粵西地區帶來更多、更快、更高、更好的發展,提供更多引進來、走出去項目,提供更快的人流、物流、資訊流和資金流。而更高質量的項目與更高效率的服務,也將促進粵西地區取得更好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綜合效益向更高水準發展。三是建議提出,避免粵西沿海地區産業雷同和市場競爭的無序,本澳企業也要考慮這些問題。報告建議,國家和省有關部門應加強粵西沿海地區經濟發展規劃,建立健全粵西沿海地區港口發展協調機制,統籌安排港珠澳大橋開通後粵西沿海地區的産業規劃,防止各市産業雷同,惡性競爭。有關部門可研究推動建設“粵西海洋經濟合作試驗區”,使各市在産業規劃、交通建設、旅遊開發、環境保護、能源利用、文化研究等領域開展合作。

國家以及廣東省發展的下一熱點都是向西,對於本澳來說,開拓粵西市場正如澳區全國政協委員崔世昌和蕭德雄聯合提案指出,澳門要進一步深化與廣東的區域融合,必然是朝向粵西地區延伸,包括江門、臺山、陽江、茂名和湛江等,尤其日後有港珠澳大橋通車,以及粵西沿海鐵路和高速公路,相信澳門到粵西的基本通車時間縮短至1.5小時之內,相關合作有利澳門發揮“一中心一平臺”,以及會展商務等產業延展。

澳門與粵西合作商機無限?

位於珠江三角洲西側的澳門,地域狹小、資源匱乏,長期以博彩業作為支柱產業,經濟結構單一。客觀條件要求澳門如要獲得更大更好的發展,就必須把經濟發展的觸角伸向廣闊的珠三角腹地。粵西雖然起步較晚,但農業與海洋資源豐富,海洋生物、醫藥、化工和臨海重化工業發展的潛力較大。澳門在地緣上與粵西茂名、湛江、陽江等地接近,粵西的戰略地位可以使澳門把經貿服務延伸至中國西南內陸地區以及東盟市場。有專家指出,粵商長期通過廣西、雲南邊境與越南及其他東南亞國家通商貿易。因此,需要把澳門的目標市場指向泛珠三角西部省區,進而瞄準東盟市場。

那麼粵西地區有哪些市場商機?我們可以從廣東省關於促進粵西地區振興發展的指導意見中發掘。

其一,臨港工業。在粵西地區佈局一批輻射帶動能力強的重大項目。大力發展石化、鋼鐵、電力、漿紙、船舶等產業,重點建設湛江鋼鐵、中科煉化一體化、茂石化煉油改擴建、陽江核電和抽水蓄能電站、茂名熱電廠擴建、湛江木漿等重大項目。“十二五”期間,依託重大項目延伸和建設優勢產業鏈條,發展中下游配套產業和相關裝備製造業,形成若干個臨港重化產業集群。

其二,依託港口發展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構建以港口和臨港工業園為中心的現代物流平臺,建設鐵路、公路、海港相互連接配套的綜合物流體系。把湛江、茂名市建成輻射北部灣、聯接大西南的油品、鐵礦石、煤炭、化工品、化肥、糧食、食糖等大宗貨物集散中心,加快發展資訊、金融、會展、諮詢、工業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積極建設電子商務平臺、拓展無水港業務,大力發展貿易、中轉、租賃、期貨交割、保稅倉儲、結算等配套服務。

其三,特色農業和海洋漁業。發揮熱帶、南亞熱帶農業資源優勢,發展壯大糧食、水果、北運菜、糖蔗、蠶桑、南藥、花卉、珍稀樹種和畜牧養殖等特色農業,建設粵西現代農業經濟區。推進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和基本農田保護示範區建設,強化現代農業服務體系,推廣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培育和扶持一批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建設若干國